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时前
|
|
|
111
## 今天 Hacker News 社区聊了啥? NO.20250805
今天科技圈有点意思!DeepMind 又放大招,Genie 3 世界模型要搞事情?Safari 浏览器喜提 uBlock Origin Lite,广告拦截更轻巧!还有工程师吐槽 AI 生产力神话,揭秘真相!想学 C 语言?不如自己撸一个 Lisp 解释器!更有奇葩木制像素显示器,硬核玩家耗时六年打造!快来一起看看,还有哪些你不能错过的技术热点!

---
## Genie 3:世界模型的全新前沿
Google DeepMind 发布了 Genie 3,这是一个新一代的世界模型,旨在推动 AI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该模型建立在 Gemini 和 Gemma 等现有 AI 系统的基础上,并专注于图像、音乐和视频的生成。
Genie 3 旨在通过其世界模型能力,解锁 AI 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新应用。DeepMind 强调了其在生物学、气候可持续性、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 AI 突破。例如,AlphaFold 用于生物学,WeatherNext 用于气候预测,AlphaEvolve 用于算法设计,GNoME 用于材料发现。
该文章还介绍了 DeepMind 在 AI 透明化方面的工作,例如 SynthID。DeepMind 致力于负责任地构建 AI,并强调了其在安全、教育和伦理方面的努力。此外,DeepMind 还通过播客等形式,向公众普及 AI 知识。
DeepMind 持续探索 AI 的前沿,并积极分享其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旨在推动 AI 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文章中还列举了多个 AI 模型和实验项目,例如 Gemini、Gemma、Imagen、Lyria、Veo、Project Astra、Project Mariner 和 Gemini Diffusion。这些模型和项目代表了 DeepMind 在 AI 领域的最新进展。
- 原文: [Genie 3: A new frontier for world models](https://deepmind.google/discover/blog/genie-3-a-new-frontier-for-world-model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16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166)
- 作者: bradleyg223
- 评分: 128
- 评论数: 21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2:08:52
---
## Safari 浏览器迎来 uBlock Origin Lite 内容拦截器
uBlock Origin Lite (uBOL) 是一款轻量级的内容拦截器,现在已登陆 Safari 浏览器,它基于声明式内容拦截,无需常驻后台进程,从而节省 CPU 和内存资源。
uBOL 默认使用 uBlock Origin 的内置过滤规则,包括 uBlock Origin 官方列表、EasyList、EasyPrivacy 和 Peter Lowe 的广告和跟踪服务器列表。用户可以通过选项页面启用更多规则集。由于 uBOL 采用声明式设计,内容过滤由浏览器自身可靠地执行,扩展本身只在用户与弹出面板或选项页面交互时才需要服务进程,大幅降低了资源消耗。开发者 Raymond Hill 声明,该应用不收集任何用户数据。
然而,该应用对系统版本有一定要求,iPhone 需 iOS 18.0 或更高版本,iPad 需 iPadOS 18.0 或更高版本,Mac 需 macOS 15.0 或更高版本,Apple Vision Pro 则需 visionOS 2.0 或更高版本。
评论区里,一些用户分享了他们的使用体验和疑问。有人提到在 App Store 搜索时,该应用排名靠后,需要滚动较长时间才能找到。还有用户反映,即使成功安装,也无法在 Safari 设置中启用该扩展,提示与 Safari 版本不兼容。另有用户指出,在 Kagi 浏览器的 Orion 中,原版 uBlock Origin 运行良好。部分用户表达了对旧版本 iOS 设备的支持需求,以及对 Adguard 等其他广告拦截器的比较兴趣。还有用户提到该应用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不可用。一位测试过 Beta 版的用户表示,uBOL 与 Safari 原生的“隐藏干扰项”功能冲突,UI 不够直观,性能也略逊于 Ghostery。
总的来说,uBlock Origin Lite 的发布为 Safari 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广告拦截选择,但兼容性和用户体验方面仍有待改进。
- 原文: [uBlock Origin Lite now available for Safari](https://apps.apple.com/app/ublock-origin-lite/id6745342698)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582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5825)
