1天前
|
|
|
111
## DEV 社区中文精选 NO.20250417
Dev Community 是一个面向全球开发者的技术博客与协作平台,本文是基于 dev.to 的中文日报项目,每天自动抓取 Dev Community 热门文章及评论,通过 AI 生成中文解读与总结,传递科技前沿信息。

---
## Serverless 真的只是一个骗局吗?
这篇文章犀利地批判了 Serverless 的诸多弊端,认为它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带来复杂性、高成本和厂商锁定,而容器技术才是更简单、强大和可控的选择。文章作者以亲身经历,分享了对 Serverless 的看法。
作者认为,Serverless 承诺的简单性、可扩展性和零维护,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时间限制、厂商锁定、意外账单和复杂性。Serverless 架构在处理非平凡任务时,例如长时间运行的作业、后台处理、持久连接和文件上传时,往往会迅速崩溃。相比之下,容器技术提供了简单、强大和可预测的解决方案。容器启动速度快,可以在任何地方运行,可以保持状态,没有任意的时间限制,并且可以附加调试器,使用你喜欢的运行时,可以在本地或生产环境中运行。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 Serverless 的定价模式,指出其定价设计复杂且不透明,容易导致意外的账单。作者认为,Serverless 的可扩展性优势被过度强调,而忽略了大多数应用程序并不需要无限扩展的事实。容器技术提供了可预测性、可观察性和合理的资源限制,并且水平扩展非常简单。Serverless 强制要求无状态,这导致需要使用外部数据库、分布式缓存、文件存储桶和事件总线等,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作者还提到了容器化平台,它们提供了基于容器的平台,而无需 SSH 到任何地方。
最后,作者总结了 Serverless 的适用场景,例如事件驱动的函数、不频繁的任务或 Webhook、轻量级内部工具和概念验证。但对于真正的应用程序,Serverless 往往会遇到瓶颈。作者强调,容器提供了可移植性、控制、简单性、透明性和灵活性。
评论区中,许多开发者分享了他们使用 Serverless 的经验,其中不乏对 Serverless 的负面评价。有人分享了 Serverless 带来的意外账单、调试困难和 vendor lock-in 的问题。也有人认为,Serverless 在特定场景下仍然有其优势,例如快速原型开发和处理突发流量。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引发了对 Serverless 架构的深入思考。它鼓励开发者在选择技术时,要权衡其优缺点,并根据实际需求做出明智的决策。
- 原文: [Serverless is a Scam.](https://dev.to/code42cate/serverless-is-a-scam-5fc0)
- 作者: code42cate
- 点赞数: 51
- 评论数: 18
- 发布时间: 2025-04-16 21:55:23
---
## 构建专业的 Solana 钱包追踪 Telegram Bot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专业的 Solana 钱包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监控交易、计算盈亏 (PnL) 并通过 Telegram 实时发送通知。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 Telegram Bot 的设置到 Helius RPC 集成,再到数据库配置和 WebSocket 处理的各个环节。
文章首先介绍了构建 Solana 钱包追踪器的必要性,强调了实时了解交易活动、跟踪成功交易者的策略、监控安全以及进行市场情报分析的重要性。 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构建 Solana 钱包追踪 Telegram Bot 的步骤:
1. **设置 Telegram Bot**:创建和配置 Telegram Bot,获取 API 密钥,并理解 Chat ID 的概念。
2. **实现 Telegram Bot**:设计 Bot 以处理命令、处理钱包地址和发送格式化的交易警报。
3. **集成 Helius RPC**:利用 Helius RPC 提供的增强功能,包括更高的速率限制、WebSocket 支持和增强的交易数据。
4. **MongoDB 数据库配置和连接**:配置 MongoDB 数据库以存储区块链交易数据,包括创建集合、实现索引和配置连接池。
5. **WebSocket 处理**:利用 WebSocket 实现实时监控,包括实现重新连接逻辑、发送 ping 消息和处理传入消息。
6. **交易分析和跟踪**:分析交易以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包括识别代币转移、计算财务影响和格式化数据。
7. **实用函数**:提供实用函数来简化开发流程。
文章还强调了环境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环境变量来管理配置。
评论区中,读者们可能会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 **技术实现细节**:例如,如何优化 WebSocket 连接,如何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以及如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安全性**:如何保护 API 密钥和用户数据,以及如何防止恶意攻击。
* **用户体验**:如何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以及如何提供有用的通知和报告。
* **扩展性**:如何扩展系统以支持更多的钱包和代币,以及如何添加新的功能,例如价格提醒和图表分析。
* **合规性**: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内,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合规性问题。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构建 Solana 钱包追踪系统的全面指南,并引发了关于技术实现、安全性、用户体验、扩展性和合规性的讨论。
- 原文: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Solana Wallet Tracking Telegram Bot](https://dev.to/stevendev0822/building-a-professional-solana-wallet-tracking-telegram-bot-16od)
- 作者: stevendev0822
- 点赞数: 46
- 评论数: 6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8:10:28
---
## 拒绝功能请求:产品一夜之间变得更好
这篇文章讨论了作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对所有功能请求说“是”,到后来学会更有选择性地接受用户反馈,从而改进产品体验的经验。作者分享了如何通过结构化的反馈收集和更明确的决策流程,来避免产品变得混乱,并最终实现更快速的迭代和更专注的开发。
## 陷入的陷阱:过度依赖用户反馈
作者早期为了响应用户需求,对所有功能请求都照单全收,导致产品变得杂乱无章。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分散了精力,反应过度,最终使产品失去了方向。作者强调,初创阶段,用户反馈的价值需要仔细衡量,不能盲目接受。
## 结构化反馈的重要性
作者意识到,需要的是结构化的反馈,而不是散落在各处的随机想法。通过建立一个公开的平台,用户可以提交、投票和讨论想法,作者得以识别真正重要的需求,而不是被少数声音所左右。
## 如何决定构建什么
作者现在使用一套筛选机制来决定是否采纳功能请求:首先,该请求是否与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一致;其次,是否有多个用户提出了相同的需求;最后,该功能是否能推动产品向前发展。作者不再直接答应所有请求,而是更谨慎地评估,有时会委婉拒绝,有时会进一步询问用户需求。
