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link logo
自动夜间模式 日间模式 夜间模式
侧栏
0

【HN中文日报】AI图像黑科技来袭!还有通用抗病毒神药?速览今日科技圈大事件!

意外富翁的头像
|
|
|
## 今天 Hacker News 社区聊了啥? NO.20250826 今天科技圈有点意思!DeepMind发布了超强的 Gemini 2.5 Flash Image,图像处理要迎来新纪元?还有科学家在研究“万能抗病毒药”,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另外,别忘了看看那些影响你生活的细节:怎么清理你的邮件,SSL证书又有什么新规,甚至你的老手机游戏怎么复活...快来一起吃瓜,绝对有你感兴趣的! ![Hacker News 中文精选](/static/mascot_article.webp) --- ## Gemini 2.5 Flash Image:DeepMind 的下一代 AI 图像处理工具 DeepMind 推出了 Gemini 2.5 Flash Image,这是一个基于他们下一代 AI 系统的图像创建和编辑工具。该工具旨在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图像处理体验,并与 DeepMind 的其他 AI 模型(如 Gemma、Imagen、Lyria 和 Veo)集成,从而拓展了 AI 在图像、音乐和视频生成方面的应用。 Gemini 2.5 Flash Image 属于 Gemini 系列,该系列还包括 2.5 Pro 和 2.5 Flash-Lite 版本。DeepMind 强调 Gemini 系列是他们最智能的 AI 模型。除了 Gemini,DeepMind 还推出了 Gemma 系列,这是一组轻量级的开源模型,包括 Gemma 3、Gemma 3n 和 ShieldGemma 2。 DeepMind 还在生成模型方面取得了进展,推出了 Imagen、Lyria 和 Veo 等模型,分别用于图像、音乐和视频生成。此外,DeepMind 还进行了一系列 AI 实验,如 Project Astra、Project Mariner 和 Gemini Diffusion。DeepMind 在科学领域也积极探索 AI 的应用,包括 AI for biology (AlphaFold, AlphaGenome, AlphaMissense, AlphaProteo), AI for climate and sustainability (WeatherNext, Weather Lab), AI for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lphaEvolve, AlphaProof, AlphaGeometry), AI for physics and chemistry (GNoME, Fusion, AlphaQubit) 等。DeepMind 还关注 AI 的透明度,推出了 SynthID。 DeepMind 的使命是负责任地构建 AI,以造福人类。他们通过新闻、职业、里程碑、教育和责任等多个方面来展示他们在 AI 领域的最新突破、项目和更新。 - 原文: [Gemini 2.5 Flash Image](https://deepmind.google/models/gemini/imag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71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719) - 作者: meetpateltech - 评分: 110 - 评论数: 33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2:01:46 --- ## 通用抗病毒药物:一种潜在的未来疫情应对方案?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少数患有罕见免疫疾病的人具有抵抗所有病毒的超能力。他们正在开发一种实验性疗法,旨在模仿这种免疫超能力,为人们提供广谱的病毒防护,以应对未来的疫情。 这项研究发现,ISG15 缺陷的个体具有轻微但持续的全身性炎症,这种炎症具有抗病毒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疗法,将 10 种与广谱抗病毒保护相关的蛋白质 mRNA 打包到脂质纳米颗粒中,通过鼻腔滴入方式递送给仓鼠和老鼠,成功预防了流感和 SARS-CoV-2 病毒的复制,并减轻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在细胞培养中,该疗法对多种病毒都表现出了防御能力。 该疗法旨在短期内模仿 ISG15 缺陷患者的免疫反应,激活 10 种关键蛋白质的产生,从而实现广谱抗病毒保护,且炎症反应远低于 ISG15 缺陷个体。研究团队认为,这项技术可以为医护人员、养老院居民和感染者家属提供保护,且不受病毒类型限制。 目前,该技术仍需要优化药物递送和吸收特性,以确保 10 种蛋白质在肺部产生足够高的水平。研究人员还需要确定该疗法抗病毒保护的持续时间,目前估计为三到四天。 评论区主要表达了对潜在风险的担忧。有人担心病毒可能会适应这种疗法,导致出现更糟糕的病毒。还有人联想到僵尸电影的开头,暗示这种疗法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另一些人则担心大规模应用这种通用疗法可能会产生未知的生态影响,例如影响病毒对细菌的控制。 - 原文: [One Universal Antiviral to Rule Them All?](https://www.cuimc.columbia.edu/news/one-universal-antiviral-rule-them-al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79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792) - 作者: breve - 评分: 17 - 评论数: 10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2:07:42 --- ## 探索人类史前文明:David Reich 基因实验室的突破性发现 David Reich 的基因实验室正在改写人类历史,他们通过分析古人类 DNA,揭示了我们物种起源的惊人秘密,堪比发现了新大陆。 Reich 及其团队的研究表明,早在几万年前,人类、尼安德特人以及其他未知人种(被称为“幽灵种群”)曾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并发生了混血。这些发现颠覆了过去认为现代人类完全取代尼安德特人的观点。通过对古代骨骼和木乃伊样本中提取的 DNA 进行分析,并结合大数据运算,科学家们得以重构这些史前互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现代人体内携带的 DNA 片段,正是这些已灭绝人种留下的唯一遗产,它们如同基因中的“星系”,诉说着我们对地球历史的新理解。 Reich 实验室的工作不仅揭示了人类与其他人种的混血历史,还引发了人们对于基因技术潜在风险的担忧。随着我们能够完整地读取甚至编写遗传密码,有人担心我们可能会复制人类,甚至将“幽灵种群”复活。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不乏科学家滥用技术的例子。然而,Reich 似乎是一位温和的探索者,他致力于揭示人类起源的真相,而非创造新的物种。他的工作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身在地球历史中的地位。 - 原文: [Deeper Than Deep: David Reich's genetics lab unveils our prehistoric past (2017)](https://www.laphamsquarterly.org/roundtable/deeper-deep)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58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584) - 作者: themgt - 评分: 16 - 评论数: 2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1:52:13 --- ## 使用智能邮件过滤器清理你的收件箱 本文介绍了一个名为 "Unfuck Email" 的项目,它提供了一系列智能邮件过滤器,旨在自动整理你的收件箱,只保留重要的邮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邮件的广告拦截器,通过安装预先设定的过滤器,让你的收件箱焕然一新。 