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link logo
自动夜间模式 日间模式 夜间模式
侧栏
0

【HN中文日报】AI 视频爆火!微软开源语音神器!还有你不知道的手机秘密…今日科技圈大事件一网打尽!

意外富翁的头像
|
|
|
## 今天 Hacker News 社区聊了啥? NO.20250903 今天科技圈有点意思!腾讯混元推出超酷的交互式 3D 视频生成模型 Voyager,让你轻松玩转 3D 视频。微软也不甘示弱,开源了 VibeVoice,文本转语音效果逼真到能吵架唱歌!等等,还有厂商吐槽 Web 用得烂,AI 真能拯救用户体验?想知道 AI 如何重塑你的大脑?戴尔数据中心业务又发生了什么大变化?赶快点开看看,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Hacker News 中文精选](/static/mascot_article.webp) --- ## 腾讯混元推出 Voyager:交互式 RGBD 视频生成模型 腾讯混元推出了一款名为 Voyager 的新型视频扩散框架,它能够从单张图像生成具有世界一致性的 3D 点云序列,并支持用户自定义相机路径,实现可控的 3D 场景视频生成。该模型还能生成对齐的深度和 RGB 视频,方便高效地进行 3D 重建。 Voyager 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组件:世界一致性视频扩散和长程世界探索。前者通过统一的架构,联合生成对齐的 RGB 和深度视频序列,并以现有的世界观测为条件,确保全局一致性。后者则利用高效的世界缓存和自回归推理,通过平滑的视频采样进行迭代的场景扩展,保证上下文感知的连续性。 为了训练 Voyager,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数据引擎,即视频重建流水线,能够自动进行相机姿态估计和度量深度预测,从而为任意视频生成大规模、多样化的训练数据,无需手动进行 3D 注释。他们使用该流水线构建了一个包含超过 10 万个视频片段的数据集,其中既有真实世界的拍摄,也有 Unreal Engine 的合成渲染。 在性能方面,Voyager 在 WorldScore 基准测试中取得了领先地位,尤其在相机控制、物体控制和风格一致性方面表现出色。该模型在单个 80G GPU 上进行了测试,推荐使用至少 60GB 显存的 GPU 以保证 540p 分辨率的视频生成。 目前,HunyuanWorld-Voyager 的代码和模型权重已经开源,开发者可以通过 GitHub 获取,并加入微信和 Discord 群组进行交流和寻求帮助。项目提供了详细的 Linux 安装指南,推荐使用 CUDA 12.4 或 11.8 版本,并提供了相应的依赖项安装步骤。此外,还提供了多种应用演示,包括视频重建、图像到 3D 生成和视频深度估计等。 - 原文: [Voyager is an interactive video generation model with realtime 3D reconstruction](https://github.com/Tencent-Hunyuan/HunyuanWorld-Voyager)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37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379) - 作者: mingtianzhang - 评分: 193 - 评论数: 119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9:07:16 --- ## VibeVoice:微软推出的新型开源文本转语音模型 VibeVoice 是微软推出的一个创新的开源框架,旨在从文本生成富有表现力、篇幅较长的多说话人对话音频,例如播客。它解决了传统文本转语音 (TTS) 系统中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可扩展性、说话人一致性和自然轮流方面。 VibeVoice 的核心创新在于它使用了以 7.5 Hz 的超低帧率运行的连续语音标记器(声学和语义)。这些标记器有效地保留了音频保真度,同时显著提高了处理长序列的计算效率。VibeVoice 采用了一种 next-token diffusion 框架,利用大型语言模型 (LLM) 来理解文本上下文和对话流程,并利用 diffusion head 来生成高保真度的声学细节。该模型可以合成长达 90 分钟的语音,最多可容纳 4 个不同的说话人,超过了许多先前模型的典型 1-2 个说话人限制。 VibeVoice 能够生成具有自发情感的对话,例如争吵和道歉,以及自发唱歌。它还可以用于制作带有背景音乐的播客,例如技术讨论节目。该模型通过上下文感知,能够捕捉到对话中的细微差别和情感变化,从而生成更自然、更引人入胜的音频内容。 此外,VibeVoice 还集成了微软的应用程序,例如 Outlook、Microsoft Calendar 和 Contacts,从而提高了个人工作效率。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个性,从而使生成的音频更具吸引力。 总而言之,VibeVoice 代表了文本转语音技术的一大进步,它为创建高质量、富有表现力的对话音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开源性质也鼓励了社区的参与和进一步发展。 - 原文: [Microsoft VibeVoice: A Frontier Open-Source Text-to-Speech Model](https://microsoft.github.io/VibeVoic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24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245) - 作者: lastdong - 评分: 174 - 评论数: 87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8:44:01 --- ## 吐槽:厂商啊,求求你们好好利用一下Web吧! 这篇文章吐槽了作者在注册新洗衣机的十年保修时遇到的糟心事,Electrolux 洗衣机注册保修,本可以通过简单的网页操作完成,但厂商提供的却是体验极差的电话客服和残缺的短信链接,最后还是通过 Google 搜索才找到正确的注册页面。 作者先是尝试拨打保修手册上的电话,结果排队20分钟后被挂断。然后尝试通过短信链接访问在线客服,结果链接错误,网站证书也不受信任。最后,通过搜索才找到正确的注册页面,该页面甚至支持上传洗衣机铭牌照片,通过AI自动提取产品编号,简化了注册流程。作者感叹,厂商为什么不直接在手册上提供这个网页链接和二维码呢? 作者还分享了一个使用 Chrome 内置 AI 的 Demo,展示了如何利用 Prompt API 从洗衣机铭牌照片中提取产品编号。代码示例包括创建 LanguageModel 会话,使用 multimodal prompt 调用 `promptStreaming()` 方法,并使用正则表达式 `/\d{9}/` 约束输出结果。作者强调,即使使用了 AI,仍然需要在服务器端验证提取的产品编号的有效性。 评论区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和讨论: * **AI 的应用场景:** 有人认为,对于识别产品编号这种场景,使用简单的条形码/二维码扫描就足够了,没必要动用大型语言模型。 * **家电维修:** 有人指出,很多被丢弃的家电其实是可以维修的,只是因为备件难找或者维修成本高而被放弃。 * **QR 码使用规范:** 有人吐槽有些 QR 码只是纯文本 URL,没有使用 `web link protocol`,导致在某些设备上无法直接跳转。 * **人工客服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对于某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咨询发票细节,人工客服仍然是必要的,不应该完全取消电话客服选项。 * **Demo 体验问题:** 有人尝试了作者提供的 AI Demo,但遇到了 "LanguageModel is not supported" 的错误。 - 原文: [For all that's holy, can you just leverage the Web, please?](https://blog.tomayac.com/2025/09/03/for-all-thats-holy-can-you-just-leverage-the-web-pleas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55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550) - 作者: tomayac - 评分: 28 - 评论数: 15 - 发布时间: 2025-09-03 21:29:42 --- ## 探索约翰·科尔特兰的音调圈:音乐与几何的交汇 本文深入探讨了由萨克斯管演奏家约翰·科尔特兰创作的“科尔特兰音调圈”,它是一种有趣的“四度/五度圈”变体。