## 改变带来的积极影响
自从作者改变了处理用户反馈的方式后,产品迭代速度加快,产品更具凝聚力,开发团队也变得更加专注。令人惊讶的是,用户反而更欣赏这种明确的界限,并认识到某些功能请求可能会使产品变得复杂。
## 总结与讨论
评论区中,一些人分享了类似的经验,强调了在产品早期阶段保持专注的重要性。有人认为,过度迎合用户需求会导致产品失去核心价值。也有人提出,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应该包括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收集请求。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引发了关于如何平衡用户反馈、产品愿景和开发效率的讨论,强调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建立清晰的决策流程和保持专注的重要性。
- 原文: [I Started Saying "No" to Feature Requests — My Product Got Better Overnight](https://dev.to/shayy/i-started-saying-no-to-feature-requests-my-product-got-better-overnight-4e74)
- 作者: shayy
- 点赞数: 35
- 评论数: 4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8:22:31
---
## 网络安全新手指南:5分钟搭建你的漏洞实验室 (DVWA + 更多)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在 macOS 上快速搭建一个本地网络安全实验室,主要使用 ServBay 和 DVWA (Damn Vulnerable Web App)。文章旨在帮助新手通过实践来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并提供了搭建步骤和一些其他可供尝试的平台。
文章首先解释了网络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个安全、合法的环境,用于进行渗透测试、漏洞分析和安全教育。 接着,文章推荐使用 ServBay 作为 macOS 上的本地开发环境,因为它集成了 PHP、MySQL、Nginx 等,方便快速搭建。 搭建过程分为两步:安装 ServBay 并启动 MySQL 和 Nginx,然后部署 DVWA。 部署 DVWA 的步骤包括下载 DVWA 代码、修改配置文件、创建数据库、运行 setup.php 并登录。 最后,文章还推荐了其他几个漏洞平台,并提供了一些进阶建议,如使用 Docker Compose、CTFd、Burp Suite 和 Wireshark 等工具。
评论区里,有人认为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新手入门,可以快速上手实践。 也有人提到了使用 Docker 搭建实验室的优势,认为 Docker 提供了更好的隔离性和可移植性。 还有人建议结合 Burp Suite 和 Wireshark 等工具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总的来说,评论区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普遍积极,认为它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新手快速搭建自己的网络安全实验室。 这种实践方法有助于加深对网络安全漏洞的理解,并为未来的 CTF 比赛、实习和红蓝对抗场景做好准备。
- 原文: [Cybersecurity Beginner's Guide: Build Your Own Vulnerable Lab in 5 Minutes (DVWA + More)](https://dev.to/mattyedwards/cybersecurity-beginners-guide-build-your-own-vulnerable-lab-in-5-minutes-dvwa-more-56pb)
- 作者: mattyedwards
- 点赞数: 31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4-17 12:04:17
---
## Pulumi 部署与文档挑战赛结果公布
本文介绍了 Pulumi 部署与文档挑战赛的获奖者及其作品,并感谢了所有参与者。文章详细介绍了获奖作品,包括静态网站部署、OpenFeature Provider 构建和 Pulstack CLI 工具。
Pulumi 举办了“部署与文档挑战赛”,鼓励开发者使用 Pulumi 构建、部署项目并分享经验。比赛收到了许多富有创意和技术深度的作品,涵盖了游戏开发、配置管理和静态网站部署等多个领域。获奖者将获得奖金、DEV++ 会员资格、专属徽章和 DEV 商店的礼物。
其中,Mohamednizzad 的作品展示了如何使用 Pulumi 将 Web 游戏部署到 AWS 上;cached_engineer 构建了用于 Pulumi ESC 的 OpenFeature Provider;dev_kiran 开发的 Pulstack CLI 工具则简化了静态网站到 S3 或 GitHub Pages 的部署流程。文章还感谢了赞助商 Pulumi,并介绍了 PulumiUP 2025 虚拟会议。
评论区对这些获奖作品表示祝贺,并对 Pulumi 挑战赛的组织表示赞赏。一些评论者对获奖作品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分享了各自的使用经验。也有人表达了对 Pulumi 的兴趣,希望了解更多关于 IaC 和云原生技术的信息。总的来说,评论区呈现出积极的学习氛围,开发者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 原文: [Congrats to the Pulumi Deploy and Document Challenge Winners!](https://dev.to/devteam/congrats-to-the-pulumi-deploy-and-document-challenge-winners-40ao)
- 作者: thepracticaldev
- 点赞数: 30
- 评论数: 4
- 发布时间: 2025-04-17 14:27:51
---
## 使用 Flask 和 Docker 构建学生 REST API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 Flask、Flask-SQLAlchemy 和 SQLite 构建一个学生记录 REST API,并使用 Docker 进行容器化。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构建和部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文章首先介绍了 Docker 的优势,即确保应用程序在不同环境中运行的一致性。接着,作者逐步讲解了 Dockerfile 的编写,包括多阶段构建、基础镜像的选择、非 root 用户的创建以及端口暴露等。随后,作者分享了如何添加 `.dockerignore` 文件以减小镜像大小,以及如何构建和运行 Docker 镜像。文章还提到了如何测试 API 以及更新文档。最后,作者总结了在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错误,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构建时间过长、找不到 Gunicorn 等问题。
评论区中,有开发者分享了他们使用 Docker 的经验,例如使用 Docker Compose 来简化多容器应用的部署。也有开发者讨论了在 Docker 中使用环境变量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处理数据库连接。此外,还有开发者建议使用更轻量级的 Python 镜像,以进一步减小镜像大小。总的来说,评论区提供了关于 Docker 使用的各种实用技巧和建议,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 原文: [Building a Student REST API with Flask and Docker](https://dev.to/techondiapers/building-a-student-rest-api-with-flask-and-docker-42en)
- 作者: techondiapers