该项目的核心功能包括智能收件箱过滤,将促销邮件自动归档到二级文件夹,并且不会删除任何邮件,只是更好地组织它们。这样,你只会收到重要邮件的通知,而过滤器会定期更新,以捕获新的促销模式。目前,它支持 Gmail 和 Fastmail,安装简便。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下载并导入过滤器集合到你的邮件客户端,促销邮件就会自动移动到“Archive”文件夹,主收件箱保持清洁,只留下个人邮件、重要通知和紧急邮件。这些过滤器设计保守,只会移动明显的促销内容,并且你可以随时删除或更改任何过滤器。该项目是开源的,由社区维护,并且无需安装任何应用程序。 评论区对该项目褒贬不一。有人质疑该项目是否会将所有其他人的邮件都视为垃圾邮件,除了他们自己的。也有人认为,美国的垃圾邮件问题是否真的如此严重,因为大多数多余的邮件都可以取消订阅,而且已经有垃圾邮件过滤器。 另一些人则分享了自己的邮件清理经验,例如通过搜索“unsubscribe”并删除所有相关邮件来清理收件箱。还有人指出,Gmail 已经可以自动组织促销邮件,但最近效果似乎变差了。 对于安全性,有人担心在不了解过滤器内容的情况下安装它们,因为这涉及到让第三方读取你的所有邮件。也有人质疑该项目与 Apple Mail 客户端的分类功能有何不同。 总之,"Unfuck Email" 提供了一种清理收件箱的有趣方法,但用户在安装前应仔细考虑其潜在的隐私风险。 - 原文: [Show HN: Smart email filters to unfuck your email](https://unfuck.emai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72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723) - 作者: kilroy123 - 评分: 25 - 评论数: 20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2:02:01 --- ## 艾萨克·阿西莫夫论“错”的相对性 本文是艾萨克·阿西莫夫对“对与错是否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他通过生动的例子,挑战了我们对“正确”和“错误”的传统认知。阿西莫夫认为,错误有程度之分,不能简单地将所有不完全正确的答案都视为同等错误。 文章首先从一封读者来信说起,这位读者批评阿西莫夫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宇宙的真理。阿西莫夫借此引出话题,指出人们常常认为“对”和“错”是绝对的,非对即错。但他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他用地球形状的例子反驳了这种绝对的对错观:认为地球是平的是错的,认为地球是球形也是错的,但认为地球是球形比认为地球是平的更接近真理。 阿西莫夫随后用孩子们学习拼写和算术的例子,说明了绝对对错观的来源。在这些基础学科中,答案是唯一的,这使得学生和老师都倾向于避免思考。然而,阿西莫夫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举例说,即使拼写“sugar”时出现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也应该被区分对待。同样,在算术中,不同的错误答案也反映了不同的理解水平。 阿西莫夫还用时间计算和进制转换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对错的相对性。他指出,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绝对的标准来判断对错。他鼓励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总而言之,阿西莫夫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对错的相对性,避免陷入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 原文: [The Relativity of Wrong (1988)](https://hermiene.net/essays-trans/relativity_of_wrong.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560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5600) - 作者: speckx - 评分: 33 - 评论数: 17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0:27:55 --- ## Show HN: Markdown UI - 运行时将 Markdown 转换为 React/Svelte/Vue UI 这个项目展示了一个名为 Markdown UI 的工具,它允许开发者在运行时将 Markdown 转换为交互式的 React、Svelte 或 Vue UI,而无需构建步骤。这意味着你可以直接在你的应用程序或文档中,将 Markdown 文本、清单或任何文本部分转换为用户可以点击、选择和提交的实时体验。 Markdown UI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易用性和灵活性。它使得任何人都可以编写 Markdown,并将其转化为可交互的界面。该工具特别适用于 AI 驱动的应用,例如 LLM(大型语言模型)交互,可以利用 LLM 生成交互式流程并收集反馈。Markdown UI 既可以由人工编写,也可以由 AI 生成,并且在任何地方都可读。即使在不支持富 UI 的环境中,它仍然可以作为可读的 Markdown 存在。 该工具通过使用自定义的 `markdown-ui-widget` 语法,允许在 Markdown 中嵌入 UI 组件,例如按钮组、选择框、多选框、表单等。这些组件可以在运行时被解析并渲染为相应的 UI 元素。例如,你可以创建一个按钮组来选择一个计划阶段,或者创建一个表单来收集用户的详细信息。 评论区对该项目提出了各种观点。一些人质疑为什么选择 React/Svelte/Vue 而不是直接生成 HTML。其他人则对在运行时进行渲染的必要性表示怀疑,认为构建步骤可以避免运行时渲染的开销。还有人认为,这种工具对于构建需要与 LLM 交互的应用程序非常有用,因为 LLM 需要安全、运行时和最小化的 DSL 来生成交互性。 也有用户分享了积极的体验,特别是在 SvelteKit 中,由于库生态系统相对有限,这样的库非常有价值。他们喜欢它在运行时工作,因为自己实现会很麻烦。另一些人则认为,对于需要条件可见、必填或禁用的输入字段的复杂表单,该工具可能不够用。还有人将其与 MDX 进行比较,认为这是一种增强 Markdown 的好方法,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比 Markdown 更多的东西。 - 原文: [Show HN: Turn Markdown into React/Svelte/Vue UI at runtime, zero build step](https://markdown-ui.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53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532) - 作者: yaoke259 - 评分: 125 - 评论数: 74 - 发布时间: 2025-08-26 18:13:24 --- ## 学习 John McPhee 的非虚构写作方法 本文介绍了 John McPhee 的非虚构写作方法,重点在于前期大量的素材收集和组织,避免面对空白页。这种方法将写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收集笔记、选择素材、构建结构、正式写作。 文章详细阐述了 McPhee 方法的各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收集笔记,强调前期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包括阅读、采访、实地考察等。