文章旨在揭示音乐与数学/几何之间的迷人关系,即使作者声明自己并非科尔特兰研究的权威,也希望通过分享他对科尔特兰音乐的理解来激发更多人的兴趣。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12音圈的概念,它是音高类别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西方音乐中最常见的是“半音圈”和“五度/四度圈”。然后,文章详细描述了科尔特兰音调圈,指出它可能受到了约瑟夫·席林格的音乐作曲系统和尼古拉斯·斯洛明斯基的音阶和音乐模式辞典的影响。文中引用了斯蒂芬·亚历山大的著作,讲述了尤瑟夫·拉蒂夫收到科尔特兰赠送的图表的轶事,暗示该图创作于1961年左右,即科尔特兰发行突破性专辑《巨步》之后。文章还提到,拉蒂夫曾说科尔特兰总是在画类似的东西,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是否还有其他版本的音调圈存在。 文章对比了网上流传的“详细”和“简洁”两个版本的科尔特兰音调圈,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例如音符标记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差异,作者试图更深入地理解科尔特兰的创作思路,以及他如何运用几何图形来探索音乐的可能性。文章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科尔特兰是否用它来创作特定的作品,或者寻找新的独奏方法,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总而言之,这篇文章是对科尔特兰音乐世界的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它将音乐、数学和几何联系在一起,为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 原文: [John Coltrane's Tone Circle](https://roelsworld.eu/blog-saxophone/coltrane-tone-circl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00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004) - 作者: jim-jim-jim - 评分: 59 - 评论数: 9 - 发布时间: 2025-09-03 20:38:47 --- ## DIY CNC 车床:打造世界最高精度 Cylo's Garage 频道分享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即自制一台高精度 CNC 车床,目标是达到纳米级别的精度。这个项目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工程技术,还深入探讨了影响机床精度的各种因素,例如温度变化、振动和材料特性。 视频详细介绍了车床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包括主轴、导轨、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为了实现超高精度,作者采用了许多创新方法,例如使用空气轴承来减少摩擦,使用高精度线性编码器来测量位置,以及使用温度控制系统来稳定机床的温度。此外,视频还讨论了材料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加工工艺来减少误差。作者还分享了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例如如何消除振动、如何校准机床以及如何优化控制算法。 总的来说,这个项目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壮举,它展示了 DIY 精神和对卓越技术的追求。它不仅为 CNC 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参考的案例,也为精密加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评论区里,大家纷纷对这个项目表示赞赏,认为作者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超。有人称赞这个项目堪比博士论文,也有人表示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一些评论者分享了自己在使用精密设备方面的经验,并对作者遇到的挑战表示理解。还有人对视频的讲解方式表示喜欢,认为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总的来说,评论区充满了积极的反馈和技术交流,体现了科技爱好者们对创新和技术的共同热情。 - 原文: [Building the most accurate DIY CNC lathe in the world [vide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r2CJruwE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76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760) - 作者: pillars - 评分: 26 - 评论数: 6 - 发布时间: 2025-09-03 21:47:14 --- ## Pioneer LaserActive 模拟器:16 年的漫长旅程 本文讲述了 Sega 粉丝 Nemesis 花费 16 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模拟 Pioneer LaserActive 的故事。Pioneer LaserActive 是一款独特的混合游戏机,集成了 LaserDisc 播放器和可更换模块,但由于技术和商业原因,最终走向失败。 Nemesis 从 2009 年开始研究 LaserActive 的模拟,但最大的挑战在于视频信号的捕获和解码。当时,合适的硬件和软件都不存在,而且缺乏用于存储解码视频的合适格式。尽管困难重重,Nemesis 仍然坚持不懈,他积极收集 Sega 硬件和 Mega LD 游戏,并深入研究 LaserActive 的硬件和软件。 Nemesis 通过逆向工程、编写自定义程序和修复硬件故障,逐步解决了模拟 LaserActive 的各种难题。他发现 LaserActive 的数字部分相对简单,但硬件的不可靠性带来了许多挑战。他使用 Mega Drive 闪存卡加载程序来探测 LaserActive 硬件,反汇编系统 BIOS 以识别自定义寄存器块,并编写程序来直接读写这些寄存器。此外,他还通过焊接导线和使用逻辑分析仪来捕获 TOC 数据,从而成功提取了 LaserActive 游戏的光盘数据。 最终,Nemesis 在 2025 年发布了首个 Pioneer LaserActive 模拟器,完成了这项耗时 16 年的壮举。他的成功不仅是对个人毅力的证明,也为游戏历史的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 原文: [The 16-year odyssey it took to emulate the Pioneer LaserActive](https://www.readonlymemo.com/this-is-the-first-the-16-year-odyssey-of-time-money-wrong-turns-and-frustration-it-took-to-finally-emulate-the-pioneer-laseractiv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00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003) - 作者: LaSombra - 评分: 147 - 评论数: 24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8:02:11 --- ## 探索鳗鱼的神秘生命周期与弗洛伊德的早期研究 这篇文章揭秘了鳗鱼神秘的生命周期,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科学的探索,以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早期对鳗鱼解剖研究的趣闻。 文章首先引人入胜地介绍了鳗鱼起源的各种古老传说,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鳗鱼从泥里爬出来,日本民间传说则认为它们是受夏日之月祝福的蚯蚓。 