- 点赞数: 26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22:46:57
---
## 使用 AbacatePay 在 Golang 中生成 Pix 支付码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 Golang 集成 AbacatePay,一个提供 Pix 支付码生成服务的平台。文章详细阐述了项目结构、Handler、路由、Service 和 HTTP Client 的创建过程,并提供了代码示例。
文章首先介绍了作者选择 AbacatePay 的原因,因为它简单易用,且费用有吸引力。 接着,文章展示了项目的基本结构,包括 `handler`、`dto`、`service` 和 `pkg/abacatepay` 等目录。
文章详细讲解了如何创建 `handler`,用于接收请求、验证数据并调用 `service`。 其中,`dto` 用于定义请求和响应的数据结构,并包含数据验证逻辑。 路由部分展示了如何注册生成 Pix 支付码和接收 webhook 的路由。
`service` 部分负责业务逻辑,包括调用 AbacatePay API。文章还展示了如何创建 HTTP Client,用于与 AbacatePay API 交互,包括设置请求头、处理响应等。 重点介绍了 `GerarPix` 方法,用于生成 Pix 支付码,并展示了请求和响应的数据结构。
最后,文章总结了整个集成过程,并鼓励读者参考代码示例进行实践。
评论区可能会讨论 AbacatePay 的优缺点,与其他支付平台的比较,以及在 Golang 中实现支付集成的最佳实践。 也会有开发者分享他们在实际项目中使用 AbacatePay 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此外,安全性、错误处理和代码可维护性等话题也可能被提及。
- 原文: [Gerando Pagamentos via Pix com a AbacatePay](https://dev.to/wiliamvj/gerando-pagamentos-via-pix-com-a-abacatepay-1lk9)
- 作者: wiliamvj
- 点赞数: 20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4-16 20:04:07
---
## 程序员生产力秘籍:巴菲特的“二清单”策略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将沃伦·巴菲特的“二清单”策略应用于软件开发,帮助开发者提高生产力,减少干扰,专注于重要任务,从而更快地交付高质量代码。文章强调了该策略在开发者日常工作中的实用性。
文章的核心在于“二清单”策略。首先,列出你想要完成的所有任务。然后,从中选出最重要的 5-10 个任务,这就是你的“首要任务清单”。剩下的任务则被归入“避免清单”。关键在于,你要**绝对避免**“避免清单”上的所有任务,直到你完成了“首要任务清单”上的所有任务。这种方法帮助开发者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避免被次要任务分散精力。文章还提到了如何识别和处理“避免清单”上的任务,以及如何定期回顾和调整你的清单。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开发者减少上下文切换,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交付更好的代码。
评论区对这个策略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生产力工具,特别适合容易分心的开发者。也有人认为,这种方法过于简化,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项目和团队。一些评论者分享了他们自己使用类似策略的经验,并强调了定期回顾和调整清单的重要性。还有人讨论了如何识别和处理“避免清单”上的任务,以及如何平衡专注与灵活性的问题。总的来说,评论区反映了对该策略的积极评价,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潜在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 原文: [Warren Buffett’s “2 List” strategy isn’t just for investors—developers can use it to cut distractions, focus on what matters, and ship better code, faster.](https://dev.to/pratham_naik_project_manager/warren-buffetts-2-list-strategy-isnt-just-for-investors-developers-can-use-it-to-cut-lj8)
- 作者: pratham_naik_project_manager
- 点赞数: 20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4:57:19
---
## Trae AI 体验分享:AI 驱动的 IDE 如何改变编码方式
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使用 Trae AI 的体验,这是一款 AI 驱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旨在提高开发者的工作效率。作者详细介绍了 Trae 的功能、设置过程以及它如何通过 AI 辅助代码生成、多模态输入和实时执行来简化开发流程。
文章首先介绍了 Trae 的核心概念,它是一个自适应的 AI 驱动 IDE,集成了 AI 功能,例如 AI 辅助代码生成、多模态输入和实时执行。作者通过安装、导入 VS Code 设置和个性化界面等步骤,展示了 Trae 的易用性。随后,作者深入探讨了 Trae 的 AI 功能,包括代码生成和多模态输入,并展示了 Trae 如何通过 Gemini 2.5 Pro 生成 Flask API,以及如何通过 DeepSeek-V3 分析 ERD 图像并生成 SQL 查询。文章还提到了 Trae 的 GitHub 集成,方便团队协作。
作者认为 Trae AI 是编码的未来,因为它提供了多功能的 AI 模型支持、免费的优质功能、工作流程自动化和社区驱动的开发。尽管 Trae 仍处于 Beta 阶段,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 VPN 相关错误和对复杂查询的响应不够精确,但作者对其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文章最后鼓励开发者尝试 Trae,并强调它是一个能够帮助开发者更智能、更快速地编写代码的伙伴。
评论区对 Trae AI 的看法褒贬不一。一些开发者对 Trae 的 AI 功能表示赞赏,认为它能显著提高编码效率。他们特别提到了代码生成和多模态输入的功能,认为这些功能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些开发者则对 Trae 的免费模式表示怀疑,担心其可持续性。还有一些评论提到了 Trae 在处理复杂查询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与其他 IDE 的兼容性问题。总的来说,评论区反映了开发者对 Trae AI 的兴趣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一些问题的担忧。
- 原文: [My Journey with Trae: Why Trae AI is the Future of Coding🔥🔥🔥](https://dev.to/ashinno/my-journey-with-trae-why-trae-ai-is-the-future-of-coding-17h6)
- 作者: ashinno
- 点赞数: 16
- 评论数: 3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8:18:13
---
## 拥抱遗留代码:云数据管理中的大使模式
本文介绍了大使模式,一种在云数据管理中处理遗留代码的有效方法。文章详细阐述了大使模式的定义、工作原理、优势、实际应用场景以及需要权衡的因素。
大使模式就像一个“副驾驶”,与主应用程序并排运行,处理所有烦人的网络问题。它就像一个 API 守门人,负责 TLS、日志记录、指标、重试、断路器和请求路由等。大使模式允许你的应用程序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而无需了解如何处理这些底层网络细节。