- 作者: Jiahang
- 评分: 490
- 评论数: 215
- 发布时间: 2025-08-05 17:01:54
---
## AI 是否真的让工程师的生产力提升了 10 倍?
这篇文章探讨了 AI 是否真的像宣传的那样,能让工程师的生产力提升 10 倍,并试图缓解工程师们可能因此产生的焦虑。文章作者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了各种 AI 编码工具,发现实际效果并没有那么神奇。
作者提到,他曾因为看到 LinkedIn 和 Twitter 上充斥着 AI 提升生产力的说法而感到焦虑,担心自己落后于时代。为了验证这些说法,他深入研究了 Claude Code、Cursor、Roo Code 和 Zed 等 AI 编码工具。然而,实际体验却让他觉得 AI 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在理解大型代码库的上下文和处理不常见的库时,AI 仍然存在困难。
作者认为,AI 擅长生成样板代码,尤其是在 Javascript 和 React 中,但在保持代码库的标准和处理 Terraform 等语言时表现不佳。此外,AI 还会出现幻觉,导致安全漏洞。因此,AI 最好的用例仍然是编写一次性脚本。
文章还对“10 倍生产力”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10 倍的生产力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 10 倍的成果,而这需要产品构思、故事点谈判、缺陷修复、代码审查、部署和测试等各个环节都实现 10 倍的效率提升,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只考虑代码编写过程,工程师的大部分时间也花在阅读和思考上,而不是敲键盘上,而 LLM 并不能加快编译速度。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AI 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让工程师的生产力提升 10 倍,工程师们不必为此感到焦虑。
(由于没有评论内容,跳过评论相关的输出。)
- 原文: [AI is not Making Engineers 10x as Productive](https://colton.dev/blog/curing-your-ai-10x-engineer-imposter-syndrom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18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189)
- 作者: coltonv
- 评分: 124
- 评论数: 111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2:10:42
---
## LLM 生成文本的问题:缺乏人类意图
本文作者认为,LLM(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即使在技术上听起来不错,也常常因为缺乏人类的意图而显得空洞和令人困惑。作者在工作中阅读 LLM 生成的设计文档时,发现其中充斥着无意义的“填充物”,让人难以理解其真正意图。
作者强调,阅读技术文档时,读者通常会假设作者选择每个词都有其用意,每个句子都旨在传达特定的信息。然而,当文本由 LLM 生成时,这种假设不再成立,因为每个陈述都可能只是概率性的“幻觉”或无关紧要的填充。这种情况下,读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辨别文本中的真实意图,这使得阅读 LLM 生成的文本变得非常耗费精力。
文章进一步指出,即使有人认为作者的意图并不重要,作品本身也应该包含人类的关怀和意图。即使 LLM 在工程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它们仍然不是人类,因此不能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
评论区主要围绕 LLM 的应用和发展展开了讨论。
* 有人指出,机器已经在工厂等领域取代了大量人工,质疑作者的观点。
* 有人认为作者的抱怨是因为 LLM 还不够完善,但它们正在不断进步。
* 有人认为 LLM 使得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校对、解读和使用书面材料。
* 还有人引用电影《大河恋》中的写作课程,强调简洁和重点的重要性,认为 LLM 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LLM 的看法不一,既有对 LLM 进步的期待,也有对 LLM 带来的挑战的担忧。
- 原文: [AI Stands for Artificial Inanity](https://lambdaland.org/posts/2025-08-04_artifical_inanit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791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7917)
- 作者: ashton314
- 评分: 32
- 评论数: 4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1:46:30
---
## 通过构建 Lisp 学习 C 语言
本文介绍了一个通过构建自己的 Lisp 语言来学习 C 语言的教程,该教程承诺用 1000 行代码就能让你掌握 C 语言并创建自己的编程语言。
该教程不仅能让你了解 Lisp 语言的奇妙之处,还能教你如何开发实际项目,简洁地解决问题,并编写优美的代码。作者强调,即使你对 Lisp 语言本身不感兴趣,这个教程也是学习 C 语言的绝佳资源。通过构建 Lisp,你可以深入理解 C 语言的底层机制,并掌握编程语言设计的基本原理。教程内容涵盖了解析器、求值器、以及基本的 Lisp 语法和语义。它还包括错误处理、内存管理等 C 语言编程的重要方面。这个教程旨在帮助读者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 Lisp 解释器,从而提升 C 语言编程能力。
