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link logo
自动夜间模式 日间模式 夜间模式
侧栏
0

每日科技新知 NO.20250302:Hacker News 中文解读,科技前沿热点速递

意外富翁的头像
|
|
|
111 ## Hacker News 中文精选 NO.20250302 一个基于 Hacker News 的中文日报项目,每天自动抓取 Hacker News 热门文章及评论,通过 AI 生成中文解读与总结,传递科技前沿信息。 ![Hacker News 中文精选](https://cdn.wangtwothree.com/imgur/f6uVgbS.jpeg) --- ## 回顾 Linux 早期发展历程:作者亲述 Linux 诞生的故事 本文作者 Lars Wirzenius 作为 Linux 早期参与者,分享了 Linux 从最初的设想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讲述了 Linus Torvalds 如何从一个简单的多任务程序开始,一步步构建出完整的 Linux 内核,以及早期社区的贡献和影响。 文章详细描述了 Linus 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期间,对操作系统内核产生兴趣,并购买了 386 PC 开始了他的探索之旅。最初,Linus 用汇编语言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多任务程序,后来逐渐用 C 语言扩展,并实现了键盘、串口驱动以及 VT100 终端仿真。作者本人也参与了早期开发,为 Linus 编写了 `sprintf()` 函数。 1991 年 8 月,Linus 在 comp.os.minix 新闻组首次公开了他的内核项目,并将其命名为 Freax。之后,在管理员 Ari Lemmke 的帮助下,该项目被命名为 Linux 并发布。早期 Linux 采用禁止商业用途的许可证,但在 Richard Stallman 和社区的推动下,最终选择了 GNU GPL 许可证。 1992 年,Linux 迎来了重要的发展,X11 系统被移植到 Linux 上,使其成为一个可用的桌面操作系统。同年,还发生了 Linus 与 MINIX 作者 Andrew Tanenbaum 之间的著名辩论。此外,第一个 Linux 发行版 SLS 也在 1992 年诞生,为后续的 Slackware 和 Debian 等发行版奠定了基础。 评论区对文章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许多人对作者的亲身经历表示感谢,认为这些回忆弥足珍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 Linux 的发展历程。有人提到,Linus 最初的谦逊态度与日后的成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还有人分享了自己早期使用 Linux 的经历,以及对 Linux 社区的贡献。一些评论则关注技术细节,例如早期 Linux 的许可证选择以及虚拟内存的实现。总体而言,评论区对 Linux 的早期历史充满了怀旧和敬意。 - 原文: [The early days of Linux (2023)](https://lwn.net/Articles/92858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568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5686) - 作者: stmw - 评分: 355 - 评论数: 86 - 发布时间: 2025-03-02 08:18:21 --- ## 用废旧 Chromebook 打造疯狂的视频墙 本文讲述了作者和朋友如何利用学校淘汰的 Chromebook,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打造出一个令人惊叹的视频墙的有趣过程。他们探索了各种方案,包括直接驱动屏幕和同步视频播放,最终通过 WebSocket 技术和巧妙的事件触发机制,实现了多屏幕之间的近乎完美的视频同步。 最初,他们的想法是拆解 Chromebook,直接驱动屏幕,但由于技术和成本问题放弃了。随后,他们尝试使用 VLC 的流媒体功能同步视频,但效果不佳。作者回忆起疫情期间使用 `socket.io` 构建实时 Web 应用的经验,意识到可以通过 Web 页面同步视频播放。他们开发了一个名为 `c-sync` 的系统,利用 WebSocket 技术实现了低延迟的双向通信。 然而,Chromebook 的性能限制导致视频同步仍然存在问题。最终,他们偶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解决方案:当视频播放结束时,客户端会触发一个 "start" 事件。这个机制确保了速度较慢的 Chromebook 能够赶上速度较快的设备,从而实现了更稳定的同步效果。 在软件层面,他们希望实现 Chromebook 开机自动启动 `c-sync` 客户端页面。评论区有开发者建议使用 Chrome Kiosk 模式,或者修改 Chrome 操作系统,实现开机自启动。也有人提到可以尝试使用 Android 系统,或许能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一些评论者对这个项目的实用性提出了质疑,认为用 Chromebook 搭建视频墙的性价比不高。但更多的人赞赏作者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这个项目充分展示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还有人分享了自己使用树莓派或其他设备搭建类似视频墙的经验,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不仅介绍了视频墙的制作过程,还引发了关于硬件利用、软件同步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讨论。虽然 Chromebook 并非最佳选择,但作者的探索精神和最终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 原文: [The most unhinged video wall, made out of Chromebooks](https://varun.ch/posts/videowal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169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1697) - 作者: varun_ch - 评分: 491 - 评论数: 50 - 发布时间: 2025-03-02 01:54:55 --- ## “粘液”保护大脑安全,或可预防衰老 《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血管内壁的“粘液”蛋白形成保护屏障,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分解。