随后,文章将重点转向了19世纪末科学家们对鳗鱼繁殖之谜的探索,尽管他们努力观察、解剖和实验,但始终未能找到答案。 其中,最有趣的故事莫过于年轻的弗洛伊德在的里雅斯特从事鳗鱼解剖研究,试图寻找鳗鱼的睾丸,但四个月的努力却一无所获,这段经历甚至成为了他日后心理学研究的灵感来源。 文章还揭示了鳗鱼的生命周期:鳗鱼在百慕大三角的马尾藻海中诞生,幼年时呈透明的玻璃状,随着洋流漂流到欧洲,然后进入河流生长,最终又回到马尾藻海繁殖并死亡。 鳗鱼的生命周期与鲑鱼正好相反,鲑鱼在河流中产卵,在海洋中生活,然后返回河流产卵。 鳗鱼的生命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它们在不同的形态之间转换,最终消失在深海之中。 评论区里,有用户指出,从生物分类学角度来看,“鱼”的定义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明确,我们人类与某些“鱼类”的亲缘关系,可能比鲨鱼与其他“鱼类”更近。 还有用户分享了欧盟关于鳗鱼管理的法规,展现了政府在保护鳗鱼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另有用户分享了一篇关于19世纪寻找鳗鱼产卵地的长篇报道,为对鳗鱼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阅读材料。 - 原文: [Today, I learned that eels are fish](https://eocampaign1.com/web-version?p=495827fa-8295-11f0-8687-8f5da38390bd&pt=campaign&t=1756227062&s=033ffe0494c7a7084332eb6e164c4feeeb6b4612e0de0df1aa1bf5fd59ce2d08)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94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941) - 作者: speckx - 评分: 21 - 评论数: 12 - 发布时间: 2025-09-03 22:02:18 --- ## 如何做好一场技术演讲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计算机科学会议上如何进行一场高质量的演讲,并提出了一个价值框架,强调演讲需要inform(告知)、educate(教育)和entertain(娱乐)观众。 文章指出,在学术会议上,演讲者需要与众多其他活动竞争观众的注意力,因此一场好的演讲必须是有价值的,能让观众觉得不虚此行。首先,演讲要清晰地传达研究成果,并解释其价值,即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重要。其次,好的演讲应该能教会听众一些新的东西,例如新的见解、技术或模型,这些知识应该是可移植的,能在其他领域应用。最后,演讲也应该具有娱乐性,通过幽默、真诚、精心设计的结构和节奏、个人魅力或强度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作者强调,演讲是一种表演,需要练习,并且好的演讲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术职业生涯有实际的帮助。文章还借鉴了 Larry McEnerney 的观点,认为一切工作都应以价值为导向,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发表论文,更在于说服人们相信论文的重要性。 - 原文: [How to Give a Good Talk](https://blog.sigplan.org/2025/03/31/how-to-give-a-good-talk/)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699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6992) - 作者: pykello - 评分: 111 - 评论数: 31 - 发布时间: 2025-08-31 02:42:08 --- ## MIT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使用会重塑大脑,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一项MIT的研究表明,使用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来辅助写作,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的认知损害。这项研究通过脑电图(EEG)扫描发现,长期依赖ChatGPT的学生表现出神经连接减弱、记忆力衰退,并且对自己的写作缺乏掌控感。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对人工智能工具依赖的增加,大脑的神经连接会系统性地减少。具体来说,只依靠大脑写作的组别表现出最强和最广泛的连接,使用搜索引擎的组别则处于中间水平,而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组别在alpha、beta、delta和theta波段的连接都最弱。研究还发现,使用LLM会导致关键的注意力和视觉处理网络参与度不足,尤其是在参与者尝试在没有AI的情况下写作时。 更令人担忧的是,LLM用户甚至无法引用他们刚刚写过的文章中的一句话。在任务后的访谈中,83.3%的LLM用户无法引用任何一句,而相比之下,88.9%的搜索引擎和只依靠大脑写作的用户可以准确引用。不仅如此,LLM的使用还会扰乱记忆和学习的通路。那些之前使用LLM的参与者(然后在第四次实验中不使用LLM写作)表现出更弱的记忆力,较低的alpha和beta神经参与度,以及认知适应的迹象,这种适应以牺牲努力学习为代价,追求被动的“效率”。 此外,LLM用户对自己的作品感到疏远。当被问及作者身份时,LLM用户给出的回答是“50/50”或“70%是我的”,甚至有人声称完全没有所有权,而只依靠大脑写作的参与者几乎都表示完全拥有所有权。即使停止使用AI,这种认知缺陷也无法完全恢复。在第四次实验中,从LLM转为大脑使用的参与者表现出持续的认知缺陷,未能恢复到他们最初的脑活动模式。他们的神经活动仍然低于基线水平,即使在停止使用AI后也是如此。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 原文: [MIT Study Finds AI Use Reprograms the Brain, Leading to Cognitive Decline](https://publichealthpolicyjournal.com/mit-study-finds-artificial-intelligence-use-reprograms-the-brain-leading-to-cognitive-declin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75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753) - 作者: cainxinth - 评分: 265 - 评论数: 263 - 发布时间: 2025-09-03 20:06:19 --- ## 戴尔的数据中心业务因AI蓬勃发展而超越PC业务 这篇文章讨论了戴尔公司在AI浪潮下,数据中心业务首次超过PC业务的现象,以及该公司在AI服务器市场的增长策略和未来展望。 文章指出,所有OEM厂商都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销售英伟达的AI硬件和软件,增加营收但稀释利润;二是几乎没有AI收入,只能依靠传统的服务器销售。戴尔选择了前者,并成功地成为了xAI和CoreWeave等大型AI项目的设备供应商。 戴尔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显示,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ISG)的收入同比增长44.3%,达到168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AI系统的销售额大幅增长。AI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2.6倍,达到81亿美元。戴尔预计2026财年的AI系统销售额将至少达到200亿美元。 尽管AI服务器业务增长迅速,但戴尔的传统PowerEdge服务器业务也增长了3.8%。戴尔认为,企业客户对AI的需求正在增长,这为该公司提供了销售网络、存储和服务的机会。戴尔还在努力优化供应链,以提高AI系统业务的利润率。