大使模式通过在你的服务旁边部署一个助手服务来实现。这个助手负责出站网络请求、连接池、身份验证、可观察性和跟踪、路由甚至功能标志。它通常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部署在同一主机或同一 pod 中。在云设计中,大使模式通过抽象代码中的网络问题来简化操作。它允许你在不同的语言和环境中标准化行为,让平台/基础设施团队拥有跨领域的关注点,扩展遗留应用程序而无需更改代码,并避免每次 TLS 证书轮换时破坏生产环境。
大使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例,例如,当你的生产环境中有需要使用 OAuth 令牌进行 API 调用的 Python 2 脚本时,或者当你的可观察性团队需要跟踪,但你的遗留应用程序不支持 OpenTelemetry 时。当然,大使模式也有一些权衡,包括延迟、重试、过度工程和可调试性。部署模式包括 Sidecar(Kubernetes 风格)、守护程序/服务和基于 Envoy 的网关。
文章还提到了几个工具,如 Linkerd、Consul Connect 和 Istio,它们都大量使用了大使模式的概念。总而言之,大使模式适用于需要在多个服务/语言中实现跨领域网络功能,并且不想或无法触及应用程序代码的情况。
评论区讨论了大使模式的实用性。有人认为大使模式是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团队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将遗留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也有人指出,大使模式会增加复杂性,并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因此需要仔细权衡。总的来说,大使模式为解决云数据管理中的遗留代码问题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路。
- 原文: [Let Legacy Code Fly: Ambassador Pattern in Cloud Data Management](https://dev.to/lovestaco/let-legacy-code-fly-ambassador-pattern-in-cloud-data-management-41e6)
- 作者: lovestaco
- 点赞数: 13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6:37:04
---
## React Native 调试工具 (2025)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 2025 年 React Native 开发中使用的调试工具,涵盖了 Flipper、React Native Debugger、Chrome DevTools、Reactotron 和 Hermes Debugger,并提供了安装指南、功能介绍和最佳实践。文章旨在帮助开发者更有效地诊断问题、优化性能,并简化工作流程。
文章首先介绍了 Flipper,这是一个由 Meta 开发的强大桌面调试工具,它支持 React Native,并提供了布局检查器、网络检查器、数据库浏览器等功能。接着,文章介绍了 React Native Debugger,一个集成了 React DevTools 和 Redux DevTools 的独立工具,特别适合 Redux/MobX 应用。Chrome DevTools 也被提及,它提供了 JavaScript 调试、控制台日志记录和网络请求检查等功能。Reactotron 专注于状态和 API 调试,而 Hermes Debugger 则侧重于性能优化。
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如何设置和使用这些工具的详细指南,包括 Flipper 的安装和配置、React Native Debugger 的安装、Chrome DevTools 的使用方法、Reactotron 的配置以及 Hermes Debugger 的启用。最后,文章提供了一个比较表格,总结了不同工具的适用场景、性能影响和设置复杂度,并强调了在生产环境中禁用调试工具、团队标准化工具、定期进行性能分析以及结合原生和 JavaScript 调试的重要性。
评论区可能会讨论不同调试工具的优缺点,例如 Flipper 的全面性与 Hermes Debugger 的性能优势之间的权衡。开发者们可能会分享他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例如 Flipper 连接问题、插件版本不匹配等。此外,关于如何选择最适合特定项目的调试工具的讨论也可能出现,例如,对于使用 Redux 的项目,React Native Debugger 和 Reactotron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原文: [React Native Debugging Tools (2025)](https://dev.to/wafa_bergaoui/react-native-debugging-tools-2025-32f)
- 作者: wafa_bergaoui
- 点赞数: 11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7 12:50:26
---
## 使用 React 构建具有细粒度访问控制的文件共享应用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 React 构建一个文件共享应用,并结合关系型访问控制 (ReBAC) 来实现细粒度的用户权限管理。文章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 Permit.io 来管理用户对特定文件的权限,例如所有者和查看者。
文章首先概述了 ReBAC 的概念,它基于用户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来定义权限。ReBAC 用于确定谁可以共享什么文件。然后,文章介绍了用于构建应用的工具,包括 Appwrite(用于身份验证、存储和数据库)和 Permit.io(用于授权)。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设置开发环境,包括创建 React 项目和安装必要的依赖项。接下来,文章指导用户设置 Appwrite 后端,包括身份验证、数据库和存储。文章还介绍了如何配置 Appwrite 以限制用户会话数量,确保用户一次只能在一个地方登录。
文章还提到了应用的工作流程,包括用户注册、文件上传和文件共享。在文件共享过程中,应用将使用 Permit SDK 的 `permit.check` 来检查用户是否具有适当的权限。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逐步构建文件共享应用。
评论区讨论了 ReBAC 的优势,例如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一些评论员分享了他们使用 ReBAC 的经验,并讨论了 ReBAC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也有人讨论了 ReBAC 与其他访问控制模型的比较,例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ReBAC 的应用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见解。
- 原文: [Build a React File Sharing App with Granular Access Controls (ReBAC)](https://dev.to/astrodevil/build-a-react-file-sharing-app-with-granular-access-controls-rebac-ka4)
- 作者: astrodevil
- 点赞数: 10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6:45:08
---