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大脑血管内壁的粘液层如何影响大脑健康和衰老过程。 研究发现,这种粘液屏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可能导致有害分子进入大脑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通过基因疗法恢复这种屏障,可以减少大脑炎症,并改善老年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研究人员利用新的工具,开始关注一类被称为粘蛋白的分子,这些分子覆盖在全身血管内壁,赋予粘液以滑溜的质地。粘蛋白在体内扮演着许多有趣的角色,但直到最近,我们还没有研究它们的工具。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毛细血管被一种由粘蛋白构成的“糖萼”覆盖,这种结构可以防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糖萼会变得稀疏,导致大脑炎症和认知能力下降。通过基因疗法增加老年小鼠大脑中粘蛋白的含量,可以增强糖萼的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并改善小鼠的认知能力。这项研究表明,恢复或维持大脑血管内壁的粘液层,可能是一种预防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的新策略。 目前评论区对此研究的反应不一。一些人对这项研究的结果感到兴奋,认为它为治疗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新的希望。另一些人则持谨慎态度,指出这项研究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些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还有人对基因治疗的潜在风险表示担忧,认为需要仔细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引发了人们对大脑血管内壁粘液层在维持大脑健康中的重要性的关注,并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 原文: [‘Slime’ keeps the brain safe ― and could guard against ageing](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554-w)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0318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03180) - 作者: walterbell - 评分: 98 - 评论数: 33 - 发布时间: 2025-02-28 16:31:27 --- ## Flash 游戏如何塑造了视频游戏行业 本文回顾了 Flash 游戏时代,探讨了它对游戏行业的影响,以及它如何成为许多游戏开发者进入行业的跳板和实验场所。文章指出,Flash 游戏以其易用性、快速迭代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孕育了大量的创意,并为独立游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Flash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96 年,最初用于 Web 图形和动画。2000 年,Flash 拥有了自己的编程语言,开发者开始用它来制作游戏。同年,Newgrounds 等 Flash 游戏网站兴起,任何人都可以上传自己的游戏并立即发布。这种开放性使得开发者可以自由地尝试各种想法,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游戏,包括实验性游戏、艺术游戏、暴力游戏、搞笑游戏和行动主义游戏。 Flash 的工作流程以设计为中心,将艺术、动画和编码结合在一起。开发者无需担心跨平台支持等技术细节,这使得游戏开发变得更加容易。此外,Flash 游戏可以通过链接直接播放,这使得游戏更容易被分享和传播。 然而,Flash 的时代最终还是结束了。2010 年,史蒂夫·乔布斯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解释了为什么 Flash 不会被允许在 Apple 的平台上使用。乔布斯认为,Flash 存在安全问题,耗电量大,而且是为桌面电脑而非移动设备设计的。随着 iPhone 的普及,Flash 游戏逐渐衰落。 尽管 Flash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对游戏行业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Flash 游戏培养了一大批游戏开发者,并为独立游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Flash 游戏的精神,即自由、创新和实验,仍然激励着今天的游戏开发者。 评论区里,许多人表达了对 Flash 游戏的怀念之情,认为那是游戏行业的一个黄金时代。有人认为,Flash 游戏的衰落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有人认为,Flash 游戏的精神不应该被遗忘。还有人指出,Flash 游戏为许多人提供了学习游戏开发的机会,并帮助他们进入了游戏行业。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Flash 游戏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它对游戏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原文: [How Flash games shaped the video game industry (2020)](https://www.flashgamehistory.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556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5560) - 作者: jslakro - 评分: 186 - 评论数: 105 - 发布时间: 2025-03-02 08:05:30 --- ## 王和扎尔解决了三维 Kakeya 集猜想 王和扎尔发布了一篇预印本,解决了著名的 Kakeya 集猜想的三维情况。该猜想断言,一个 Kakeya 集——包含每个方向上的单位线段的 的子集,必须具有等于 3 的 Minkowski 和 Hausdorff 维度。 文章将此猜想离散化为小尺度 。粗略地说,该猜想断言,如果有一个基数为 的 管族,并且指向一个 -分离的方向集,那么这些管的并集的体积应为 。