评论区对该教程的价值和适用性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虽然该教程可以帮助初学者入门 C 语言和了解语言设计,但它构建的 Lisp 过于简单,无法扩展到实际应用。他们指出,该教程可能缺少一些高级 Lisp 特性,例如尾调用优化和 Continuations。另一些人则认为,该教程的重点在于学习 C 语言,而不是创建一个完美的 Lisp 实现。他们认为,即使最终的 Lisp 只是一个玩具语言,这个过程仍然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C 语言的底层机制。还有人指出,教程中使用的解析器库 mpc 已经预先构建好,这可能会降低学习 Lisp 的真正精髓的机会,例如 CAR 和 CDR 等概念。总的来说,评论区的观点表明,该教程适合作为 C 语言入门和了解语言设计的资源,但对于想要构建高性能 Lisp 解释器的开发者来说,可能需要进一步学习。
- 原文: [Build Your Own Lisp](https://www.buildyourownlisp.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695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6953)
- 作者: lemonberry
- 评分: 113
- 评论数: 16
- 发布时间: 2025-08-05 19:55:20
---
## Show HN: 文本生日提醒应用 birthdays.app
这款 birthdays.app 旨在通过短信提醒用户朋友的生日,帮助用户轻松记住重要的日子,无需下载 App,没有广告,并且承诺用户不是产品。它提供两种付费方案:基础版每年 3 美元,最多添加 10 位朋友;高级版每年 9 美元,可以添加无限的朋友,并提供提前提醒功能。
用户反馈表明,这款应用非常实用,能帮助他们记住朋友的生日,保持联系,甚至让他们可以摆脱 Facebook。作者强调了简单和实用是这款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短信提醒的方式,解决了人们忘记生日的痛点。该应用目前有 739 位用户,作者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市场推广,而是专注于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用户体验。
评论区里,用户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建议。有人询问这款应用与直接在日历中设置生日提醒的区别,也有人关注网站的外部调用过多和潜在的 Twilio API 错误。此外,还有人对用户数量的增长方式、WhatsApp Cloud API 的成本、每周处理客户问题的时间、以及是否可以从 Facebook 导入生日信息等问题表示关注。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用户对产品功能、成本、隐私和易用性的关注,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改进方向。
- 原文: [Show HN: I built a text-based birthday reminder app](https://birthdays.app)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04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040)
- 作者: samfeldman
- 评分: 28
- 评论数: 11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1:57:15
---
## 使用本地AI处理的安全摄像头监控:Frigate NVR
Frigate NVR 是一款开源的网络视频录像机,它最大的特点是使用本地 AI 进行实时对象检测,所有处理都在本地硬件上完成,无需将摄像头数据发送到云端。通过 Frigate,用户可以构建一个完全本地化、注重隐私的安全监控系统。
Frigate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本地 AI 对象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误报。传统的 NVR 系统依赖简单的移动侦测,容易受到阴影、风等因素的干扰,而 Frigate 通过 AI 加速器进行高级分析,准确识别人员、车辆等目标对象。Frigate 能够实时跟踪对象,精确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用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自定义事件和警报区域,例如,当有人走上台阶或车辆进入车道时发出通知。此外,Frigate 还能与 Home Assistant、OpenHab、NodeRed 等自动化平台集成,实现更智能的家居联动。
Frigate 提供的自定义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它能够高速处理视频流,不错过任何一帧画面,帮助用户过滤掉不重要的事件,专注于真正重要的安全威胁。用户可以通过 MQTT 协议将 Frigate 集成到各种智能家居系统中,实现个性化的自动化场景。
评论区里,用户分享了他们使用 Frigate 的经验和看法。一位用户提到,Frigate 在检测速度和可靠性方面远胜过 Ring、Tapo 和 Eufy Security 等系统,并分享了他如何通过屏蔽摄像头访问互联网来确保隐私。另一位用户提到,Frigate 帮助他减少了大量的误报,节省了筛选录像的时间。还有用户称赞 Frigate 让他们摆脱了对云服务的依赖,同时保留了对象检测功能和录像历史。
当然,也有用户指出 Frigate 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目前还没有官方的 iOS/Android 应用程序,用户需要通过 PWA 或其他方式访问 Web UI。另外,有用户提到,如果摄像头数量较少,并且设置了合理的检测区域,则不一定需要 GPU 或 TPU,使用 CPU 也能实现不错的识别效果。还有用户分享了使用 FFmpeg 创建摄像头直播流的脚本,以及通过订阅来训练 AI 模型以提高准确性的经验。