McPhee 会花大量时间与采访对象相处,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他建议,当开始第三次听到相同的故事时,就可以停止收集素材。收集到的素材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做过多整理,全部放入一个文件中。 第二阶段是选择素材,从大量的笔记中挑选出有用的信息。第三阶段是构建结构,在写作之前就确定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第四阶段是正式写作,由于前三个阶段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写作过程会变得更加顺畅。最后,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润色。 文章还引用了 McPhee 的作品《A Sense of Where You Are》中的例子,展示了深入报道所能获得的细节和洞察力。作者认为,McPhee 的写作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其作品中充满了高质量的事实。而获得高质量的事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亲身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 这种写作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前期的充分准备,避免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McPhee 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写作者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创作出高质量的非虚构作品。这种方法强调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 原文: [The McPhee method for writing deeply reported nonfiction](https://jsomers.net/blog/the-mcphee-method)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353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3535) - 作者: jsomers - 评分: 27 - 评论数: 4 - 发布时间: 2025-08-25 21:17:40 --- ## DSLRoot 代理与“合法僵尸网络”的威胁 本文深入探讨了 residential proxy 网络 DSLRoot 的历史、运营模式及其潜在风险,起因是一位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成员在 Reddit 上质疑其与 DSLRoot 之间的合作安排。 文章指出,DSLRoot 是一家历史悠久的 residential proxy 服务商,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通过向美国居民支付费用,在其家中安装硬件和软件(包括 5G 移动设备),然后将这些 IP 地址作为专用代理出租给全球客户,每月收费 190 美元。Reddit 用户 Sacapoopie 在网上发帖称,他每月从 DSLRoot 获得 250 美元的报酬,用于在其家中托管设备。这些设备通过单独的网络连接到互联网,Sacapoopie 的家人使用 Starlink。Sacapoopie 的帖子引发了 Reddit 社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许多人认为这可能存在安全风险。DSLRoot 对此回应称,该公司运营完全透明,并已获得其“区域代理”(即像 Sacapoopie 这样的美国居民)的完全同意。DSLRoot 声称会监控其客户,并禁止任何与其 residential proxy 相关的非法活动。 文章还揭示了 DSLRoot 在 BlackHatWorld 论坛上以 DSLRoot 和 GlobalSolutions 的名义销售其服务,并与多个可疑域名和活动相关联。例如,DSLRoot 曾使用 USProxyKing 的用户名在论坛上推广其服务,并运行一个“按安装付费”的计划,通过恶意软件将用户的电脑变成代理。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揭示了 residential proxy 网络 DSLRoot 的运作模式以及其潜在的安全和隐私风险,提醒用户在参与此类项目时要谨慎。 - 原文: [DSLRoot, Proxies, and the Threat of 'Legal Botnets'](https://krebsonsecurity.com/2025/08/dslroot-proxies-and-the-threat-of-legal-botnet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81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6810) - 作者: todsacerdoti - 评分: 12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2:08:51 --- ## 美国政府投资英特尔:地缘政治与长期决策的考量 本文讨论了美国政府对英特尔进行股权投资的举措,分析了其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对英特尔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指出,尽管存在潜在的弊端,但考虑到芯片产业的特殊性,以及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政府的介入有其合理性。 文章首先引用了对这一举措的批评,认为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英特尔做出政治导向而非商业导向的决策,损害其他公司的竞争力,并造成资本错配。然而,作者认为这些批评未能充分考虑地缘政治背景,特别是中国和台湾的因素。文章回顾了过去关于芯片和地缘政治的文章,强调了台湾在全球芯片制造中的关键地位,以及潜在的风险,例如中国对台湾的军事行动可能导致全球芯片供应中断。 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加凸显了芯片的重要性,美国应该寻求增加中国对美国芯片公司和台积电的依赖,以维护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然而,如果美国过度依赖台湾的芯片,可能会刺激中国提前采取行动。因此,扶持英特尔,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本土芯片制造商,是降低风险的必要前提。 文章还反驳了关于芯片产业需要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观点。作者认为,英特尔的落后是过去几十年决策失误的结果,芯片产业的长期性决定了其决策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 由于文章中没有评论内容,因此无法进行评论观点的总结和分析。 - 原文: [US Intel](https://stratechery.com/2025/u-s-inte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78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786) - 作者: maguay - 评分: 94 - 评论数: 74 - 发布时间: 2025-08-26 18:47:46 --- ## 一个 Bug 拯救了一家公司:Rogue Amoeba 的意外成功 本文讲述了 Rogue Amoeba 公司如何因 Audio Hijack 软件中的一个意外 Bug 而起死回生的故事,这个 Bug 无意中创建了一个更严格但更有效的试用版,最终推动了销售额的显著增长。 起初,Audio Hijack 提供 15 天的完全免费试用,但效果不佳,销售额平平。后来,1.6 版本中出现了一个 Bug,将免费试用期限制为 15 分钟的录音,结果销售额大幅提升。