这里 表示“直到 形式的因子”。 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形式的下界上,对于各种中间维度 ,人们希望尽可能地增大这个下界。例如,仅从该集合中的单个管考虑,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 (1),其中 。通过仅使用 中的两条线相交于一点的事实(或者更准确地说,基于相交角度对两个 管的相交之间的体积进行更定量的估计),结合 Córdoba 的经典 -based 参数,可以获得 (1),其中 (并且这种类型的参数也解决了二维中的 Kakeya 猜想)。1995 年,在 Bourgain 早期工作的基础上,Wolff 使用现在被称为“Wolff 发刷参数”的方法,获得了 (1),其中 ,该参数基于考虑“发刷”的大小——通过集合中单个管(发刷“茎”)的所有管的并集。 在他们的新论文中,王和扎尔建立了 (1),其中 。该证明很长(127 页!),并且关键依赖于他们之前的论文,该论文确定了该猜想的一个关键“粘性”案例。 证明 (1) 的一个自然策略是尝试对 进行归纳:如果我们让 表示 (1) 对于所有维度为 的 管的配置都成立,并且方向是 -分离的,我们可以尝试证明 形式的某种蕴涵,对于所有 ,其中 是取决于 的某个小正量。迭代此过程,人们可以希望 任意接近 。 ## 评论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是关于陶哲轩对王和扎尔解决三维 Kakeya 集猜想的工作的总结。评论中可能会出现对证明细节的讨论,以及对该结果在几何测度理论中的意义的探讨。也可能会有关于 Kakeya 集猜想本身及其历史的讨论。 - 原文: [The three-dimensional Kakeya conjecture, after Wang and Zahl](https://terrytao.wordpress.com/2025/02/25/the-three-dimensional-kakeya-conjecture-after-wang-and-zah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9611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96110) - 作者: robinhouston - 评分: 29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2-28 00:53:56 --- ## tRNA 内含子:基因表达的新型调控器 这篇 Cell 杂志上的文章揭示了 tRNA (转移 RNA) 的内含子,也就是 tRNA 分子中被剪切掉的非编码序列,可能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研究表明,这些游离的 tRNA 内含子可以作为互补依赖性的调节因子,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传统上,我们认为 tRNA 的内含子只是基因剪接过程中的“废料”。但这项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表明它们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内含子可以与特定的 mRNA (信使 RNA) 结合,从而影响 mRNA 的稳定性、翻译效率,甚至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这种调控机制被称为“互补依赖性”,意味着内含子与 mRNA 之间的序列互补性决定了调控效果。 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这些 tRNA 内含子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生理条件下表达水平不同,暗示着它们可能参与了细胞分化、应激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的调控。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新型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Hacker News 上的评论也反映了大家对生物学领域不断涌现新发现的惊叹。@snitty 感慨道,每周都有关于生物学的新发现,这真是令人震惊。@m3kw9 则表达了对疾病治疗的期望,认为这些发现最终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疾病。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揭示了 tRNA 内含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潜在作用,引发了人们对生物学复杂性的进一步思考。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它无疑为我们探索生命奥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原文: [Free introns of tRNAs as complementarity-dependent regulators of gene expression](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5)00053-X)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8283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82833) - 作者: PaulHoule - 评分: 16 - 评论数: 3 - 发布时间: 2025-02-26 19:50:27 --- ## 柏林电子跳蚤市场 Swapfest 将于 4 月 19 日在 c-base 举办 柏林 Swapfest 将于 4 月 19 日在 Kreuzberg 的 c-base 举办,这是一个买卖和交换电子产品、计算机设备和工具的场所。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子产品的再利用和维修,鼓励人们将不再使用的电子产品带到这里,为它们找到新的归宿。无论你是想为你的家庭实验室寻找完美的设备,还是寻找新的电子元件或工具,这里都可能满足你的需求。 作为卖家是免费的,但根据物品的大小,可能会被要求支付押金,以处理你没有带回家的物品。组织者鼓励卖家只携带那些他们愿意带回家的物品。c-base 将为卖家提供空间和桌子,空间将根据注册信息进行分配。如果没有注册为卖家,也可能在有空位的情况下出售物品。在支付方式上,组织者没有要求,可以使用 PayPal、加密货币或现金。任何纠纷必须与卖家解决,只有在违反 c-base 规则的情况下,团队成员才会介入。 评论中,有人指出在美国有大量廉价的剩余电子设备,但在欧洲却很少,而且价格过高。因此,问题不在于市场场地,而在于可用物品的数量。