此外,评论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安全摄像头是否真的能提高安全感,反而可能增加焦虑。也有用户提到,Frigate 在处理某些摄像头编解码器时存在问题,可能需要进行转码,并且缺乏内置的异地备份功能。
- 原文: [Monitor your security cameras with locally processed AI](https://frigate.video/)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50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508)
- 作者: zakki
- 评分: 365
- 评论数: 172
- 发布时间: 2025-08-05 13:05:23
---
## 避免在线技术讨论的负面影响
这篇文章探讨了作者为何避免在其博客上设置评论区,以及他对在线技术讨论中负面情绪的观察和反思。作者分享了他在编程生涯早期学到的重要一课,即在没有充分了解背景的情况下,轻易批评他人代码的缺陷是很常见的错误。
作者指出,人们常常会因为一些表面上的原因而贬低编程语言,或者对新产品做出轻率的负面评价。他认为,这种“先入为主”的批判性思维在技术人员中非常普遍,但实际上并不利于知识的交流和进步。作者还以自己在Flickr上的积极体验为例,说明了一个良好的在线社区应该如何运作,即鼓励分享和赞扬,而不是批评和否定。Flickr只允许用户“喜欢”照片,而没有“不喜欢”的选项,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产生。作者最终选择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像Flickr这样积极的社区,而不是充斥着争论和负面情绪的编程讨论网站。他认为,在线技术讨论常常会让人感到沮丧,因此他有意识地避免参与其中。
评论区里,有人提到了维护评论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防止滥用行为。 另一个人指出,在线评论中常常会丢失语气,导致误解和争论。他们认为,人们对于在线评论的心态差异很大,而文字本身也难以准确传达情感。
- 原文: [No Comment](https://prog21.dadgum.com/57.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43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434)
- 作者: ColinWright
- 评分: 7
- 评论数: 3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2:30:19
---
##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动态成像技术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展示了其强大的动态成像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捕捉爆炸的实时图像,这对于分析核级别爆炸事件至关重要,且无需进行实际的核试验。该实验室利用多种系统来对这些高速事件进行成像。
其中,pRad 使用质子射线照相技术,能够捕捉 20-40 帧爆炸图像,并基于密度提供材料级别的分辨率。DARHT 使用双轴 X 射线成像技术,从两个角度创建 3D 快照,非常适合验证基于 pRad 构建的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正在开发中的 Scorpius 将更进一步,通过在新墨西哥州国家核安全管理局 (NNSS) 的一个新加速器中使用次临界钚,以纳秒级的间隔捕捉多个高分辨率帧。
这种能够基于爆炸应力下单个材料的逐帧行为来定制实验的能力,感觉就像现实版的“子弹时间”物理建模。误差范围缩小到十亿分之一秒。这项技术对于理解和模拟极端条件下的材料行为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核武器和其他高能事件的理解和预测能力。通过这些先进的成像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爆炸的内部机制,从而改进模型并确保国家安全。
评论区中,有用户惊叹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动态成像能力,认为这就像现实版的“子弹时间”物理建模,误差范围可以缩小到十亿分之一秒。
- 原文: [Los Alamos Is Capturing Real-Time Images of Explosions at 7Mths of a Second](https://www.lanl.gov/media/publications/1663/dynamics-of-dynamic-imaging)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69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695)
- 作者: LAsteNERD
- 评分: 4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2:47:07
---
## PHP 8.5 新增管道操作符:意义解析
PHP 8.5 将引入期待已久的管道操作符 `|>`,它能简化代码,提高可读性,尤其是在处理链式函数调用时。这个小特性潜力巨大,历经多年才最终实现。
管道操作符 `|>` 的作用是将左侧的值作为参数传递给右侧的函数。例如,`"Hello World" |> strlen(...)` 等同于 `strlen("Hello World")`。单个使用可能不明显,但当多个管道操作符串联起来形成“管道”时,其威力就显现出来了。文章给出了一个实际项目中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管道操作符简化数组处理过程,避免嵌套调用或使用临时变量,使得代码更简洁易懂,也更方便在 `match()` 这样的单表达式上下文中使用。管道操作符类似于 Unix/Linux 命令行中的管道 `|`,都是将左侧的输出作为右侧的输入。