总体而言,戴尔正在积极拥抱AI,并将其视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 原文: [With AI Boom, Dell's Datacenter Biz Is Finally Bigger Than Its PC Biz](https://www.nextplatform.com/2025/08/29/with-ai-boom-dells-datacenter-biz-is-finally-bigger-than-its-pc-biz/)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512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5123) - 作者: rbanffy - 评分: 58 - 评论数: 30 - 发布时间: 2025-08-30 22:48:58 --- ## Magic Lantern 强势回归,发布 2025 Midsummer Edition! Magic Lantern 又回来了!这次他们发布了适用于所有相机的 2025 Midsummer Edition,标志着 Magic Lantern 项目的正式回归和持续发展。 这次回归意义重大,意味着 Magic Lantern 将会定期发布经过测试的版本,并且所有官方发布都将在主网站上进行,而不会再在论坛帖子中发布。他们承诺修复报告的 Bug,并支持新的相机型号,逐步扩大支持的相机范围。 在经历了前 lead dev a1ex 离开,以及文档不完整、构建系统难以理解的困境后,Magic Lantern 团队通过学习和修复,成功地更新了网站、建立了新的代码仓库、支持了新的相机型号,并采用了新的构建系统,代码也更加简洁、快速和精简。 新的 Magic Lantern 核心团队包括 g3gg0、kitor、names_are_hard 和 WalterSchulz。他们现在使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并在现代操作系统上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构建,编译过程干净无警告,这使得开发者更容易参与进来。 目前,旧的相机型号依然可以很好地工作,而新支持的相机型号虽然功能较少,但它们支持 Digic 6 和 7 两代处理器。新增支持的相机包括 200D (Kiss X9, Rebel SL2)、6D2 (6D Mark II)、750D (Rebel T6i, Kiss X8i) 和 7D2 (7D Mark II)。 新相机具有一些实用功能,例如:间隔拍摄、自定义裁剪标记、快门次数以及禁用 30 分钟 LV 省电模式(适用于 HDMI 输出网络摄像头模式)。其中,200D 具有可用的 Raw 视频、DPAF 和 Dual ISO 功能。 此外,Magic Lantern 团队还找到了延长 MOV / MP4 格式视频最大录制时间的方法,该功能已在 200D 上启用,并且移植到其他相机也不难(Digic 6 除外)。 总而言之,Magic Lantern 的回归为摄影爱好者和开发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佳能相机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原文: [Magic Lantern Is Back](https://www.magiclantern.fm/forum/index.php?topic=27315.0)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831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8315) - 作者: felipemesquita - 评分: 382 - 评论数: 112 - 发布时间: 2025-08-31 05:52:58 --- ## Dynamo AI 招聘 AI 产品经理 Dynamo AI 正在招聘一位 AI 产品经理,专注于构建企业级可信赖 AI 的未来。该职位将负责 Dynamo AI 的红队演练、安全护栏和可观测性解决方案的产品战略。 Dynamo AI 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合规的 AI 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保险、国防和医疗保健等受监管行业。他们正在寻找一位有激情推动 AI 治理、安全和合规的建设者。该职位要求具备 1 年以上产品管理经验,最好是在企业软件、AI/ML 或相关领域。你需要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技术和非技术人员协作,并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可执行的产品方向。 作为 AI 产品经理,你将定义并领导 Dynamo AI 在红队演练、安全护栏和可观测性解决方案方面的产品战略。你需要与工程和研究团队合作,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路线图,并直接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合作伙伴合作,进行解决方案的试点和部署。同时,还需要关注 AI 监管和合规方面的动态,以确保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加入 Dynamo AI 的优势包括:站在生成式 AI 安全和合规的最前沿,与财富 500 强企业和全球领先企业合作进行实际部署,以及成为一家快速发展的、创始人领导的创业公司的一员,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机会。公司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股权和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 - 原文: [Dynamo AI (YC W22) Is Hiring for AI Product Managers](https://www.ycombinator.com/companies/dynamo-ai/jobs/tt5OVwf-product-manager-ai)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71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715) - 作者: DynamoFL - 评分: 1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9-03 20:00:11 --- ## Linux 内核漏洞 CVE-2024-50264 的利用与内核调试技巧 本文深入探讨了 Linux 内核中的 CVE-2024-50264 漏洞,这是一个在 `AF_VSOCK` 协议族中发现的竞态条件漏洞,可能导致 use-after-free (UAF)。文章作者分享了利用该漏洞的详细过程,并介绍了个人项目 `kernel-hack-drill`,该项目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内核漏洞。 文章首先回顾了作者在 `AF_VSOCK` 中发现漏洞的经历,以及与他人发现同一漏洞的“碰撞”故事。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 CVE-2024-50264 漏洞的成因,该漏洞源于 `connect()` 系统调用和 POSIX 信号之间的竞态条件。当 `connect()` 调用被信号中断时,可能导致 socket 进入 `TCP_CLOSING` 状态,从而在后续操作中释放已释放的 `virtio_vsock_sock` 对象。 文章还介绍了一种利用“不死信号”(signal 33)来触发漏洞的巧妙方法。这种信号由 NPTL 内部使用,应用程序通常无法直接访问,但作者发现它可以用来中断 `connect()` 调用,而不会终止进程。此外,文章还深入分析了内存破坏的细节,包括漏洞触发时的状态转换以及内核 worker 如何执行 UAF 写操作。 最后,文章强调了利用 CVE-2024-50264 漏洞的难度,并称其为“有史以来最难利用的漏洞”。文章详细描述了利用该漏洞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并介绍了作者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最终成功利用该漏洞。 - 原文: [Kernel-hack-drill and exploiting CVE-2024-50264 in the Linux kernel](https://a13xp0p0v.github.io/2025/09/02/kernel-hack-drill-and-CVE-2024-50264.