也有人立即注册并表示会前往柏林参加。还有人表示,这个活动鼓励他们清理车库,把旧东西带到这里。有人希望在其他城市也能看到类似的活动。 有人提到过去在电子或计算机展销会上,有“垃圾卖家”,可以按重量购买无法正常工作的设备,然后在家里修理。还有人分享了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地区的 MIT Swapfest 活动。有人开玩笑说,像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讨厌自己是个囤积者,因为他们无法放弃那些积满灰尘的旧设备。还有人建议可以获得公司的赞助,提供电子垃圾容器,这样人们就不必把东西带回家了。最后,有人称赞了网站的设计,并希望看到关于本次活动中出现的有趣物品的后续报道。 - 原文: [Show HN: Berlin Swapfest – Electronics flea market](https://www.swapfest.berlin/)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371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3718) - 作者: mirshko - 评分: 267 - 评论数: 52 - 发布时间: 2025-03-02 05:11:26 --- ## 掌握 CSS 是前端开发的关键 本文作者认为,前端开发者不应过度依赖框架,而应深入理解 CSS 的底层机制。精通 CSS 能够让你更好地调试错误、编写自定义样式,并理解性能瓶颈的根源。 文章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强调了 CSS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例如,使用 CSS 渐变替代图片、利用可变字体优化 Webfont 加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作者认为,只有掌握了 CSS 的底层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级或首席前端工程师。 评论区对 CSS 的重要性存在一些争议。 * **观点一:CSS 并不复杂,它是样式 HTML 元素的好方法。** Tailwind 等 CSS 抽象工具可能会误导人,但理解 CSS 仍然是必要的。即使使用框架,也需要了解 CSS 的基本原理才能写出可维护的代码。 * **观点二:许多前端开发者拒绝学习原生 CSS 和 JavaScript。** 现代 Web 工具就像巨大的机甲,开发者躲在里面与 Web 的底层技术作战。这种过度抽象导致开发者无法真正理解 Web 的工作原理。 * **观点三:CSS 用于样式很简单,但用于布局则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CSS 框架的优势在于简化了桌面、平板和手机等不同设备的布局。 * **观点四:有些组件库的实现表明开发者不了解 CSS。** 例如,`InlineStack` 组件只是一个 flex 布局的 JavaScript 封装,这让人感到沮丧。 * **观点五:如今“了解” CSS 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 CSS 的语言特性太多了。** 尽管 CSS 功能强大,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前端开发者也难以完全掌握。 * **观点六:TailwindCSS 实际上有助于学习 CSS。** 通过 Tailwind,仍然可以应用相同的核心 CSS 基础知识。在 Tailwind 中创建复杂的布局后,也可以在普通的 CSS 中实现。 总的来说,评论区既有对 CSS 重要性的肯定,也有对过度抽象和学习难度的担忧。但普遍认为,理解 CSS 的基本原理对于前端开发至关重要。 - 原文: [Knowing CSS is mastery to Front end Development](https://helloanselm.com/writings/knowing-css-is-mastery-to-frontend-development)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730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7303) - 作者: tipiirai - 评分: 84 - 评论数: 90 - 发布时间: 2025-03-02 12:32:06 --- ## 人工智能君主制:科技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君主制”这一概念,即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社会形态,并分析了其潜在的影响和伦理问题。文章指出,在缺乏明确计划和目的的情况下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工智能本身成为其存在的理由,从而引发对未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这种“人工智能君主制”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权力可能集中在少数科技精英手中,社会可能变得更加等级化。文章还提到了技术加速主义,以及这种思潮与“人工智能君主制”之间的联系。作者认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走向一个由技术主导的反乌托邦未来。 评论区对“人工智能君主制”这一概念持有不同看法。一些评论员将其与赛博朋克等反乌托邦作品联系起来,认为这种未来将加剧社会不平等,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另一些评论员则认为,这种想法不过是对未来主义的一种拙劣模仿,缺乏新意。还有评论员质疑技术加速主义者的计划,认为如果普通民众反对,他们可能会面临被推翻的风险。 此外,一些评论员还探讨了资本主义与智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发展背后的驱动力。他们认为,对金钱的贪婪和研究人员的好奇心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有评论员指出,企业CEO本身就具有某种“君主”色彩,因此他们对“人工智能君主制”感兴趣并不奇怪。总的来说,评论区对“人工智能君主制”持谨慎态度,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 原文: [The A.I. Monarchy](https://substack.com/home/post/p-156886169)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924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9245) - 作者: zuzuleinen - 评分: 95 - 评论数: 102 - 发布时间: 2025-03-02 19:02:29 --- ## Firefly Blue Ghost Mission 1:2025年月球着陆任务 NASA+发布了Firefly Blue Ghost Mission 1的月球着陆任务的预告,预计于2025年进行。 