PHP 的管道操作符借鉴了 F#、OCaml 和 Elixir 等函数式编程语言。作者提到,Hack/HHVM 曾尝试过一种不同的管道实现,使用 `$$` 令牌来注入左侧的结果,但最终没有被 PHP 采纳。作者曾尝试引入偏函数应用(PFA)来配合管道操作符,但由于引擎复杂度问题而失败。最终,在 PHP 基金会开发团队的帮助下,新的管道操作符得以实现。
管道操作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与其他特性结合使用,例如 `match()` 表达式。此外,右侧的函数调用可以返回一个闭包,从而实现更灵活的管道操作。文章还提到了管道操作符与标量方法和扩展函数的相似之处,以及如何使用 `maybe()` 函数来处理可能返回 `null` 的情况。总而言之,管道操作符是一个简单而强大的特性,可以显著提高 PHP 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原文: [PHP 8.5 adds pipe operator](https://thephp.foundation/blog/2025/07/11/php-85-adds-pipe-operator/)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27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271)
- 作者: lemper
- 评分: 314
- 评论数: 202
- 发布时间: 2025-08-05 12:13:43
---
## 独立开发者自述:单枪匹马的孤独远超想象
文章作者坦诚地分享了作为独立开发者所面临的孤独感,并引发了广泛共鸣。作者可能正在经历缺乏同伴交流、知识碰撞以及精神支持的困境。这种孤独感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降低开发的热情和创造力。文章提到了Jina AI 提供的两个使用方式,可能暗示作者正在使用或开发与 Jina AI 相关的项目,并希望通过分享来寻找共鸣和解决方案。
文章的核心在于探讨独立开发者如何应对孤独感,如何寻找技术支持和精神鼓励。单打独斗虽然自由,但也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状态,缺乏来自同行的反馈和指导。作者可能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发更多独立开发者的思考,并共同寻找应对孤独感的有效方法。文章也可能暗示了独立开发者在技术选型和项目推广方面面临的挑战,缺乏资源和渠道支持,使得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曝光和用户反馈。
评论区中,许多开发者都表达了对这种孤独感的感同身受,并分享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有人建议加入黑客空间或参与线下活动,以增加社交互动;有人提到寻找合适的线上社群,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还有人建议与朋友一起进行协同工作,互相鼓励和支持。一些评论者强调了导师的重要性,认为从更有经验的人那里学习可以弥补独立开发的不足。也有评论建议雇佣实习生或者建立用户 Discord 群,以获取反馈和建立社区。这些建议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打破孤独,建立连接。评论也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双刃剑效应,虽然可以用来宣传和获取反馈,但也可能加剧孤独感,因为缺乏深入的交流和理解。
- 原文: [Tell HN: I underestimated how lonely building solo can be](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6603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6603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66031)
- 作者: paulwilsonn
- 评分: 47
- 评论数: 34
- 发布时间: 2025-08-02 17:30:49
---
## 用六年时间打造的奇葩木制像素显示器
本文讲述了作者耗时六年,打造一个由 1000 个木制像素组成的低效显示器的过程,并分享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尝试和遇到的挑战,最终实现了一个可以通过网络界面与人互动的装置。
作者最初的想法是制作一个大型、低效的显示器,并提供一个网络界面供用户互动。他受到 Danny Rozin 的非常规镜子和 Tom Whitwell 的超慢速电子墨水电影播放器的启发,决定制作一个 40x25 像素的网格,通过单个机械装置逐个转动像素。与现代显示器相比,这个木制显示器每分钟只能改变 10 个像素,效率极低。
在像素的选择上,作者尝试了乒乓球、泡沫球、木球等多种材料,但都遇到了成本高、重量大、不易获取等问题。例如,乒乓球虽然便宜,但在打孔后容易变形,导致喷漆脱落。泡沫 Nerf 球虽然可以喷漆,但颜色鲜艳且难以钻孔。
在像素的驱动方式上,作者也尝试了多种方案,包括使用乐高轮子和反射传感器来控制像素的旋转,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作者决定采用立方体木制像素,并亲自制作。为了保证像素间距的一致性,作者制作了 25 个带有 40 个孔的薄架子,并将像素穿在金属丝上。
为了驱动像素的转动,作者使用了一台 CNC 机器,通过编写 gcode 指令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运动,从而实现像素的翻转。
评论区目前还没有评论,期待更多人参与讨论,分享对这个项目的看法。
- 原文: [Show HN: I spent 6 years building a ridiculous wooden pixel display](https://benholmen.com/blog/kilopixe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8790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87902)