公司最初很困惑,最终发现是这个 Bug 创造了一个更好的试用体验,促使更多用户购买完整版。这个 Bug 使得 Rogue Amoeba 公司得以发展壮大,从一个兼职项目变成了一个全职公司。作者强调,如果不是这个幸运的错误,公司很可能早已放弃。 评论区对这个故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观点各异。 * 有人认为,用户在有即时需求时更愿意付费,而长时间的免费试用反而会降低购买意愿。 * 有用户分享了自己长期使用 Audio Hijack 的经历,并赞赏了其功能强大和稳定性。 * 也有人质疑,试用期过长导致销售不佳,是否反映了用户对产品本身的不满意。 * 还有人认为,将此描述为“Bug”并不准确,更像是公司有意提前启用了新的试用机制。 * 一些评论则表达了对更慷慨的试用政策未能带来更好销售额的遗憾,以及对免费试用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在用户体验、开发者体验和产品改进方面存在不足。 * 更有评论者表示,希望看到的是完全取消限制反而带来成功的案例,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总的来说,评论区从用户心理、产品体验、商业模式等多个角度对这个“Bug”带来的意外成功进行了深入探讨。 - 原文: [A bug saved the company](https://weblog.rogueamoeba.com/2025/08/21/when-a-bug-saved-the-compan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0288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02888) - 作者: ingve - 评分: 241 - 评论数: 92 - 发布时间: 2025-08-24 17:55:56 --- ## SigNoz 招聘平台工程师(远程) SigNoz 正在招聘平台工程师,这是一个远程职位,对于对开源监控和可观测性领域感兴趣的开发者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 SigNoz 是一家开源的可观测性平台,旨在为开发者提供类似于 Datadog 的功能,但具有开源的优势,例如更高的可定制性和更低的成本。 这次招聘的平台工程师将负责构建和维护 SigNoz 的核心基础设施,确保平台的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具体职责可能包括设计和实施自动化部署流程、优化数据库性能、以及构建监控和告警系统。 对于有志于参与开源项目,并希望在可观测性领域有所作为的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机会。 尤其是对于那些熟悉云原生技术,例如 Kubernetes 和 Docker,并且对性能优化和大规模系统架构有经验的开发者。 由于没有评论内容,这里就不进行评论分析了。 - 原文: [SigNoz (YC W21, Open Source Datadog) Is Hiring Platform Engineers (Remote)](https://jobs.ashbyhq.com/SigNoz/01ebd081-db0c-4eec-8a8b-e346bc3f14a7)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533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5331) - 作者: pranay01 - 评分: 1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0:00:52 --- ## TTY 子系统详解:Linux 开发者不可忽视的基石 本文深入探讨了 Linux 中 TTY (Teletype) 子系统的设计和演变,解释了它在操作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从早期的物理电传打字机发展到如今的软件模拟终端。理解 TTY 子系统对于 Linux 开发者和高级用户至关重要。 文章首先回顾了 TTY 的历史,从 19 世纪的股票行情机到 ASCII 电传打字机,再到作为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由于各种电传打字机型号的差异,UNIX 系统选择在内核中处理底层细节,例如字长、波特率和流控制。文章指出,尽管物理电传打字机和视频终端已基本消失,但其遗留影响仍然存在。 文章详细解释了 TTY 子系统的用例,包括行编辑和会话管理。行编辑功能允许用户在输入时进行修改,而无需应用程序自行处理。会话管理则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并控制用户与它们的交互。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的线路规程 (line discipline),例如用于提供行编辑的 N_TTY。 随后,文章讨论了 TTY 设备的不同形式,从通过 UART 连接的物理终端到 Linux 控制台,再到伪终端 (pty)。伪终端的引入使得在用户空间中模拟终端成为可能,并支持了 xterm、screen 和 ssh 等应用程序。文章通过图示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各种 TTY 设备的工作原理。 最后,文章将 TTY 子系统与进程模型联系起来,解释了进程的不同状态 (运行、睡眠、停止、僵尸),以及如何使用 `ps l` 命令查看进程的状态和等待通道 (WCHAN)。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 Linux 中 TTY 子系统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历史、用例、设备类型和进程模型。它为开发者和高级用户提供了理解 TTY 子系统的重要基础。 - 原文: [The TTY Demystified (2008)](https://www.linusakesson.net/programming/tt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84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847) - 作者: jonasdegendt - 评分: 26 - 评论数: 4 - 发布时间: 2025-08-26 18:56:23 --- ## “Ten Martini”难题:数论如何解释量子碎形 本文介绍了被称为“Ten Martini”难题的由来和解决过程,这个难题将量子力学与无限复杂的数学结构联系起来。该难题由物理学家在研究晶格中电子的能量水平时提出,最初由 Douglas Hofstadter 通过计算器绘图发现了著名的 Hofstadter 蝴蝶,展示了能量值的分形模式。 Hofstadter 的研究表明,当磁通量(alpha)为有理数时,电子的能量值可以计算出来,但当 alpha 为无理数时,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他通过计算器模拟,发现当 alpha 接近无理数时,能量值的分布越来越像康托集。几年后,数学家 Barry Simon 和 Mark Kac 从研究近周期函数的角度出发,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当 alpha 为无理数时,允许的能量水平应该形成一个康托集。 然而,Simon 和 Kac 也无法证明这一点。Kac 甚至悬赏 10 杯马提尼给任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因此该问题被称为“Ten Martini”猜想。这个猜想在提出后几十年里,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直到 2004 年才最终被证明。 - 原文: ['Ten Martini' Proof Uses Number Theory to Explain Quantum Fractals](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ten-martini-proof-uses-number-theory-to-explain-quantum-fractals-20250825/)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59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4595) - 作者: pseudolus - 评分: 40 - 评论数: 11 - 发布时间: 2025-08-26 18:23:18 --- ## 如何恢复并运行 2010 年代的旧手机游戏? 