这次任务是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将科学仪器和其他有效载荷运送到月球表面。 Firefly Aerospace的Blue Ghost着陆器将负责执行这次任务,它将携带各种科学仪器,用于研究月球的地质、环境和资源。 这次任务的目标是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收集数据,并为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续存在奠定基础。 该任务的成功将标志着商业公司在月球探索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并为未来的月球任务开辟新的可能性。 NASA希望通过与商业伙伴合作,降低月球探索的成本,并加快探索的步伐。 虽然目前没有评论区可供分析,但我们可以预测一些潜在的讨论点。 许多人可能会关注任务的商业性质,以及商业公司在太空探索中扮演的角色。 也有人会关注任务的科学目标,以及它将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 此外,任务的风险和挑战也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毕竟月球着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总的来说,这次任务无疑将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因为它代表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 原文: [Firefly Blue Ghost Mission 1 Lunar Landing](https://plus.nasa.gov/scheduled-video/firefly-blue-ghost-mission-1-lunar-landing/)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410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4107) - 作者: rolph - 评分: 140 - 评论数: 31 - 发布时间: 2025-03-02 05:53:34 --- ## 欧几里得望远镜发现 NGC 星系中的完整爱因斯坦环 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在一颗相对较近的 NGC 星系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爱因斯坦环,这是一个罕见的引力透镜现象。引力透镜是指前景星系弯曲并放大背景星系的光线,当两个星系与观测者完美对齐时,光线会弯曲成一个环状,即爱因斯坦环。 文章指出,引力透镜效应由质量弯曲空间引起,最早在 18 世纪末就被讨论过,但直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才得以正确计算光线弯曲的角度。虽然之前也发现过爱因斯坦环,但在所有已知配置中,目前天空中只发现了大约 1000 个引力星系-星系透镜。欧几里得望远镜预计将在其 6 年的任务中发现 10 万个透镜,使已知透镜的数量增加 100 倍。 这次发现的特殊之处在于,透镜星系 NGC 6505 距离我们仅 5.9 亿光年,红移 z=0.042。如此近距离的引力透镜非常罕见,此前只发现了五个类似的近距离透镜,而且没有一个位于如此显眼的星系中。通过凯克望远镜的后续光谱观测,确定了背景源星系的红移为 z=0.406,距离我们约 45 亿光年。 欧几里得望远镜在 2023 年底的初始“性能验证”阶段多次观测了 NGC 6505 及其周围区域,VIS 仪器总积分时间超过 11 小时,NISP 仪器总积分时间接近 2 小时,比欧几里得正在进行的广域巡天中的大多数区域长约 50 倍。这使得图像具有极高的信噪比,从而可以对透镜系统进行前所未有的建模。科学分析能够提取有关 NGC 6505 中心暗物质含量的信息(占中心总质量的 11.1%),并对中心区域的低质量和高质量恒星的组成做出非常精确的陈述。 评论中,有用户对这一发现表示惊叹,认为在如此近距离的星系中发现如此完美的爱因斯坦环非常了不起。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为我们研究星系的暗物质分布和恒星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欧几里得望远镜的后续观测有望发现更多类似的引力透镜,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宇宙的理解。 - 原文: [Euclid finds complete Einstein Ring in NGC galaxy](https://www.euclid-ec.org/einstein-ring-in-ngc-6505/)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359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3596) - 作者: raattgift - 评分: 136 - 评论数: 35 - 发布时间: 2025-03-02 04:56:03 --- ## 用“人生周历”可视化你的生命 这款名为 "Life in Weeks" 的网站,旨在帮助用户以可视化的方式回顾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它将你的一生分割成一个个小方格,每个方格代表一周,让你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通过这个工具,你可以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例如童年、大学、工作以及居住地,并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方便回顾和分享。 该应用的核心功能包括:以时间线形式展示生命,用户可以添加事件和周期,记录更详细的备注信息,自动添加生日和世界大事等,并支持将数据导出为 YAML 格式,方便编辑和备份。用户可以选择公开分享自己的人生时间线,或者将其设为私密。 评论区里,用户对这个应用表示赞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有人担心公开个人信息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增加隐私保护措施,例如默认将生日设置为当年 1 月 1 日,并过滤掉城市名、人名和车辆名等敏感信息。