- 作者: benholmen
- 评分: 1036
- 评论数: 134
- 发布时间: 2025-08-05 00:16:21
---
## Apache ECharts 6.0 发布:数据可视化迎来 12 项重大升级
Apache ECharts 6.0 版本带来了 12 项重大升级,旨在提升数据可视化的专业性、扩展数据表达的边界,并释放自由组合的潜力,助力开发者更高效地创建强大的数据驱动应用。
ECharts 6.0 围绕三个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度演进:更专业的视觉呈现,包括全新的默认主题、动态主题切换和暗黑模式支持;扩展数据表达的边界,新增弦图、蜂群图、散点抖动、断轴等图表类型,并增强了股票交易图表的功能;释放自由组合的潜力,引入矩阵坐标系、增强自定义系列,并优化了轴标签。 新版本对默认主题进行了现代化设计,使用设计令牌来统一颜色和间距,使图表更加和谐一致。动态主题切换允许在运行时无缝切换主题,无需重新初始化图表。暗黑模式支持能够自动适配系统主题,提升用户体验。新增的弦图适用于展示复杂关系网络,蜂群图和散点抖动则能有效解决数据点重叠的问题。断轴功能以撕裂效果更直观地展示具有较大数值差异的数据。矩阵坐标系则允许开发者像表格一样自由组合图表类型和组件。
ECharts 6.0 还增强了自定义系列的功能,支持 npm 发布和动态注册,提高了代码复用性。新增了小提琴图、等值线图等自定义图表,并优化了轴标签的布局,防止溢出和重叠。这些升级共同帮助用户更灵活、便捷地创建各种图表,实现“无限可能”。
由于文章中没有评论内容,因此无法提供评论观点的总结和分析。
- 原文: [Apache ECharts 6](https://echarts.apache.org/handbook/en/basics/release-note/v6-featur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92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926)
- 作者: makepanic
- 评分: 130
- 评论数: 15
- 发布时间: 2025-08-05 14:33:04
---
## Ad Block Tester:Can You Block It 网站测评
本文介绍了一个名为 "Can You Block It" 的网站,该网站旨在帮助用户测试其广告拦截器的有效性。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广告测试,帮助用户了解他们的广告拦截器在各种广告格式下的表现。
该网站提供了简单测试、极限测试和高级测试三种模式。简单测试主要检测自托管广告的拦截效果,极限测试则包含来自主流广告网络的各种广告格式,而高级测试则针对特定广告格式进行独立诊断,例如网页横幅广告、原生广告、弹出式广告、推送通知广告和内容拦截器等。该网站声称可以测试 AdBlock、AdBlock Plus、AdBlocker Ultimate、AdGuard、Ghostery、uBlock Origin、Pi-Hole、NoScript 等多种广告拦截器。通过访问测试页面,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广告是否被成功拦截,从而评估其广告拦截器的性能。
评论区里,有人提到该网站本身就被公司的内容过滤系统拦截,颇具讽刺意味。还有人分享了之前关于“测试广告拦截器”网站可能对用户和广告拦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讨论。另有用户推荐了另一个类似的网站 AdBlock Tester。不少用户反映网站无法加载,猜测是被大量访问请求压垮了。也有用户分享了自己使用的广告拦截器(如 uBlock Origin 和 uBlock lite)的表现,以及对“广告拦截检测”的看法。总的来说,评论区反映了用户对广告拦截工具的关注和对测试网站的实际体验。
- 原文: [Can you block it? A simple Ad Block Tester](https://canyoublockit.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746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7466)
- 作者: nateb2022
- 评分: 34
- 评论数: 12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0:59:01
---
## DOS 系统下支持超过两个硬盘的秘密
本文探讨了在 DOS 系统中支持超过两个硬盘的技术限制和解决方案,揭示了早期 PC 技术的有趣历史。
在 DOS 5.0 之前的版本中,系统 BIOS 默认只支持最多两个硬盘。如果连接了超过两个硬盘,系统很可能会在启动时卡死。这并非 INT 13h 接口本身的限制,而是当时的硬件条件所致。早期 5.25 英寸全高硬盘体积庞大,加上软驱,PC 机箱内很难容纳超过两个硬盘。此外,当时的电源设计也可能无法同时启动多个硬盘。
尽管有 NetWare DCB 等方案支持多个硬盘,但它们仅限于 NetWare 环境,无法通过 INT 13h 接口在 DOS 下使用。大约在 1988 年,康柏推出了 Deskpro 386/25,通过扩展单元支持最多四个硬盘。Adaptec 也发布了 AHA-1540/1542 SCSI HBA,理论上支持最多七个硬盘。
为了解决 DOS 的限制,康柏和 Adaptec 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康柏的 Deskpro 386/25 并不通过 BIOS 直接暴露扩展单元中的硬盘,而是需要 EXTDISK.SYS 驱动程序。Adaptec 的 AHA-154x BIOS 则会将硬盘总数限制为两个。为了在 DOS 下使用更多的硬盘,Adaptec 提供了 ASPI4DOS.SYS 和 ASPIDISK.SYS 驱动组合,其中 ASPIDISK.SYS 的功能与康柏的 EXTDISK.SYS 类似。
文章还深入分析了 MS-DOS 4.0 的源代码,指出在 MSINIT.ASM 模块中,DOS 通过 INT 13h/08h 调用来获取硬盘数量,并将其存储在 HNUM 变量中,这部分代码是导致早期 DOS 系统无法支持超过两个硬盘的根本原因。