## 快速入门:为初学者准备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这篇文章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快速入门指南,介绍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际例子。
文章首先定义了数据结构,它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以便高效地访问和修改。接着,文章解释了算法,它是一组解决特定问题或执行特定任务的指令。文章还通过整理书架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数据结构和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文章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和哈希表。每种数据结构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优势。文章还列举了常用的算法,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搜索算法(二分查找、线性查找)、遍历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
文章强调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重要性,它们影响着软件的效率、可扩展性和问题解决能力。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开发者设计出更高效、更易于维护的软件。文章最后总结说,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对于编写高效代码和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
评论区里,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非常适合初学者,因为它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了复杂概念。也有人讨论了不同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一些评论员分享了他们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经验,并推荐了学习资源。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和评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初学者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
- 原文: [Quick & Easy Intro to 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s for Beginners](https://dev.to/kevv_ly/quick-easy-intro-to-data-structures-algorithms-for-beginners-ice)
- 作者: kevv_ly
- 点赞数: 10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21:24:14
---
## V8 引擎中的隐藏类和内联缓存:深度指南
本文深入探讨了 V8 引擎中隐藏类和内联缓存这两个关键的 JavaScript 优化机制。文章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历史背景以及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优化 JavaScript 代码。
文章首先介绍了 JavaScript 引擎的演进以及性能优化的必要性,然后引出了隐藏类和内联缓存的概念。隐藏类用于描述对象的结构,而内联缓存则用于加速属性访问。文章详细解释了隐藏类如何通过对象结构来优化属性访问,以及内联缓存如何通过缓存属性查找结果来提高性能。
文章还讨论了隐藏类和内联缓存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避免动态属性修改、使用类语法以及进行性能分析。文章还提到了潜在的性能陷阱,例如隐藏类转换的开销和调试问题。最后,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隐藏类和内联缓存在框架优化和游戏引擎中的应用。
评论区讨论了关于隐藏类和内联缓存的各种观点。一些开发者分享了他们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性能问题,并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代码结构来提高性能。另一些开发者则关注了不同 JavaScript 引擎的优化策略,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有一些开发者讨论了如何使用 Chrome DevTools 等工具来分析和调试隐藏类和内联缓存。总的来说,评论区呈现了多样化的视角,反映了开发者对 JavaScript 性能优化的深入思考。
- 原文: [Hidden Classes and Inline Caches in V8](https://dev.to/omriluz1/hidden-classes-and-inline-caches-in-v8-43dd)
- 作者: omriluz1
- 点赞数: 0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9:59:39
---
## JavaScript 引擎中的解释器与 JIT 编译:全面探索
本文深入探讨了 JavaScript 引擎中解释器和 JIT(Just-In-Time)编译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对性能的影响。文章从历史背景、技术细节、代码示例、性能考量和调试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文章首先追溯了 JavaScript 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解释执行到引入 JIT 编译以提升性能。解释器逐行读取并执行代码,而 JIT 编译则在运行时将部分代码编译成机器码,从而提高执行速度。文章通过代码示例对比了两种方式的执行流程,并详细分析了 JIT 编译的关键步骤,包括基线编译、优化和垃圾回收。
文章还比较了解释器和 JIT 编译在执行速度、内存使用、启动时间、优化和类型处理等方面的差异。文章强调了性能优化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使用内置方法、避免过度优化和使用性能分析工具等策略。文章还列举了 JIT 编译在 Web 应用、Node.js 服务器和游戏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指出了潜在的陷阱,如意外的去优化、内存开销和调试复杂性。
文章最后介绍了高级调试技巧,如使用源映射、性能分析工具和跟踪工具,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代码。文章总结了从解释执行到 JIT 编译的演进是 JavaScript 引擎的关键变革,使 JavaScript 能够从简单的脚本工具发展成为强大的平台。
评论区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一些评论强调了 JIT 编译在现代 JavaScript 引擎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显著提升了 Web 应用的性能。另一些评论则关注了 JIT 编译带来的复杂性,例如调试难度和内存管理问题。
有评论指出,理解 JavaScript 引擎的内部机制对于编写高性能代码至关重要。还有评论建议开发者应该关注代码的类型稳定性,避免频繁的类型转换,以减少 JIT 编译的开销。总的来说,评论区反映了开发者对 JavaScript 性能优化和引擎内部机制的浓厚兴趣。
- 原文: [Interpreter vs JIT Compilation in JavaScript Engines](https://dev.to/omriluz1/interpreter-vs-jit-compilation-in-javascript-engines-b3g)
- 作者: omriluz1
- 点赞数: 9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7:59:41
---