还有用户希望增加更多可选的事件类型,例如将世界大事以列表形式呈现,方便用户选择对个人产生影响的事件。此外,还有用户建议增加时间段重叠的功能,以及更便捷地在时间线上添加事件的方式。一些开发者分享了类似的项目,例如基于照片 EXIF 数据展示个人足迹的应用,以及按天记录人生的网站。 - 原文: [Show HN: I made a website where you can create your own "Life in Weeks" timeline](https://lifeweeks.app/)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8363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83635) - 作者: czue - 评分: 210 - 评论数: 56 - 发布时间: 2025-02-26 21:58:24 --- ## `punktf`: Rust 编写的跨平台多目标 Dotfiles 管理工具 `punktf` 是一个使用 Rust 编写的跨平台 dotfiles 管理器,旨在帮助用户在不同的机器和目标上轻松管理和部署 dotfiles。它通过 Handlebars 模板引擎支持变量插入和条件编译,并允许用户自定义 pre- 和 post-hooks,从而实现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punktf` 的主要特点包括:跨平台支持(Windows 和 Linux)、使用单个命令编译和部署 dotfiles、使用 Handlebars 模板引擎进行变量插入和条件编译、支持为不同目标创建多个配置文件、以及自定义 pre- 和 post-hooks。该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安装,包括 Homebrew、AUR、Scoop、Chocolatey 和 Cargo。`punktf` 的工作原理是,用户将 dotfiles 和配置文件存储在一个源文件夹中,然后使用 `punktf deploy` 命令将它们部署到目标位置。配置文件定义了哪些 dotfiles 应该被使用,以及如何进行编译和部署。`punktf` 还支持链接文件,允许用户将源文件链接到目标位置。 评论区里,有用户提问为何选择 Rust 这种对内存管理要求严格的语言,是否值得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也有用户分享了自己使用 Git 仓库和硬链接管理 dotfiles 的简单方法,认为额外的工具并非必需。还有用户认为 "dotfiles" 的概念过于狭隘,无法涵盖所有需要管理的文件和配置,并推荐使用 Ansible 这种更强大的配置管理工具。这些评论反映了 dotfiles 管理工具的多样性和用户对不同方案的偏好。 - 原文: [A cross-platform multi-target dotfiles manager written in Rust](https://github.com/Shemnei/punktf)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827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8274) - 作者: michidk - 评分: 60 - 评论数: 50 - 发布时间: 2025-03-02 15:42:27 --- ## Mozilla 因修改数据政策引发 Firefox 用户强烈抗议 Mozilla 最近更新了 Firefox 的服务条款和隐私声明,引发了用户对其数据处理方式的担忧和强烈批评。最初的服务条款暗示 Mozilla 可能拥有用户数据,尽管后来官方澄清这只是标准条款。 此次事件的核心在于 Mozilla 对用户数据处理方式的措辞变化。在更新后的 FAQ 中,Mozilla 不再明确承诺不会将用户个人数据出售给广告商。虽然 Mozilla 强调他们不会以大多数人理解的方式“出售”数据,但承认不同司法管辖区对“出售”的定义存在差异,这使得用户对其隐私承诺产生了质疑。 Mozilla 试图通过更新合同语言来缓解用户的担忧,声明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仍然属于用户。然而,这些解释并未完全平息用户的疑虑。一些人认为,Mozilla 的行为与其长期以来倡导的隐私保护形象背道而驰。 评论区中,用户对 Mozilla 的行为表达了失望和不满。许多人认为,Mozilla 正在逐渐放弃其对用户隐私的承诺,转而追求商业利益。一些评论指出,Mozilla 近期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可能导致了公司战略方向的转变。 也有评论提到,Mozilla 进入广告业务,这与之前 Netscape 程序员 Jamie Zawinski 的评估不谋而合。Zawinski 曾批评 Mozilla 越来越像一家广告公司。 此外,评论中还提到了其他基于 Firefox 代码库的浏览器,例如 Waterfox、Zen、LibreWolf 和 Floorp,这些浏览器可能更符合注重隐私和定制化的用户的需求。用户可以考虑这些替代方案,以获得更好的隐私保护。 总的来说,这次事件反映了用户对 Mozilla 隐私政策的担忧,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疑虑。Mozilla 需要认真对待用户的反馈,并采取实际行动来重建用户对其隐私保护的信任。 - 原文: [Mozilla flamed by Firefox fans after reneging on promises to not sell their data](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3/02/mozilla_introduces_terms_of_us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966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9668) - 作者: tempodox - 评分: 161 - 评论数: 99 - 发布时间: 2025-03-02 20:13:47 --- ## Chrome 浏览器推出 AI 驱动的历史记录搜索功能 Chrome 浏览器现在提供了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使用自然语言搜索浏览历史记录,并利用 AI 生成答案。这项功能目前仅在美国地区提供,且仅支持英文 Chrome 浏览器,同时对用户的设备性能有一定要求。 要使用 AI 驱动的历史记录搜索,用户需要年满 18 岁并登录 Google 账户。启用该功能后,除了页面标题和 URL,用户浏览的网页内容也会被存储在本地。只有在该功能开启后访问的网站,其内容才会被 AI 使用,并可能出现在 AI 最佳匹配结果中。用户可以在设置中随时关闭此功能。 使用方法很简单,打开 Chrome 历史记录页面,输入搜索内容。为了获得 AI 驱动的结果,搜索文本或问题应尽可能精确和详细,可以使用 "what"、"where" 或 "how" 等词语提问,或者以问号结尾。