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299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2996) - 作者: r4um - 评分: 178 - 评论数: 33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4:58:51 --- ## 探索英国电力能源:能源仪表盘地图详解 英国能源仪表盘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地图,展示了截至 2025 年 4 月英国正在运行的发电站和站点的地理位置。该地图允许用户按技术类型筛选,并显示站点的总数,同时提供不同数据层和地图图层选择。 该地图的数据来源于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部 (DESNZ),包含了各种技术类型,例如天然气、太阳能、煤炭、水力、风能(陆上和海上)、互连器、抽水蓄能、生物质能、核能、厌氧消化、海洋能、垃圾发电、柴油/瓦斯油、电池、地热和氢能。用户可以通过图例切换和筛选技术类型,查看在建或规划中的可再生能源站点。地图还提供浅色、深色和卫星三种地图图层选择,增强用户体验。 数据显示,太阳能站点数量最多,占比高达 44%,但实际发电量占比约为 5%。陆上风电也是重要的能源来源。地图还展示了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连器,突显了能源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该网站使用了 Cookie 来改善用户体验。 评论区对该地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指出太阳能站点数量虽多,但发电量占比相对较低。也有人分享了全球和互联层面的电力地图资源。一位开发者表示,该地图激发了他将纽约ISO电力数据添加到纽约市仪表盘的计划。还有人对风力发电的优势表示关注,并对进口能源的构成感到好奇。一些用户关注移动端性能问题,希望可以关闭动画效果。此外,还有用户分享了其他相关的能源监测网站。有人希望未来能出现一个模拟版本,更精细地模拟输配电能力,以优化分布式能源的配置。最后,有用户分享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电力数据资源,供当地用户参考。 - 原文: [Energy Dashboard (UK)](https://www.energydashboard.co.uk/map)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27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4277) - 作者: zeristor - 评分: 74 - 评论数: 65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8:49:48 --- ## Lit:构建快速、轻量级 Web Components 的库 Lit 是一个用于构建快速、轻量级 Web Components 的库,它建立在 Web Components 标准之上,旨在简化开发流程,提高开发效率。Lit 具有体积小、速度快、互操作性强等优点,可以帮助开发者轻松构建可重用、可维护的 Web 组件。 Lit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简洁性、高性能和与 Web Components 标准的紧密结合。它通过反应式属性、声明式模板和 Shadow DOM 等特性,减少了样板代码,提高了开发效率。Lit 组件可以像原生 HTML 元素一样使用,与任何框架或无框架环境兼容,非常适合构建设计系统、可共享组件以及面向未来的应用程序。Lit 的体积非常小,压缩后大约只有 5KB,这有助于减小 bundle 大小,缩短加载时间。Lit 还具有非常快的渲染速度,因为它只更新 UI 的动态部分,而无需重建虚拟 DOM 并进行差异比较。 Lit 使用 tagged template literals 来创建声明式模板,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 HTML 标记和 JavaScript 表达式来定义组件的结构和行为。Lit 还提供了 reactive properties,用于建模组件的 API 和内部状态。当 reactive property 发生变化时,Lit 会高效地重新渲染组件。Lit 组件默认使用 Shadow DOM 来封装样式,这可以防止组件的样式影响到页面上的其他元素,也可以防止页面上的其他样式影响到组件的样式。 评论区对 Lit 的评价褒贬不一。 * **正面评价:** 一些开发者认为 Lit 非常适合构建组件和应用程序,它不会妨碍开发,并且比 Angular 和 React 更简洁、更高效。有人分享了使用 Lit 构建大型前端项目的经验,并对其互操作性表示赞赏,尤其是在与 React 等其他框架集成时。还有开发者称赞 Lit 的浏览器原生特性、更少的样板代码和更快的渲染速度。 * **负面评价:** 也有开发者认为不再需要 Lit,他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原生的 Web Components API。有人指出 Shadow DOM 可能会使 A11y 变得更糟,因为元素 ID 的作用域现在受到限制,并且缺少 describe-by 和 label-for 等属性。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自身技术水平不足导致的。 * **其他观点:** Lit 的维护者也参与了讨论,并表示愿意回答任何问题。还有开发者推荐了自己为 Lit 开发的状态管理库,该库同样轻量级且直观。 - 原文: [Lit: a library for building fast, lightweight web components](https://lit.dev)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272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2720) - 作者: merqurio - 评分: 185 - 评论数: 113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4:14:22 --- ## 抽象机模型:编程语言与硬件架构的桥梁 本文探讨了编程语言设计、计算机设计和程序员之间持续对话的“元”问题,核心在于理解编程语言与硬件架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通过回顾自己参与微处理器设计的经历,指出硬件设计选择对编程工具的设计和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建模与规范之间的区别,强调了计算机架构实践者喜欢使用模型,但容易混淆模型的描述性和规范性。作者以Haskell语言为例,通过三个功能等价但性能不同的排序函数实现,说明了 denotational 语义的局限性,它无法捕捉到运行时性能等重要差异。这三个排序函数分别是珠排序(bead sort)、快速排序(quicksort)和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虽然在 Haskell 的 denotational 语义下,它们是功能等价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程序员会根据性能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 作者认为,Haskell 的 denotational 语义只提供了关于功能语义的知识,无法区分这三种实现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更底层的模型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例如运行时性能。文章最后提到,一些从业者认为可以通过优化编译器自动推导出最佳实现,但作者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 原文: [Abstract Machine Models Also: what Rust got particularly right](https://dr-knz.net/abstract-machine-models.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976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9767) - 作者: mustache_kimono - 评分: 10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8-31 10:20:10 --- ## CPU 利用率:你可能被骗了!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 CPU 利用率的真相,指出我们常用来评估服务器性能的 CPU 利用率,实际上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靠。