## Rust 构建标志的高基数数值处理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在 Rust 中使用构建脚本处理构建标志的高基数数值。作者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 `Cargo.toml` 中的元数据和构建脚本 `build.rs`,来动态生成 Rust 代码,从而灵活地配置构建参数。
文章首先介绍了作者在 WebAssembly 和 Kubernetes 相关的项目中使用构建标志的需求。作者希望能够基于同一份代码,构建出针对不同环境(原生、嵌入式、运行时)的二进制文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最初使用了 `cfg` 编译标志,但当需要处理更多配置选项时,手动定义这些标志变得繁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转向了 Cargo 的构建脚本功能。构建脚本允许在编译之前执行自定义的脚本,从而实现代码生成等功能。作者演示了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 `build.rs` 文件,并使用 `cargo build --vv` 命令查看其输出。
接下来,文章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构建脚本读取 `Cargo.toml` 中的元数据。通过引入 `cargo_metadata` 依赖,构建脚本可以访问 `Cargo.toml` 中定义的元数据,例如自定义的 `flavor` 值。作者展示了如何编写构建脚本,从元数据中读取 `flavor` 值,并将其写入一个 `flavor.rs` 文件中,生成一个 `FLAVOR` 常量。
最后,文章总结了使用构建脚本的优势,并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链接。作者认为,构建脚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用于实现常规 Cargo 功能无法实现的目标。
评论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观点:有人可能会分享他们使用构建脚本的经验,并讨论构建脚本的优缺点。也有人可能会讨论其他实现类似功能的方案,例如使用环境变量。此外,可能会有人对文章中使用的具体技术细节提出疑问,例如 `cargo_metadata` 库的使用方法等。
- 原文: [High-cardinality values for build flags in Rust](https://dev.to/nfrankel/high-cardinality-values-for-build-flags-in-rust-19ob)
- 作者: nfrankel
- 点赞数: 5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9:02:00
---
## React Hooks 变身超级英雄:如果你是漫威复仇者
这篇文章将 React Hooks 比作漫威超级英雄的超能力,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开发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React Hooks 的强大功能。文章将 `useState` 比作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useEffect` 比作奇异博士的时间宝石。
### useState - 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
`useState` 就像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为你的 React 组件提供动态数据。它允许你在函数组件内部存储本地状态。使用 `useState`,你可以在不使用类组件的情况下,创建动态和交互式的用户体验。例如,你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计数器,每次点击按钮时,计数器的值就会发生变化,就像钢铁侠在战斗中不断调整他的装备一样。
### useEffect - 奇异博士的时间宝石
`useEffect` 就像奇异博士的时间宝石,可以让你控制时间,处理副作用。`useEffect` 用于处理副作用,例如 API 调用、定时器、订阅或直接操作 DOM。你可以控制何时发生某些事情——在渲染后、数据更改时、仅一次等。例如,你可以使用 `useEffect` 创建一个定时器,每秒更新一次时间,就像奇异博士在控制时间一样。
### 评论区观点
评论区里,开发者们对这种类比方式表示赞赏,认为这让学习 React Hooks 变得更有趣和更容易理解。有人认为,这种将技术概念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人分享了自己使用 `useState` 和 `useEffect` 的经验,并讨论了在实际项目中如何应用这些 Hooks。总的来说,评论区呈现出积极的学习氛围,大家都在尝试用更轻松的方式理解和掌握 React Hooks。
- 原文: [React Hooks as Superpowers: If You Were a Marvel Avenger](https://dev.to/raajaryan/react-hooks-as-superpowers-if-you-were-a-marvel-avenger-1ib9)
- 作者: raajaryan
- 点赞数: 5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5:38:58
---
## 如何应对开发者的 FOMO:摆脱焦虑,专注于自我成长
这篇文章探讨了开发者如何应对“错失恐惧症”(FOMO),以及如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来管理这种焦虑。文章的核心在于,即使没有参与热门的“宠物项目”,开发者也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文章首先介绍了 FOMO 的定义,以及 CBT 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和重构负面思维模式。CBT 就像调试代码一样,帮助我们发现并纠正认知偏差。文章详细列举了常见的认知扭曲,例如全有或全无思维、过度概括、精神过滤等,并提供了开发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具体例子。文章强调,了解这些认知扭曲是自我意识的基础,通过识别和重构这些扭曲,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文章随后介绍了如何通过书面记录来追踪和挑战负面想法。作者推荐使用一种结构化的日记方法,记录“情境”、“自动想法”、“情绪”、“认知扭曲”、“支持与反对的证据”以及“替代(平衡)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像侦探一样分析自己的想法,并用更理性的结论来取代最初的负面想法。文章还强调,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 FOMO,也适用于其他焦虑情况。
最后,文章总结说,在技术行业中,心态也很重要。作者建议开发者像构建技术栈一样构建自己的心理工具,并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文章鼓励读者采取下一步行动,而不是试图做所有事情。
评论区中,一些人分享了他们应对 FOMO 的经验,例如通过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来减少焦虑。也有人认为,文章中提到的 CBT 方法非常实用,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另一些人则强调了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特别是当焦虑影响到日常生活时。总的来说,评论区对文章的观点表示了积极的反馈,并鼓励开发者关注心理健康。
- 原文: [You Don’t Need a Pet Project to Be a Good Dev: How I Beat FOMO](https://dev.to/protsenko/you-dont-need-a-pet-project-to-be-a-good-dev-how-i-beat-fomo-3nho)
- 作者: protsenko