搜索结果会分为“摘要”和“历史记录中的最佳匹配”两部分。 Google 强调,当用户使用 AI 驱动的历史记录搜索时,用户的搜索、生成的答案、最佳匹配及其页面内容都会被发送给 Google,用于改进该功能,包括生成模型研究和机器学习技术。Google 可能会让人工审核这些数据,以帮助理解出现的问题类型。 评论区中,用户对这项功能的隐私风险表示担忧,因为网页内容会被发送给 Google,并且可能被人工查看。有人指出,这项功能似乎是在本地运行模型,只是为了“改进历史记录搜索”而将数据发送回 Google。此外,还有用户对该功能仅限美国地区和桌面端表示遗憾。总的来说,这项新功能在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对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关注。 - 原文: [Chrome has built-in AI history search](https://support.google.com/chrome/answer/15305774?hl=en)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3063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30632) - 作者: exp1orer - 评分: 10 - 评论数: 4 - 发布时间: 2025-03-02 22:08:43 --- ## Firefox 和 Mozilla 信任危机:用户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由于最近 Mozilla 在源代码中删除了“我们不出售你的数据”的承诺,并修改了隐私声明和使用条款,用户对 Firefox 及其母公司 Mozilla 的信任似乎已基本消失。 这次的代码提交引发了用户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 Mozilla 一直在玩双重游戏,一方面在公关中宣称自己是“隐私的捍卫者”,另一方面却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部署跟踪服务。 多年来,Firefox 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大部分流向了 Google Chrome。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不再信任 Mozilla,而大多数人 (54%) 对其表示严重怀疑。 Mozilla 试图通过澄清来挽回局面,但澄清反而证实了最初的担忧。 他们删除“我们不出售你的数据”的声明,是因为在某些司法管辖区,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出售数据”一词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文章随后介绍了几款 Firefox 的替代品,包括:LibreWolf (强化隐私的 Firefox 分支)、Waterfox (注重隐私、速度和用户控制的 Firefox 分支)、Zen Browser (界面更现代的 Firefox 分支)、GNOME Web (GNOME 桌面环境的默认浏览器)、Ungoogled Chromium (移除 Google 服务的 Chromium 版本)、GNU Icecat (GNU 项目维护的 Firefox 分支,注重自由软件纯洁性和隐私) 和 Pale Moon (基于旧版 Firefox 的浏览器,注重效率和用户控制)。 评论区讨论了用户对 Mozilla 失去信任的原因,以及对替代浏览器的选择。 一些用户认为 Mozilla 的行为背叛了用户的信任,他们对 Mozilla 的未来感到悲观。 另一些用户则表示,他们已经转向了其他浏览器,例如 LibreWolf 和 Ungoogled Chromium。 还有一些用户认为,Firefox 仍然是最好的选择,他们会继续使用它,但会更加注意隐私设置。 总的来说,评论区的观点多样,反映了用户对 Firefox 和 Mozilla 的复杂情感。 - 原文: [Trust in Firefox and Mozilla Is Gone – Let's Talk Alternatives](https://boilingsteam.com/poll-trust-in-firefox-mozilla-is-gon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937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9378) - 作者: ekianjo - 评分: 30 - 评论数: 11 - 发布时间: 2025-03-02 19:31:16 --- ## AlgoMIDI:用算法生成音乐的实验性项目 AlgoMIDI 是一个将算法转化为乐器的开源项目,它允许开发者通过编写代码来创作音乐。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让数学和音乐结合,探索算法在音乐创作中的潜力。 AlgoMIDI 的核心在于将算法的输出映射到 MIDI 音符,从而实现用代码控制音乐的生成。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算法,例如数学函数、随机数生成器或更复杂的 AI 模型,来驱动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 Web 界面,用户可以在其中编写和运行代码,并实时听到生成的音乐。它鼓励用户尝试不同的算法和参数,以发现新的声音和音乐模式。 评论区里,有人对这个项目的创意表示赞赏,认为它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一些开发者对如何将特定的算法应用于音乐创作提出了疑问,并分享了他们自己的实验结果。也有人讨论了使用算法生成音乐的局限性,例如难以控制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性。不过,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潜力的项目,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 原文: [AlgoMIDI – A Mathematical 'Music Studio'](https://github.com/myanvoos/algoMIDI)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8097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180977) - 作者: mvoos - 评分: 54 - 评论数: 7 - 发布时间: 2025-02-26 13:40:14 --- ## 重新构想流体排版 本文探讨了流体排版,旨在解决在不同设备和窗口尺寸下保持文本可读性和美观性的问题。