- 原文: [More than two hard disks in DOS](https://www.os2museum.com/wp/more-than-two-hard-disks-in-do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669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6698)
- 作者: yuhong
- 评分: 18
- 评论数: 13
- 发布时间: 2025-08-05 19:19:27
---
## Chris Curry 1981 年访谈:Acorn 公司的崛起之路
这篇 1981 年的访谈回顾了 Acorn 公司的早期发展,以及创始人 Chris Curry 如何在计算机行业崭露头角。文章讲述了 Acorn 公司从 System 1 到 Atom 电脑的演变,以及赢得 BBC 电脑合同的关键时刻。
Chris Curry 早年曾在 Clive Sinclair 的公司工作,参与了早期计算器的开发,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对计算机市场的兴趣。后来,他与 Herman Hauser 合作创立了 Acorn 公司。Acorn 最初专注于工业应用,但 Curry 坚持开发低成本的个人电脑,最终推出了 Atom。为了节省成本,Atom 的外壳甚至最初被设计成键盘外壳。Atom 电脑选择了 6502 芯片,Roger Wilson 想要证明它比 Z-80 芯片更快。Acorn 的 Basic 语言也因其速度而受到赞扬,尽管它与 Microsoft 的标准不同。Acorn 公司的重大突破是赢得了 BBC 的电脑合同,这使他们能够设计和供应 BBC 电脑,用于 BBC 的计算机扫盲系列节目。在获得合同之前,Curry 甚至与 Clive Sinclair 一起写信,对 BBC 最初选择 NewBrain 电脑表示不满,并质疑其合理性。
文章还提到了 Acorn 公司的 Econet 网络系统,该系统旨在将 Atom 电脑连接在一起,用于课堂教学。当时 Acorn 公司的年营业额约为 300 万英镑,并计划通过新的财务控制系统将其提升至 1500 万至 2000 万英镑。Curry 和 Sinclair 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友好,但随着双方都在教育市场发力,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 原文: [Chris Curry interviewed by Your Computer magazine (1981)](https://computeradsfromthepast.substack.com/p/your-computer-interviewed-chris-curr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6687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66875)
- 作者: klelatti
- 评分: 16
- 评论数: 2
- 发布时间: 2025-08-02 19:53:46
---
## Backblaze 2025 年第二季度硬盘统计报告
本文总结了 Backblaze 2025 年第二季度的硬盘故障率统计数据,并分析了不同型号硬盘的可靠性表现,为数据中心硬盘选购和使用提供参考。
Backblaze 监控着大量硬盘的运行状况,并定期发布统计报告。在 2025 年第二季度,Backblaze 管理着超过 32 万块硬盘,其中超过 31 万块为数据盘。报告分析了季度和终身故障率,并深入研究了 20TB 以上容量的硬盘。总体而言,季度年化故障率从上一季度的 1.42% 降至 1.36%。一些之前故障率较高的硬盘型号,如 12TB 的 Seagate ST12000NM0007,故障率显著下降。本季度新增了 Toshiba MG09ACA16TE (16TB) 型号的硬盘。Seagate ST8000NM000A (8TB) 和 Seagate ST16000NM002J (16TB) 两款硬盘在本季度实现了零故障。
报告还对硬盘型号进行了筛选,排除了用于测试或数据点不足的型号。终身年化故障率保持稳定,从第一季度的 1.31% 降至 1.30%。报告指出,容量较小的硬盘正在老化,12TB 或更小容量的 13 个硬盘型号的总体故障率为 1.54%。其中,有 8 个型号已经使用了五年或更长时间,它们的总体年化故障率为 1.42%。一些老旧型号表现出色,故障率较低,例如 4TB 的 Seagate 和 12TB 的 HGST 型号。
- 原文: [Backblaze Drive Stats for Q2 2025](https://www.backblaze.com/blog/backblaze-drive-stats-for-q2-2025/)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778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7784)
- 作者: TangerineDream
- 评分: 34
- 评论数: 8
- 发布时间: 2025-08-05 21:35:42
---
## V8 提速 JSON.stringify:性能提升两倍以上的技术解析
V8 博客分享了如何将 `JSON.stringify` 的速度提高两倍以上,主要通过优化内部实现,包括引入无副作用的快速通道、优化字符串处理以及改进数字到字符串的转换算法。
文章深入探讨了 V8 引擎中 `JSON.stringify` 函数的性能优化。核心在于引入了一个“无副作用快速通道”。如果 V8 能够确保序列化对象不会触发任何副作用(例如执行用户自定义代码或触发垃圾回收),它就可以使用更快的专用实现。这个快速通道避免了通用序列化器所需的许多昂贵检查和防御性逻辑,从而显著提高了速度。此外,新的快速通道是迭代的,允许序列化更深层次嵌套的对象图。
V8 中的字符串可以使用单字节或双字节字符表示。为了避免统一实现中的常量分支和类型检查,整个字符串化器现在都以字符类型为模板。这意味着 V8 会编译两个不同的专用版本:一个完全针对单字节字符串优化,另一个针对双字节字符串优化。在字符串序列化方面,V8 采用了一种双层策略:对于较长的字符串,使用 SIMD 指令并行检查多个字节中是否存在需要转义的字符;对于较短的字符串,则使用 SWAR 技术,通过位运算在通用寄存器中同时处理多个字符。