- 点赞数: 7
- 评论数: 2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5:14:22
---
## 构建和部署下一代 GenAI 应用程序的 10 大工具
本文介绍了构建和部署下一代 GenAI 应用程序的 10 大工具,涵盖了 LLM 生命周期管理、向量数据库、GPU 资源管理、提示工程工作流程和 API 服务等关键组件。文章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全面的 MLOps 基础设施蓝图,以支持先进的 AI 应用。
文章首先强调了 AI 领域的变化,包括大型语言模型、RAG 和多模态 AI 系统的出现,以及传统 MLOps 框架面临的挑战。随后,文章详细介绍了 AI 导向的 MLOps 的核心组件,包括 LLM 生命周期管理,涉及模型中心、微调、服务和编排工具。 接着,文章讨论了向量数据库和嵌入基础设施,推荐了 Pinecone、Weaviate、Milvus 等数据库,并提出了嵌入管道的最佳实践。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 GPU 资源管理,介绍了专用主机、Kubernetes、无服务器和 Spot 实例等部署模式,以及量化、连续批处理和 FlashAttention 等优化技术。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提示工程工作流程,强调了与 MLOps 的集成,包括版本控制、测试和 canary 部署。 最后,文章讨论了 API 服务,介绍了 FastAPI、Triton、BentoML 和 Ray Serve 等框架,并强调了自动缩放、请求批处理和基于令牌的速率限制等关键特性。
文章总结了构建 AI 应用的几个关键要点,包括分离训练和推理的计算平面、实现 GPU 感知的自动缩放、将提示视为生产工件以及监控准确性和基础设施指标。文章还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参考资料,如 Hugging Face 生产指南、LoRA 微调教程等。
评论区对文章的实用性和全面性表示赞赏,认为它为构建 AI 基础设施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一些评论者分享了他们在 AI 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并讨论了不同工具的优缺点。 也有评论者对文章中提到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提出了疑问,例如,关于 GPU 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以及不同向量数据库之间的选择。 总体而言,评论区呈现出积极的讨论氛围,开发者们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探索 AI 基础设施的最佳实践。
- 原文: [Top 10 tools to build and deploy your next GenAI Application](https://dev.to/hiteshsaai/building-mlops-infrastructure-for-modern-ai-applications-bc0)
- 作者: hiteshsaai
- 点赞数: 7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2:53:29
---
## 平台工程:DevOps 的未来演进
本文探讨了平台工程在 DevOps 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通过提供自助式内部开发者平台 (IDPs) 来简化工作流程并减轻开发者的认知负担。文章深入分析了平台工程的核心概念、优势、实施方法和未来趋势。
平台工程是设计和维护内部平台的一种实践,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可重用和标准化的工具、环境和工作流程。它通过提供自助服务功能,帮助组织实现更快的部署、改进的安全性以及更好的资源利用率。平台工程的核心组件包括自助服务门户、基础设施即代码 (IaC)、Kubernetes 和容器编排、CI/CD 管道以及可观察性和监控。
平台工程的主要优势包括更快的部署周期、减少的运营开销、改进的开发者体验和更好的可扩展性。文章还列举了 Netflix、Spotify 和 Google 等成功案例,展示了平台工程在不同规模企业中的应用。实施平台工程需要定义平台需求、设置基础设施即代码、自动化 CI/CD 管道并实现可观察性。
文章还讨论了平台工程面临的挑战,如初始设置的复杂性、团队适应问题和安全管理。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文章建议通过培训、文档和逐步推广来促进平台的采用。未来,随着企业持续采用云原生架构,内部开发者平台 (IDPs) 将成为交付安全、可扩展和高效软件的标准。
评论区中,一些开发者认为平台工程是 DevOps 的自然演进,能够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团队协作。也有人指出,平台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包括技术选型、团队培训和流程优化。一些评论员强调了安全性和合规性在平台工程中的重要性,认为需要建立严格的治理策略来确保平台的安全可靠。
总的来说,平台工程代表了 DevOps 的未来发展方向,它通过标准化工作流程、增强自动化和提高开发者生产力来重新定义 DevOps。尽管实施过程中存在挑战,但其带来的优势使其成为企业构建和部署软件的理想选择。
- 原文: [Platform Engineering: The Next Evolution in DevOps](https://dev.to/yash_sonawane25/platform-engineering-the-next-evolution-in-devops-kf1)
- 作者: yash_sonawane25
- 点赞数: 5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7 02:09:00
---
## 💡 一键更新所有 Git 分支:告别手动切换的烦恼
这篇文章分享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让你无需手动切换分支,就能一次性更新所有 Git 本地分支。对于经常需要在多个分支上工作的开发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利器。
文章首先指出了手动更新分支的痛点:当你有多个分支时,逐个切换并拉取最新代码会非常耗时。 接着,它给出了一个 Bash 脚本,可以自动遍历所有本地分支,并为每个分支执行 `git pull --rebase` 命令。 这个脚本会先获取当前所在的分支,然后循环遍历所有本地分支,切换到每个分支并拉取最新代码,最后再切回原来的分支。 脚本中使用了 `git for-each-ref` 命令来获取所有本地分支的列表,`git checkout` 命令用于切换分支,`git pull --rebase` 命令用于拉取并合并远程分支的更改,`--rebase` 参数可以保持提交历史的整洁。 此外,文章还提供了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如果你的分支没有跟踪远程分支,或者你需要进行身份验证,那么在使用该脚本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评论区里,有人认为这个脚本非常有用,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也有人建议使用 `git fetch --all` 命令,然后使用 `git reset --hard origin/<branch_name>` 来更新分支,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合并提交。 还有人提到了使用 `git config --global alias.pull-all '!git for-each-ref --format='%(refname:short)' refs/heads/ | xargs -I {} git checkout {} && git pull'` 来创建 Git 别名,方便快速使用。 此外,一些评论提到了脚本的安全性问题,例如,如果本地有未提交的更改,脚本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管理 Git 分支。