文章深入研究了浏览器默认字体大小设置、相对单位(em 和 rem)以及视口单位(vi 和 cqi)在响应式排版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指出,开发者常常假设 `1rem == 16px`,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流体排版的计算。然而,这种假设并不总是可靠的,因为它忽略了用户自定义的字体大小偏好。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说明,当用户设置了字体大小偏好后,如果网站仍然按照 `1rem == 16px` 的假设进行计算,可能会导致文本过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建议**不要设置根字体大小**。相反,应该让浏览器使用用户设置的默认字体大小。这样可以确保网站的文本大小与用户的偏好相符。 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为什么需要响应式排版。作者认为,不同的设备和窗口尺寸需要不同的字体大小。例如,在手机上,较小的字体大小可能更合适,而在大屏幕上,较大的字体大小可能更易于阅读。因此,网站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设备和窗口尺寸自动调整字体大小。 文章还提到,虽然有些人认为用户不会调整窗口大小,但作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许多用户都会根据不同的任务调整窗口大小。因此,网站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窗口大小,并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流体排版的各个方面,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通过遵循这些建议,开发者可以创建出更加易于阅读和使用的网站。 评论区中,一些开发者对作者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不设置根字体大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他们指出,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网站的文本大小与用户的偏好相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另一些开发者则对流体排版的实现方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使用视口单位(vi 和 cqi)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文本大小在某些设备上可能过大或过小。因此,他们建议开发者在使用视口单位时要谨慎,并进行充分的测试。 还有一些开发者分享了他们在流体排版方面的经验。他们指出,流体排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设备类型、窗口尺寸、字体选择等。因此,开发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流体排版的技巧。 - 原文: [Reimagining Fluid Typography](https://www.oddbird.net/2025/02/12/fluid-typ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0596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05968) - 作者: BaudouinVH - 评分: 53 - 评论数: 17 - 发布时间: 2025-02-28 22:28:26 --- ## 2022 年达拉斯航展撞机事故:责任归属的故事 这篇文章深入调查了 2022 年达拉斯航展上发生的致命撞机事故,事故涉及一架 B-17 轰炸机和一架 P-63 战斗机,造成多人死亡。文章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因素,包括飞行员的经验、飞行计划的制定、以及空管人员的职责。文章揭示了事故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个环节的疏忽和错误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章详细分析了飞行员在飞行计划和执行中的问题,例如,两架飞机没有明确的飞行顺序和高度协调,导致了最终的相撞。此外,文章还探讨了空管人员在此次事故中的角色,他们缺乏足够的资质和经验来有效管理如此复杂的飞行表演。文章还指出,组织者在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充分考虑到潜在的安全隐患。 文章还引用了 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详细列出了事故的原因和建议。NTSB 的报告强调了加强飞行员培训、改进空管程序、以及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事故的深入剖析,文章旨在为航空安全领域提供借鉴,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评论区里,有人表达了对作者文章的喜爱,认为其分析深入且引人入胜,即使等待时间较长也值得。也有人对空管人员的资质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在如此高风险的飞行活动中,空管人员的专业性至关重要。还有人询问了 NTSB 使用的模拟器型号,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事故调查的技术细节。总的来说,评论区对文章的内容表示认可,并就事故的各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体现了对航空安全的关注。 - 原文: [Passing the Buck: The story of the 2022 Wings Over Dallas air show collision](https://admiralcloudberg.medium.com/passing-the-buck-the-story-of-the-2022-wings-over-dallas-air-show-collision-9bbe5947297b)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588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225886) - 作者: mathgenius - 评分: 61 - 评论数: 13 - 发布时间: 2025-03-02 08:47:23 ---

▲ 赞同(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