作者通过一系列压力测试,揭示了在不同工作负载下,CPU 利用率与实际工作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当系统报告 50% 的 CPU 利用率时,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可能已经达到了最大工作量的 60% 甚至 80%。尤其是在进行矩阵运算等特定任务时,这种差异更为明显。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超线程技术和睿频加速的影响。超线程使得物理核心与逻辑核心共享资源,当工作负载超过物理核心数量时,资源竞争会导致效率下降。而睿频加速则会根据核心使用情况动态调整 CPU 频率,导致 CPU 利用率的计算分母发生变化,进一步加剧了 CPU 利用率与实际工作量之间的偏差。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服务器性能,作者建议直接基准测试服务器在出错或延迟不可接受之前可以完成多少工作,并报告服务器当前正在完成多少工作。通过比较这两个指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服务器的实际性能,避免因过度依赖 CPU 利用率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记住,不同的处理器,尤其是来自不同公司的处理器,超线程性能和睿频行为差异很大。 ## 评论区观点 评论区中,有用户指出 "Utilization is not a lie, it is a measurement of a well-defined quantity",认为 CPU 利用率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人们基于它进行容量建模时所做的假设。这个观点强调了 CPU 利用率作为一种度量指标的客观性,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它来预测系统性能时需要谨慎,避免过度简化和线性外推。 - 原文: [%CPU utilization is a lie](https://www.brendanlong.com/cpu-utilization-is-a-lie.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068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0688) - 作者: BrendanLong - 评分: 373 - 评论数: 125 - 发布时间: 2025-09-03 08:01:02 --- ## 使用回收的 Google Pixel 5 运行博客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回收的 Google Pixel 5 手机,通过 Termux 终端模拟器和 Hugo 静态站点生成器搭建并运行个人博客。作者分享了将旧手机变废为宝,并降低家庭实验室功耗的实践经验。 作者受到 Mastodon 上其他用户的启发,他们使用 ESP32 微控制器、Android 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运行网站。他选择 Pixel 5 的原因是它支持 USB-OTG 和有线网络连接,并且是手头最新的手机,安全性相对较高。此外,作者还利用现有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为博客供电,践行了“permacomputing”的理念。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 Termux 中安装和配置 Hugo 的过程,包括安装必要的工具如 `git`、`screen` 和文本编辑器。作者还分享了使用 `cronie` 定时任务工具,通过 `screen` 会话自动重启 Hugo 服务的技巧。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使用 `dufs` 静态文件服务器方便地向手机上传和编辑博客文章。 目前,博客运行稳定且快速,作者表示难以区分其与运行在 x86 Linux 服务器或 VPS 上的博客的区别。他计划在出现问题之前保持当前设置。文章还包含了详细的安装步骤,例如安装 `rsync`、`openssh`、`git` 等常用工具,以及配置 SSH 远程访问和 `cronie` 定时任务。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为那些希望利用旧手机搭建低功耗、环保博客的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原文: [This blog is running on a recycled Google Pixel 5 (2024)](https://blog.ctms.me/posts/2024-08-29-running-this-blog-on-a-pixel-5/)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020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0209) - 作者: indigodaddy - 评分: 305 - 评论数: 134 - 发布时间: 2025-09-03 06:58:23 --- ## Rust 与 Python 共享可变引用:一种解决方案 本文探讨了在 Rust 和 Python 之间共享可变引用时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使用 `std::mem::take`、`std::mem::replace` 和 `Arc` 来解决这些问题。文章的核心在于解决 Django Rusty Templates 项目中,自定义模板标签需要将 Rust 结构体 `Context` 作为可变引用传递给 Python 的问题。 在 Rust 中,直接将可变引用传递给 Python 是不可行的,因为 Python 不理解 Rust 的生命周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首先尝试将可变引用转换为拥有的值,使用了 `std::mem::take` 函数,该函数将可变引用指向的数据替换为一个空值,并返回原始数据的所有权。但是,在 Python 代码执行完毕后,需要将所有权返回给 Rust。 为了将所有权返回,作者尝试使用 `std::mem::replace` 函数,但遇到了“use of moved value”的错误。这是因为 `PyContext` 结构体没有实现 `Copy` trait,导致所有权转移后无法再次使用。最终解决方案是使用 `Arc` (原子引用计数) 来包装 `Context`,并将 `PyContext` 结构体标记为 `Clone`。这样,Python 可以接收 `PyContext` 的克隆,而不是移动所有权。 在 Rust 端,可以使用 `Arc::try_unwrap` 尝试获取 `Arc` 内部的 `Context` 的所有权。如果 Python 没有保留对 `PyContext` 对象的引用,则 `Arc::try_unwrap` 会成功,否则,需要克隆内部的 `Context`。文章详细介绍了克隆 `Context` 的方法,确保即使 Python 保留了引用,也能正确处理。 总结来说,文章提供了一种在 Rust 和 Python 之间安全地共享可变引用的方法,通过结合使用 `std::mem::take`、`std::mem::replace` 和 `Arc`,解决了所有权和生命周期的问题,使得 Rust 和 Python 能够协同工作。 - 原文: [Sharing a mutable reference between Rust and Python](https://blog.lilyf.org/posts/python-mutable-referenc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55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5557) - 作者: Bogdanp - 评分: 10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09-03 21:30:25 --- ## Amazonq.nvim:AWS AI 助手 Neovim 插件 Amazonq.nvim 是一款将 Amazon Q Developer 集成到 Neovim 编辑器的插件,它提供了聊天功能、内联代码建议以及其他 Amazon Q 的强大功能。通过 IAM Identity Center 或 AWS Builder ID 验证后,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 Amazon Q,无需 AWS 账户。 