本文讨论了如何找回并运行 2010 年代开发的旧手机游戏,重点在于寻找游戏文件、模拟运行环境以及更新或逆向工程的可能性。如果你也想重温旧日游戏,或者想让自己的老游戏焕发新生,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文章提到,首先需要找到游戏的安装包文件(APK 或 IPA)。如果找不到原始文件,可以尝试在一些游戏存档网站或者论坛上搜索,例如 4pda(一个俄罗斯的设备和应用论坛)。找到安装包后,可以使用 Android Studio 或其他模拟器搭建旧版本的 Android 运行环境,从而运行游戏。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 Bluestacks 等模拟器,虽然版本支持可能有限。 如果拥有游戏的源代码,那情况会简单很多。但如果没有源码,可以考虑使用 Claude Code 或其他 LLM 工具,尝试更新应用或者进行逆向工程,使其能够在现代操作系统上运行。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让自己的老应用重生的开发者来说。 评论区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有用户建议直接搜索游戏名称加上 "apk" 关键词,可能会找到一些下载链接,但需要注意链接的安全性。 还有用户提到了 Tiger Woods PGA Tour 这款 2010 年代 iPhone 上的高尔夫游戏,认为它是当时最好的 3D 游戏之一,这或许能给楼主一些灵感。 此外,还有人建议使用 LLM 工具来更新应用,这与文章的观点不谋而合。 总的来说,评论区提供了多种思路,从寻找安装包到更新应用,都值得尝试。 - 原文: [Ask HN: How can I recover and run my old mobile game from the 2010s?](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095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095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0951) - 作者: diasks2 - 评分: 28 - 评论数: 19 - 发布时间: 2025-08-25 14:41:42 --- ## 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将在 2028 年达到全球 75%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预测,到 2028 年,中国在全球显示面板产能中的占比将达到 75%,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报告还分析了不同地区和应用领域的产能变化趋势,以及主要厂商的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中国显示面板产能预计将以 4.0% 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从 2023 年增长到 2028 年。与此同时,韩国的份额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9% 下降到 2028 年的 8%,复合年增长率为 -0.6%。台湾的产能预计将以 -2.3% 的复合年增长率下降,份额从 2023 年的 19% 降至 2028 年的 16%。日本的份额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4% 降至 2028 年的 1%,降幅明显,主要原因是夏普关闭了 SDP G10 和 Sakai G4.5 OLED 产线,以及 JDI 关闭了鸟取 LCD 和茂原 LCD 产线。 印度预计将推迟投资,到 2028 年之后才会开始运营。 在应用领域方面,LCD 电视/IT 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到 2028 年将保持至少 73% 的份额,其次是 LCD 移动/IT,份额至少为 14%。OLED 移动/IT 的份额将在 2028 年上升至 7%,而 OLED 电视/IT 将保持 4% 的份额。OLED 移动/IT 预计将以 6.7% 的复合年增长率实现最快增长,其次是 OLED 电视/IT,为 2.6%,LCD 电视/IT 为 2.4%。 在显示面板厂商方面,京东方预计将保持总产能的巨大优势,但其 2023 年至 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仅为 1.6%。华星光电在 2022 年超过 LGD 排名第二。2023 年,惠科超过 LGD,因为 LGD 减少了其 LCD 产能。天马预计将以 20% 的复合年增长率实现最快增长,到 2028 年占据 3% 的市场份额,这主要得益于 TM18 和 TM19 产线的扩张。 评论区有用户提到,目前只有三星和 LG 在生产 OLED 面板,但随着价格越来越亲民,IPS/VA 技术可能会在几年内被淘汰。这反映了市场对于 OLED 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以及对传统 LCD 技术未来前景的思考。 - 原文: [China's Share in Global Display Capacity to Reach 75% in 2028](https://display.counterpointresearch.com/press-release/chinas-share-in-global-display-capacity-to-reach-75-in-2028)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713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7136) - 作者: ksec - 评分: 11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2:35:35 --- ## 理解 Linux 内核内存一致性模型 本文档旨在解释 Linux 内核内存一致性模型(LKMM)背后的思想,适合那些想了解模型设计原理的开发者。LKMM 相当复杂,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其象征性代码所表达的含义。 文章首先介绍了内存一致性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为什么需要内存模型,以及在单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系统上的差异。通过一个简单的设备驱动例子,展示了并发访问共享内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即“消息传递”模式。这个例子中,一个 CPU 写入数据和标志,另一个 CPU 读取标志和数据,如果读取顺序不当,可能导致错误的数据被传递给用户。 接着,文章讨论了不同的内存模型,包括最简单的顺序一致性模型。顺序一致性模型假设所有 CPU 都按照程序顺序执行指令,但指令的交错顺序是不确定的。然而,实际的硬件架构往往允许一些乱序执行,这使得 LKMM 必须足够宽松,以兼容各种架构的行为。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 LKMM 的一些关键概念,例如事件、程序顺序关系、依赖关系、读取关系、缓存一致性以及传播顺序关系等。通过这些关系的定义和组合,LKMM 能够对并发程序在 Linux 内核中的行为进行预测和验证。 总的来说,本文档旨在帮助读者理解 LKMM 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而不是深入研究其具体的代码实现。通过理解 LKMM,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编写并发程序,避免出现内存访问相关的错误。 - 原文: [Explanation of the Linux-kernel memory consistency model (2017)](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torvalds/linux/refs/heads/master/tools/memory-model/Documentation/explanation.txt)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0290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02905) - 作者: Bogdanp - 评分: 56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8-24 18:00:04 --- ## SSL 证书要求变得越来越繁琐 这篇文章讨论了 SSL 证书管理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负担,以及这可能导致组织转向传统证书颁发机构 (CA) 之外的替代方案。作者认为,虽然安全很重要,但不断收紧的证书要求和验证机制给资源有限的组织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文章首先回顾了证书验证机制的变化,例如不再允许通配符证书的文件验证,以及对每个 SAN/FQDN 的文件验证要求。虽然 DNS TXT 记录验证是一种可接受的替代方案,但电子邮件验证对于所有子域来说并不实用。 接下来,文章讨论了针对 BGP 劫持和 DNS 欺骗攻击的防御措施,例如多视角颁发验证 (MPIC)。虽然 MPIC 从多个全球视角执行域控制验证 (DCV) 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但作者质疑它将对多少按地理位置划分应用程序访问权限的组织产生影响,以及有多少组织因 BGP 劫持而错误颁发证书。 文章最关注的是证书验证窗口的持续缩短。目前,证书的有效期为 397 天,这是一个合理的折衷方案。但到 2029 年 3 月 15 日,SSL 证书的最长有效期将仅为 47 天。作者认为,对于资源有限的组织来说,这将在未来三年内给他们的路线图带来压力。 最后,文章指出,CA 可能会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来帮助组织实施这些更改来从中获利。然而,作者认为,组织可能会选择将其证书业务转移到提供捆绑证书管理的平台,即使这样做会增加成本。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些验证调整和有效期缩短相互关联,并放大了彼此的繁琐性。虽然每个更改在学术上都有助于提高安全性,但 CA/Browser 论坛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更改对资源不足的组织的累积影响。 - 原文: [SSL certificate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 obnoxious](https://www.chrislockard.net/posts/ssl-cert-requirements-obnoxiou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583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5835) - 作者: unl0ckd - 评分: 138 - 评论数: 163 - 发布时间: 2025-08-26 20:50:06 --- ## 线性扫描与生命周期空洞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线性扫描寄存器分配中引入生命周期空洞的概念,旨在优化寄存器利用率,尤其是在控制流复杂的程序中。通过在虚拟寄存器的生命周期中创建不连续的区间,允许其他生命周期较短的虚拟寄存器利用这些空闲时段,从而提高代码效率。 文章首先解释了生命周期空洞的产生原因,这是由于将程序控制流图线性化后,原始图结构中的信息丢失所致。例如,一个虚拟寄存器可能只在 `else` 分支中使用,而不在对应的 `if` 分支中使用,从而在 `if` 分支中形成一个空洞。文章引用了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并结合具体的IR代码片段,详细展示了如何识别和利用这些空洞。 为了实现生命周期空洞,文章对原有的Interval数据结构进行了扩展,使其能够支持多个不连续的Range。文章详细解释了如何修改 `initialize`、`set_from` 和 `add_range` 等方法,以确保Range的有序性和不相交性。通过向Interval中添加多个Range,可以在虚拟寄存器的生命周期中创建空洞,从而允许其他虚拟寄存器在这些空闲时段内使用相同的物理寄存器。 文章还提到,在向 `@ranges` 数组中插入新的Range时,为了保持排序,需要使用deque或链表等数据结构,以避免O(n)的插入复杂度。最后,文章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逐步实现生命周期空洞的添加,并强调了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总而言之,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线性扫描寄存器分配中生命周期空洞的概念和实现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优化寄存器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 原文: [Linear Scan with Lifetime Holes](https://bernsteinbear.com/blog/linear-scan-lifetime-hole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263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2635) - 作者: surprisetalk - 评分: 18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8-25 19:22:56 --- ## 大O 符号:程序员需要了解的性能衡量标准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O符号,它是一种用于描述算法性能的工具,主要关注算法运行时间如何随输入规模增长而变化。理解大O符号能帮助开发者评估和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 文章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求和函数 `sum(n)` 演示了线性时间复杂度 **O(n)**。该函数通过循环累加 1 到 n 的所有数字,执行时间与 n 成正比。随后,文章展示了使用公式 `(n*(n+1))/2` 实现的求和函数,其时间复杂度为常数 **O(1)**,因为它执行时间不随 n 的增长而变化。文章强调 **O(1)** 并不意味着“瞬间完成”,而是指执行时间不随输入规模变化。 接着,文章讨论了冒泡排序算法,并解释了其时间复杂度为 **O(n^2)**。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对数组进行 n 次遍历,每次遍历都可能需要交换元素。文章还指出,大O符号通常描述的是算法的最坏情况。最后,文章提及了二分查找算法,但没有详细展开。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通过实际的 JavaScript 代码示例和生动的可视化,帮助读者理解了大O符号的概念及其在算法分析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常数阶 O(1)、线性阶 O(n) 和平方阶 O(n^2) 这三种常见的时间复杂度。 - 原文: [A visual introduction to big O notation](https://samwho.dev/big-o/)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0218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02182) - 作者: samwho - 评分: 599 - 评论数: 170 - 发布时间: 2025-08-24 15:39:36 --- ## Google 在 Hot Chips 2025 上展示的液冷技术 本文讨论了 Google 在 Hot Chips 2025 大会上展示的液冷技术,重点介绍了其在数据中心 TPU(机器学习加速器)上的应用。随着机器学习对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芯片的功耗和散热问题日益突出,液冷技术因其卓越的导热性能而备受关注。 Google 从 2018 年开始探索液冷 TPU,并持续改进其设计。目前,他们的液冷方案面向数据中心级别,冷却回路跨越多个机架。每个机架配备六个冷却液分配单元 (CDU),类似于 PC 爱好者使用的水冷散热器+水泵组合。CDU 通过软管和快速断开接头连接,方便维护并降低公差要求。一个 CDU 机架在五个 CDU 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即可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从而允许对一个单元进行维护而不会造成停机。 CDU 在冷却液和数据中心的水源之间进行热交换,两种液体不混合,CDU 仅在两者之间传递热量。来自 CDU 的冷却液通过歧管分配到 TPU 服务器。TPU 芯片在回路中串联连接,这意味着某些芯片会接收到已经流经其他芯片的较热液体。冷却能力的预算基于每个回路中最后一个芯片的需求。 Google 采用分流冷板,发现其性能优于传统的直通配置。为了进一步优化冷却,Google 还采用了与 PC 爱好者类似的技术,TPUv4 相比 TPUv3 采用了裸die设计。这类似于 PC 领域的开盖,通过移除散热器盖来提高散热效率。对于 Google 而言,TPUv4 需要这种方法,因为它比 TPUv3 的功耗高 1.6 倍。 除了将热量从芯片上移走之外,液冷还有助于降低与冷却相关的功耗。Google 发现液冷泵的功耗低于风冷解决方案中风扇功耗的 5%。由于 Google 使用水-水热传递来散发冷却液中的热量,因此大部分冷却功率来自水泵。 维护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PC 爱好者熟悉水冷的挑战,例如微生物滋生和泄漏风险。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数据中心规模的水冷解决方案。Google 通过泄漏测试广泛验证组件,使用警报系统来发现泄漏等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定期维护和过滤。他们还制定了一套明确的协议来响应警报和问题,使大量员工能够以一致的方式响应问题。 总而言之,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兴起代表了高端 PC 爱好者与数据中心之间一个有趣的交叉。两者都受到液冷在散热方面的卓越效率的驱动,并且都必须应对类似的问题。但是,数据中心的方法有所不同,并且受到规模和可靠性要求的驱动。 评论区中,有用户提到,Azure数据中心负责人意识到他们不再仅仅是做计算机业务,而是更关注基础设施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与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相呼应。 - 原文: [Google's Liquid Cooling](https://chipsandcheese.com/p/googles-liquid-cooling-at-hot-chip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672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6720) - 作者: giuliomagnifico - 评分: 367 - 评论数: 151 - 发布时间: 2025-08-26 01:57:18 --- ## 抛物面麦克风的物理学:增益的频率依赖性 本文深入探讨了抛物面麦克风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其增益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抛物面麦克风对高频声音更敏感。 文章首先介绍了抛物面麦克风的基本原理,类似于望远镜聚集光线,抛物面麦克风通过其抛物面反射器收集声音并聚焦到麦克风上。但与望远镜不同的是,抛物面麦克风存在一个频率偏好,即对高频声音的增益更高,导致录制的声音听起来“尖锐”。文章指出,存在一个截止频率,低于该频率时,抛物面麦克风的增益会显著下降,这意味着对于低频声音,使用抛物面麦克风与不使用没有太大区别。截止频率由声音的速度和抛物面反射器的直径决定,直径越大,截止频率越低。 文章还给出了一个增益公式,表明增益与频率的变化成正比,大约每倍频程增加 6 分贝。这意味着频率每增加一倍,感知到的响度就会有明显的提升。为了解释这种频率依赖性的物理原因,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抛物面反射的聚焦能力、波的互易性、干涉和衍射的概念,以及惠更斯小波模型。文章用简短的语言解释说,当声波的波长小于抛物面反射器的孔径时,衍射较小,增益较高;反之,当波长大于孔径时,衍射会使抛物面反射器失效。 文章还通过图示和模拟,生动地展示了不同频率的声波在抛物面反射器上的反射和衍射情况,帮助读者理解其频率依赖性。总而言之,抛物面麦克风的频率依赖性是衍射现象的结果,衍射程度取决于波长与孔径的相对大小。 (由于缺少评论内容,此处省略评论分析。) - 原文: [The physics of parabolic microphones: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gain (2023)](https://legallyblindbirding.net/2023/10/13/frequency-dependence-of-parabolic-microphone-gain/)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203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2035) - 作者: xrayarx - 评分: 36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8-25 17:42:10 --- ## 为什么 x86 架构在能效上赶不上 Apple M 系列? 本文探讨了为什么 x86 架构在能效方面与 Apple M 系列芯片存在差距,涉及硬件、软件优化、历史遗留问题等多个层面。 文章指出,Apple 在软硬件协同优化方面投入巨大,针对特定用户群的需求进行定制,而 Intel 和 AMD 需要兼顾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此外,x86 架构为了保持向后兼容性,不得不保留大量历史遗留代码,增加了复杂性和成本。x86 平台的成熟也意味着性能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多的是细微调整而非彻底的重新设计。软件层面,x86 平台上的软件优化程度普遍不高,因为硬件性能的提升掩盖了软件效率的问题。Apple 的 ARM 芯片是为其生态系统量身定制的,而 x86 架构则不然。 评论区也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 **软硬件协同优化:** Apple 在软硬件协同优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是其他公司难以企及的,因为它们需要面向各种硬件。 * **x86 架构的劣势:** x86 架构存在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将 x86 指令翻译成 RISC 风格的微指令,这造成了性能损失。 * **架构差异:** Apple Silicon 拥有更大的乱序执行缓冲区,并且是 8-wide,而 x86 是 4-wide。 * **Linux 系统的影响:** 一些用户在使用 Linux 系统时遇到了 GPU 驱动问题,导致功耗增加。Chrome 在 Linux 上也可能消耗过多的电量。 * **能效与性能的权衡:** 如果追求极致的能效,Apple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追求绝对的性能,那么 AMD 的 Ryzen Threadripper 或 EPYC 等高端芯片更适合。 评论区还提到,电池效率来自于技术栈中的无数优化,其中大部分是尽可能减少 CPU 的使用。指令集架构和工艺节点通常不是电池续航的关键因素。M1 芯片的电池续航优势更多地来自于 CPU 核心之外的其他因素。 总的来说,Apple M 系列芯片在能效方面的优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软硬件协同优化、ARM 架构的优势以及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规避。x86 架构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努力提升能效,但要赶上 Apple M 系列芯片,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原文: [Ask HN: Why hasn't x86 caught up with Apple M series?](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9483)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948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19483) - 作者: stephenheron - 评分: 276 - 评论数: 339 - 发布时间: 2025-08-26 05:50:41 --- ## macOS Dotfiles 应该放在哪里:`~/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还是 `~/.config`? 这篇文章探讨了在 macOS 上,命令行工具的配置文件应该放在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还是 `~/.config` 目录下。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开发者倾向于将配置文件放在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下,但更好的做法是遵循 XDG Base Directory Specification,将它们放在 `~/.config` 中。 文章指出,很多流行的库(例如 Python 的 `platformdirs`、JavaScript 的 `env-paths`、Rust 的 `dirs` 和 Go 的 `adrg/xdg`)默认将 macOS 上的配置文件放在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中。作者认为这对于 GUI 应用来说可能合适,但对于命令行工具来说并不理想。 作者强调,将配置文件放在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中会让用户感到意外,因为大多数其他程序都使用 `~/.config`。遵循一致性原则,应该让程序行为符合用户的预期。文章还调查了几个流行的 dotfile 管理器(如 chezmoi、dotbot、yadm、rcm 和 GNU Stow),发现它们默认情况下都不会将配置文件放在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中。 文章进一步讨论了遵循平台规范的观点,并引用了一些开发者认为应该遵循 macOS 标准目录指南的观点。然而,作者认为 XDG Base Directory Specification 并没有为 macOS 做出特别的区分,因此 `~/.config` 仍然是 macOS 上配置文件的标准位置。 总而言之,作者主张为了用户体验和一致性,macOS 上的命令行工具应该遵循 XDG 标准,将配置文件放在 `~/.config` 目录下。 虽然文章没有直接提供评论区内容,但我们可以想象评论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观点: * **支持 XDG 标准:** 评论者可能会赞同作者的观点,认为遵循 XDG 标准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一致性。 * **支持 macOS 平台规范:** 评论者可能会认为应该遵循 macOS 平台规范,将配置文件放在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 中。 * **实用主义:** 一些评论者可能会认为,只要程序能够正常工作,配置文件放在哪里并不重要。 * **辩论 XDG 的适用性:** 评论者可能会争论 XDG 标准是否真的适用于 macOS,或者是否存在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 macOS 配置文件存放位置的问题。 - 原文: [macOS dotfiles should not go in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https://becca.ooo/blog/macos-dotfile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238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2383) - 作者: zdw - 评分: 247 - 评论数: 163 - 发布时间: 2025-08-26 12:49:36 --- ## Linux 系统 NTP 准确性极限探究 本文深入探讨了 Linux 系统时间同步的极限,分析了使用 Chrony 和 GPS 在 Linux 系统上实现精准时间同步的挑战与限制。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影响时间同步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优化建议。 文章作者通过实际测试环境,包括多个时间服务器和客户端,详细分析了影响 NTP 准确性的几个关键因素。首先,GPS 本身并非完美的时间源,不同 GPS 设备之间存在纳秒级的差异。其次,网络复杂度会引入系统性误差,即使是很小的网络延迟也会显著影响时间同步精度。此外,不同网卡和驱动程序在亚微秒级时间同步方面的表现差异很大,Intel E810 系列网卡表现出色。最后,Linux 系统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时间同步,例如 SMBIOS 引起的随机“停顿”。 作者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将时钟同步到 500 纳秒以内是可行的,但要达到更高的精度需要仔细的工程设计。文章还提到,在特定情况下,Chrony 可以实现低于 100 纳秒的误差,但在实际网络中保持这种精度具有挑战性。为了进行时间测试,作者使用了 8 台相同的服务器作为时间客户端,以及 5 个不同的 GPS 支持的时间源,所有这些时间源都在本地。这些时间源包括 LeoNTP GPS 支持的 NTP 服务器、连接到 GPS 天线分配器的桌面设备、带有 Timebeat GPS 模块的 Raspberry Pi CM5 以及带有 Waveshare GPS 模块的 Raspberry Pi CM5。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作者的网络设置,包括 Arista 7050QX-32S 交换机以及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方式。作者使用 OSPF 和 ECMP 来提供冗余。 - 原文: [The Limits of NTP Accuracy on Linux](https://scottstuff.net/posts/2025/05/19/ntp-limit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107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21078) - 作者: signa11 - 评分: 143 - 评论数: 57 - 发布时间: 2025-08-26 09:02:59 ---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