- 原文: [💡 How to Pull Updates for All Git Branches Without Switching Manually](https://dev.to/tahsin000/how-to-pull-updates-for-all-git-branches-without-switching-manually-mbi)
- 作者: tahsin000
- 点赞数: 6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7:09:39
---
## 深入理解指针:C、Go 和 Rust 的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指针在 C、Go 和 Rust 编程语言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指针的工作原理、重要性以及在不同语言中的实现方式。文章首先介绍了指针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分析了 C 语言中指针的强大与危险、Go 语言的简洁指针体验,以及 Rust 语言中所有权和借用机制对指针的约束。
文章首先从指针的基本概念出发,指出指针本质上是一个存储其他变量地址的变量。随后,文章通过 C 语言的示例代码,展示了指针的声明、解引用、地址获取等基本操作,并强调了 C 语言中指针的灵活性和对内存的直接控制。文章还介绍了 C 语言中指针与数组、指针的指针、函数指针和 void 指针的结合使用,以及指针算术运算。
接下来,文章对比了堆和栈的内存分配方式,强调了理解内存分配对于避免程序错误的必要性。文章还介绍了传值和传引用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不同编程语言中的实现方式。文章最后总结了堆和栈的特点,以及传值和传引用的区别。
评论区可能会讨论指针在不同语言中的优缺点,例如 C 语言的灵活性和潜在的内存安全问题,Go 语言的简洁性和自动内存管理,以及 Rust 语言的内存安全性和所有权机制。开发者们可能会分享他们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指针相关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指针优化代码性能的经验。
- 原文: [Don't Cry about Pointers anymore - Deep Dive with C, Go and Rust](https://dev.to/pixperk/dont-cry-about-pointers-anymore-deep-dive-with-c-go-and-rust-3jhk)
- 作者: pixperk
- 点赞数: 6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6:38:26
---
## 搭建官方 GitHub MCP 服务器:简单指南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设置和使用官方 GitHub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服务器,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与 GitHub API 无缝集成,实现高级自动化和交互功能。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
GitHub MCP 服务器实现了 Model Context Protocol,允许 AI 工具和应用程序与 GitHub 生态系统交互。 它充当 AI 工具和 GitHub API 之间的桥梁,简化了工作流程自动化、数据提取和强大集成的构建。文章中列举了几个使用场景,包括自动化 GitHub 工作流程、从 GitHub 存储库中提取和分析数据,以及构建与 GitHub 生态系统交互的 AI 驱动工具。
在开始之前,需要确保已安装 Docker 并拥有一个具有适当权限的 GitHub 个人访问令牌。文章提供了几种安装选项,包括一键安装(适用于 VS Code)和手动配置。对于 VS Code 用户,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编辑用户设置 JSON 文件来配置服务器。此外,文章还提供了与 Claude Desktop 配合使用的配置方法。
评论区中,一些用户对 GitHub MCP 服务器的实用性表示认可,认为它简化了 AI 工具与 GitHub 的集成。 也有用户提到了在配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权限设置和令牌管理。 总体而言,评论反映了对该工具的积极态度,并强调了安全使用个人访问令牌的重要性。
- 原文: [Setting Up the Official GitHub MCP Server: A simple Guide](https://dev.to/debs_obrien/setting-up-the-official-github-mcp-server-a-simple-guide-707)
- 作者: debs_obrien
- 点赞数: 4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21:31:15
---
## 🚀 2025 年顶级框架:开发者指南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 2025 年软件开发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框架,涵盖了前端、后端、移动端和跨平台开发。文章旨在帮助开发者了解不同框架的特性、优势和适用场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技术选型。
文章首先介绍了框架的基本概念,强调了它们在简化开发、提高效率和促进团队协作方面的重要性。随后,文章详细列出了 2025 年的领先框架,并对每个框架的特点、优势和社区支持进行了评估。前端方面,React.js、Angular 和 Vue.js 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后端方面,Django、Express.js、Laravel、Spring Boot 和 FastAPI 表现出色;移动端和跨平台方面,React Native 和 Flutter 备受推崇。文章还总结了 2025 年的框架发展趋势,包括全栈集成、微服务和云原生架构,以及社区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 🌐 前端框架
React.js 凭借其组件化架构和虚拟 DOM 依然是动态用户界面的王者,Angular 则以其全面的企业级解决方案脱颖而出,Vue.js 则因其简洁性和灵活性受到欢迎。
### 🖥️ 后端框架
Django 在 Python Web 应用中保持领先地位,Express.js 凭借其极简主义和强大的中间件系统在 Node.js 后端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Laravel 为 PHP 开发者提供了优雅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Spring Boot 适用于 Java 企业级应用,FastAPI 则因其高性能和异步特性而备受关注。
### 📱 移动端和跨平台框架
React Native 和 Flutter 领跑跨平台移动开发,SwiftUI 提供了现代化的声明式 UI 开发方式,Electron 则允许使用 Web 技术构建桌面应用程序。
文章总结了框架选择的关键因素,包括项目需求、可扩展性目标和团队专业知识。评论区可能会讨论不同框架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特定项目中的适用性。开发者们可能会分享他们对未来框架发展的看法,例如对新技术的期望,以及对现有框架改进的建议。
- 原文: [🚀 The Top Frameworks of 2025: A Rich Guide for Developers](https://dev.to/srijan-xi/the-top-frameworks-of-2025-a-rich-guide-for-developers-4hf2)
- 作者: srijan-xi
- 点赞数: 6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4-16 19:0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