该插件需要 NodeJS 18+ 和 Neovim 0.10.4+ 环境。安装方式灵活,可以选择手动安装,或者使用 vim-plug 或 lazy.nvim 等插件管理器。安装后,需要配置插件,特别是 `ssoStartUrl`,用于指定认证方式,可以使用 AWS Builder ID 免费使用,也可以使用组织提供的 URL 进行 Pro 订阅认证。插件提供 `:AmazonQ` 命令来打开聊天窗口,`zq` 映射来快速将选中文本添加到聊天上下文。此外,还支持代码重构、修复当前行、优化整个文件以及解释当前文件等功能。 该插件通过 LSP (Language Server Protocol) 提供内联代码建议,与大多数 Neovim 补全插件兼容。开发者可以通过配置 `filetypes` 来指定激活 Amazon Q 的文件类型。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使用 `:checkhealth vim.lsp` 检查语言服务器状态,并启用调试日志来查看详细的通信信息。常见的错误包括 NodeJS 版本过低、`ssoStartUrl` 配置错误以及文件类型未包含在配置中。 - 原文: [Amazonq.nvim: Official AWS AI Assistant Plugin for Neovim](https://github.com/awslabs/amazonq.nvi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325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3251) - 作者: xyos - 评分: 52 - 评论数: 19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5:47:10 --- ## Comic Sans 字体球:为 IBM Selectric 打字机带来新意 这款由 settinger 设计的 Comic Sans 字体球,专为使用 88 字符打字头的 IBM Selectric 打字机设计,让经典打字机也能玩转趣味字体。 这款 3D 模型于 2023 年 7 月 7 日更新,在 Printables.com 上提供免费下载,截至目前已获得 26 个赞,107 次收藏和超过 1 万次的浏览。如果你拥有一台 IBM Selectric 打字机,并且想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这款 Comic Sans 字体球绝对值得一试。它能为你的打字作品增添一丝俏皮和个性,让你的文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这款字体球的设计者 settinger 在 Printables 上分享了他的作品,用户可以免费下载 STL 文件进行 3D 打印。 这为那些希望在老式打字机上使用非传统字体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选择。 无论是出于怀旧、实验还是纯粹的乐趣,这款 Comic Sans 字体球都为 IBM Selectric 打字机用户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目前该模型有 0 条评论。 - 原文: [Comic Sans typeball designed to work with the IBM Selectric typewriters](https://www.printables.com/model/441233-comic-sans-typeball-for-the-ibm-selectric-typewrit)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190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1909) - 作者: Sami_Lehtinen - 评分: 123 - 评论数: 24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1:13:05 --- ## TPDE-LLVM:加速 LLVM -O0 后端,提升编译速度 本文主要讨论了 TPDE-LLVM,这是一个比 LLVM -O0 后端快 10-20 倍的快速 LLVM 基线后端,它在运行时性能相似的情况下,代码大小只增加 10-30%。该项目支持 LLVM-IR 的一个典型子集,并且只针对 x86-64 和 AArch64 架构。 TPDE-LLVM 的关键在于其三阶段处理流程:首先进行 IR 清理和准备,然后进行分析(循环和活跃性分析),最后进行代码生成,包括降低、寄存器分配和机器代码编码。虽然在优化 IR 方面,LLVM 的优化后端在运行时和代码大小方面表现更好,但 TPDE-LLVM 的目标不在于此。 该项目目前的目标是支持典型的 Clang O0/O1 IR,因此还有许多功能尚未支持。未来的计划包括支持 DWARF 和改进寄存器分配。作者还提到了一些提升 LLVM 编译速度的潜在 IR 改进方向,例如避免函数内的 `ConstantExpr` 和任意大小的结构体/数组值。此外,简化线程局部全局变量的访问和限制任意位宽的算术运算也有助于提高性能。 文章还分享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例如在 `Instruction` 中使用 padding 字节来存储指令编号,以及针对 `PHINode::getIncomingValForBlock` 和 `llvm::successors` 的性能优化。 评论区中,有开发者指出 LLVM 作为 Rust 和 C/C++ 等多种语言的后端,其代码生成速度一直是瓶颈。TPDE-LLVM 的出现,即使只加速了后端部分,对于调试构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编译的其他步骤可以独立优化。 另一位开发者则幽默地表示,一开始误以为 LLVM 专门为后端代码引入了一个优化标志。 总的来说,TPDE-LLVM 的出现为 LLVM 的编译速度带来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调试构建方面。虽然仍有许多功能需要完善,但其潜力不容忽视。 - 原文: [TPDE-LLVM: Faster LLVM -O0 Back-End](https://discourse.llvm.org/t/tpde-llvm-10-20x-faster-llvm-o0-back-end/86664)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248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2481) - 作者: mpweiher - 评分: 141 - 评论数: 51 - 发布时间: 2025-08-30 14:55:30 --- ## AI 对盲人群体的意义:希望与担忧并存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LLM),对盲人群体的影响,以及其中存在的争议和潜在问题。文章作者对盲人群体对 AI 的热情持怀疑态度,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 文章指出,盲人群体对 AI 的应用抱有极大的热情,例如使用 AI 描述图像、生成音频内容等。这主要是因为 AI 能够提供一些他们过去无法获得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然而,作者认为,这种热情存在一些问题。首先,LLM 提供的信息可能不准确,甚至存在错误。其次,盲人群体对 AI 的依赖,可能会导致他们忽视其他更有效的辅助手段,例如人类的帮助。此外,作者还担心 AI 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加剧网络无障碍问题,因为开发者可能会忽略残疾人士的需求,导致 AI 产品的输出内容对盲人用户不友好。 文章还提到,盲人群体对 AI 的热情,也源于他们长期以来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由于人类的不作为和冷漠,他们常常感到被忽视和被排斥。AI 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摆脱这种困境的希望,因为 AI 不会像人类那样感到厌烦或歧视。然而,作者认为,这种依赖技术的倾向,可能会导致盲人群体陷入另一种形式的依赖,即对技术的依赖。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 AI 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在过度炒作和盲目依赖的情况下,可能会适得其反。他呼吁盲人群体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过分迷信技术,而应该继续争取人类的帮助和支持。 - 原文: [AI is going great for the blind (2023)](https://robertkingett.com/posts/6230/)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304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3043) - 作者: ljlolel - 评分: 76 - 评论数: 44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5:07:03 --- ## 云文件共享与编程语言语义的关联性研究 本文探讨了用户在使用云文件共享应用时遇到的困难,并将这些困难与编程语言中长期存在的概念理解挑战(如别名、复制和修改)联系起来。 研究人员通过用户调查,发现用户对云文件共享操作(如链接、附加、下载和编辑)的语义存在广泛的误解。这些误解与编程教育文献中已知的概念误解相似。研究还借鉴了编程教育中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追踪和编程,来评估用户对文件共享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个云文件共享操作的形式化语义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复制、引用和修改共享内容等操作。通过明确语义,旨在为改进用户的心智模型、教育工具和自动化辅助提供形式化的基础。这个语义模型可以支持诸如追踪检查、工作流合成和交互式反馈等应用。 该研究强调了云文件共享的复杂性,以及将其与编程语言概念联系起来的重要性。通过借鉴编程语言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云文件共享应用。该研究还提供了一个形式化的语义模型,为开发更好的教育工具和自动化辅助系统奠定了基础。 评论区目前没有有价值的讨论,主要是一个失效的链接。 - 原文: [Sharing Is Scaring: Linking Cloud File-Sharing to Programming Language Semantics](https://cs.brown.edu/~sk/Publications/Papers/Published/akf-sharing-scaring/)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626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076266) - 作者: surprisetalk - 评分: 9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08-31 01:11:32 --- ## Apple 对互联网标准的冲击 本文主要探讨了 Apple 如何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通过限制浏览器选择等方式,削弱互联网互操作性,从而对互联网标准和开放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文章认为,缺乏竞争会使标准机构失去意义,最终损害整个互联网的活力。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互联网标准的基石在于自愿采纳和市场竞争,而 Apple 通过其独特的垄断地位正在破坏这一基础。Apple 通过 App Store 的中心化,不仅巩固了自身地位,还间接帮助了其他大型科技公司,进一步挤压了竞争对手的空间。文章列举了 Apple 的几项“罪状”,例如单方面修改标准、利用安全和隐私作为幌子来推动互联网的封闭化。作者认为,这种行为与互联网开放和互操作性的精神背道而驰,长期来看将损害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文章还呼吁互联网标准机构应该认识到 Apple 带来的威胁并采取相应措施。互操作性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削弱厂商的议价能力,并将权力重新分配给用户。 文章还指出,过去互联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硬件和软件市场的解耦,以及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软件的权利。然而,Apple 的行为正在逆转这一趋势,使得用户越来越难以在 Apple 设备上使用非 Apple 提供的服务和软件。文章强调,标准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层面,更在于制衡那些试图滥用代码特权的公司,维护一个开放和公平的互联网环境。 - 原文: [Apple's Assault on Standards](https://infrequently.org/2025/09/apples-crimes-against-the-internet-communit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330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13304) - 作者: freetonik - 评分: 59 - 评论数: 27 - 发布时间: 2025-09-03 15:55:37 --- ## 你的手机已经有了“社会信用”,只是我们不这么叫它 这篇文章探讨了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平台和应用如何通过算法来评估我们的行为,并根据这些评估来决定我们能获得的服务、机会和社会地位,实际上已经构建了一个隐形的“社会信用”体系。与中国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公开讨论不同,西方社会常常将这些算法评估视为“用户体验功能”,而忽略了其潜在的影响。 文章指出,虽然中国并没有像西方媒体描绘的那样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但我们每天都在参与各种算法评估。例如,Uber司机会给乘客评分,Instagram跟踪用户的互动模式,银行分析Venmo交易和Afterpay的使用情况,LinkedIn衡量职业社交活动,Amazon评估购买行为。这些平台都在维护详细的行为档案,并以此来决定用户能否获得服务、机会和社会关系。 虽然这些系统目前是分散的,彼此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建立连接这些系统的基础设施正在进行中。文章警告说,我们正在构建技术和文化基础,最终可能会创建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关键问题不是我们现在是否拥有中国式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是我们是否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却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创造什么。 文章还强调,西方的算法系统往往隐藏其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即使是中国分散的方法,也比西方的黑盒算法提供了更多关于行为数据如何被使用的可见性。此外,文章反驳了公司追踪与政府监控之间存在根本差异的观点,指出切换平台的成本很高,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合作日益增多,西方政府也通过法律渠道和数据购买来获取企业数据。 总而言之,文章认为社会信用体系正在全球蔓延,因为它解决了协调问题,减少了欺诈,鼓励了合作,并在大规模上创造了行为激励。关键问题不是西方社会是否会采用社会信用体系,而是我们是否会对此保持透明和负责,或者继续假装我们的算法声誉评分只是中立的技术。 由于没有评论内容,因此略过评论分析部分。 - 原文: [We already live in social credit, we just don't call it that](https://www.thenexus.media/your-phone-already-has-social-credit-we-just-lie-about-it/)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0601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106011) - 作者: natalie3p - 评分: 397 - 评论数: 456 - 发布时间: 2025-09-03 01:14:51 ---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