文章还提到,即使在快速通道中,也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例如通过在对象的隐藏类上设置标志来避免重复检查属性键是否为 `Symbol`、是否可枚举以及是否包含需要转义的字符。此外,V8 还用 Dragonbox 算法替换了 Grisu3 算法,从而加快了双精度浮点数到字符串的转换速度。
(由于未提供评论内容,故跳过评论分析环节。)
- 原文: [How we made JSON.stringify more than twice as fast](https://v8.dev/blog/json-stringif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8600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86005)
- 作者: emschwartz
- 评分: 404
- 评论数: 145
- 发布时间: 2025-08-04 22:09:33
---
## Qwen-Image:原生文本渲染的图像生成模型
Qwen-Image 是一个 200 亿参数的 MMDiT 图像基础模型,它在复杂文本渲染和精确图像编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模型在文本渲染、图像编辑和跨基准测试方面都表现出色。
Qwen-Image 的主要亮点在于其卓越的文本渲染能力,能够处理多行布局、段落级语义和精细细节,同时支持字母语言(如英语)和语标语言(如中文)。在图像编辑方面,通过增强的多任务训练模式,Qwen-Image 在保持语义和视觉真实感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在多个公共基准测试中,Qwen-Image 在图像生成和编辑任务中均优于现有模型。
该模型在中文文本渲染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能准确地在动漫风格的图像中渲染包含“阿里云”、“云存储”等字样的店铺招牌,以及在对联上生成飘逸的书法字体。在英文文本渲染方面,Qwen-Image 也能准确生成书名、海报文字等复杂内容,甚至能处理包含多个子模块、图标和介绍文字的信息图表。即使是图像中占比很小的文本,Qwen-Image 也能准确生成,例如手写在纸上的长段文字。对于更复杂的场景,例如在玻璃板上手写一整段中英文混合的文字,Qwen-Image 也能出色完成。
目前还没有评论内容。
- 原文: [Qwen-Image: Crafting with native text rendering](https://qwenlm.github.io/blog/qwen-imag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8763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87631)
- 作者: meetpateltech
- 评分: 505
- 评论数: 145
- 发布时间: 2025-08-04 23:56:40
---
## 如何找到好的创业点子:从实际需求出发
这篇文章探讨了寻找创业点子的方法,强调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避免空想和无效的调研。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好的创业点子来源于对用户真实痛点的深刻理解,以及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
文章首先批判了两种常见的误区:一是“快速致富”的鼓吹者,他们认为可以简单地利用AI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二是那些从未真正实践过的学院派,他们提出的复杂框架难以落地。作者认为,找到好的创业点子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文章强调,不要盲目相信“痛点”和“市场需求”等模糊概念,而要关注那些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现有方案的不足之处。
作者提出了一个名为“PULL框架”的概念,强调寻找那些“不得不”购买你的产品的人,即那些现有选择不足或无法解决他们迫切问题的人。文章还批评了传统的“用户访谈”,认为它们往往是无效的,并提倡创始人亲自参与到用户的工作流程中,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和感受。作者分享了一些创始人通过亲身体验发现创业机会的案例,例如,有人为了开发温室软件,先买了一个温室并亲自经营。
文章还提到了两种常见的创业路径:“浪潮”和“水坝”。“浪潮”是指在新兴技术领域寻找机会,为那些正在尝试新技术的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工具。“水坝”是指利用新技术改进现有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无论选择哪种路径,都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并提供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文章最后强调,在用户真正购买产品之前,一切都只是假设,因此要尽快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由于没有评论内容,跳过评论相关的输出。)
- 原文: [Where to find ideas](https://howtogrow.substack.com/p/where-to-find-idea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94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4943)
- 作者: kiyanwang
- 评分: 62
- 评论数: 34
- 发布时间: 2025-08-05 14:37:15
---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