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link logo
自动夜间模式 日间模式 夜间模式
侧栏
0

【HN中文日报】今日份科技狠活儿:怀旧网站、数据泄露、AI编码... 还有NFC专辑卡片?!

意外富翁的头像
|
|
|
## 今天 Hacker News 社区聊了啥? NO.20251011 哈喽大家好!今天的日报内容超丰富,带你回顾互联网老古董网站的辉煌,警惕越南航空730万账户数据泄露事件!想知道用棒球棍怎么把鸡肉打熟吗?还有超酷的NFC专辑卡片,让你重拾实体音乐的乐趣!更有AI Coding Agents、新型生成模型DDN等前沿技术等你探索。速速点击,别掉队啦! ![Hacker News 中文精选](/static/mascot_article.webp) --- ## HTML鲜为人知的秘密:`<output>` 标签 本文介绍了 HTML 中一个常常被开发者忽略的标签 `<output>`,它能以语义化的方式展示动态计算结果,并默认向屏幕阅读器播报,从而提升网页可访问性。 `<output>` 标签用于展示应用程序计算结果或用户操作的结果,它在可访问性树中被映射为 `role="status"`,这意味着当其内容发生变化时,屏幕阅读器会自动播报更新后的内容,无需额外的 ARIA 属性设置。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只需将动态值放入 `<output>` 标签中即可。`<output>` 标签还可以通过 `for` 属性与相关的 `<input>` 元素建立语义连接,方便辅助技术用户理解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文章还分享了 `<output>` 标签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例如简单计算器应用、范围滑块格式化以及表单验证反馈等。此外,`<output>` 标签也适用于从 API 获取数据并展示服务端计算结果的场景。作者强调,使用原生 HTML 元素不仅能简化代码,还能提高网页的可访问性。 评论区有开发者指出,`<output>` 标签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如果能像 `<input>` 标签一样拥有 `type` 属性,将更加实用。例如,可以增加 `type="number"`、`type="currency"`、`type="date"` 等类型,以便服务器无需了解用户本地设置即可提供数据,从而实现更好的格式化输出。 - 原文: [The <output> Tag](https://denodell.com/blog/html-best-kept-secret-output-tag)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56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566) - 作者: todsacerdoti - 评分: 429 - 评论数: 99 - 发布时间: 2025-10-11 16:27:26 --- ## 怀旧: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浏览的个人网站吗? 这篇文章带我们重温了互联网早期,在社交媒体平台和商业机会涌现之前,由个人兴趣驱动的网站构成的网络世界。那时,人们出于对某个主题的热爱,自发地创建网站并分享内容,没有统一的格式,一切都显得独特而充满个性。 作者回忆了当年发现一个新网站的惊喜,沉浸在作者的文章中,探索网站上其他相关内容,甚至花上一整天的时间。那时的网站内容精良,没有冗余信息,所有内容都由作者亲自撰写和上传。网站的构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最终呈现的信息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作者也感叹,许多这样的网站已经消失,即使通过 Wayback Machine 也难以寻觅踪迹。 评论区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有人提到了 Homestar Runner 的相关短片,也有人指出了 HTTPS-Only Mode 下无法访问网站的现象,这本身也带有一种怀旧感。 还有人提到了 "small web" 的概念,认为与文章的主题有部分重叠。 此外,还有人分享了 Space Jam 的 1996 年网站链接,唤起了大家的回忆。 总的来说,评论区也从不同角度补充了对早期互联网的回忆和思考。 - 原文: [Does anyone remember websites?](http://tttthis.com/rememberwebsites.php/)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952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9524) - 作者: lr0 - 评分: 8 - 评论数: 7 - 发布时间: 2025-10-11 22:42:04 --- ## 越南航空数据泄露事件:730万账户受影响 越南航空在2025年6月遭遇数据泄露,导致730万账户受到影响,并在2025年10月11日被添加到Have I Been Pwned (HIBP) 数据库。泄露的数据包括出生日期、电子邮件地址、常旅客计划详情、姓名和电话号码。 针对此次泄露事件,HIBP建议用户立即更改自2025年以来未曾修改过的越南航空密码,并启用双因素身份验证,以增强账户的安全性。同时,HIBP推荐使用密码管理器来生成和存储强密码,以及使用身份盗窃和信用保护服务来保护个人资产。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使是看似无害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评论区观点: * **数据用途讨论:** 有评论指出,泄露的出生日期、电子邮件地址、常旅客计划详情、姓名和电话号码等信息,单独来看可能危害不大,但如果安全验证依赖这些信息,则是安全机制的缺陷。 * **信息关联风险:** 另有评论强调,多次数据泄露事件叠加,使得通过单一电子邮件地址就能拼凑出用户完整的个人资料,包括身份信息、职业信息、居住地、购物习惯、兴趣爱好甚至出行记录。 * **用户体验质疑:** 有用户抱怨从未订阅越南航空的邮件,但却一直收到垃圾邮件,并对数据泄露表示不满。 * **航空公司安全担忧:** 有评论者分享了越南航空曾错误发送他人登机牌的经历,质疑其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 **普遍风险认知:** 有评论认为,现在应该假设所有输入到任何平台的数据都已经是公开的。 * **防范措施建议:** 一些评论建议使用邮箱别名来避免跨网站追踪,并追踪泄露邮箱的网站。 * **航空公司应对期待:** 有用户表示全家都是越南航空会员,但尚未收到任何通知,希望了解越南航空如何处理此类事件。 * **其他航空公司关联:** 有评论提及澳洲航空也曾发生类似事件。 评论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数据泄露的潜在风险、用户体验、防范措施以及对航空公司应对的期待,体现了对此类事件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 原文: [Vietnam Airlines Data Breach](https://haveibeenpwned.com/Breach/VietnamAirline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80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807) - 作者: pbd - 评分: 66 - 评论数: 31 - 发布时间: 2025-10-11 17:40:10 --- ## 追忆双子塔:1966-1979 年世贸中心建造照片 本文通过一系列珍贵的老照片,回顾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从 1966 年到 1979 年的建造过程。这个项目最初由大卫·洛克菲勒推动,旨在重振当时经济不景气的下曼哈顿区。世贸中心的建设不仅创造了新的商业空间,还通过填海造地在哈德逊河畔创造了新的陆地。 最初,纽约和新泽西州政府未能就选址达成一致,最终选定在曼哈顿下西区的 Radio Row 原址建造。山崎实 (Minoru Yamasaki) 的事务所被选为设计建筑师,Emery Roth & Sons 担任副建筑师。山崎实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主义和对材料的敏感性,他偏爱木材、光滑的混凝土、不锈钢和阳极氧化铝板等材料。 世贸中心的设计在当时也受到了批评,例如 Lewis Mumford 批评其为“玻璃和金属文件柜”。但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挑战,例如,首次在美国使用泥浆墙技术来建造地基。整个项目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包括 192,000 吨钢材和 425,000 立方码的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超过 3,500 人持续在现场工作,总共有 10,000 人参与其中,但不幸的是,有 60 人在施工中丧生。 双子塔在建成后成为了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容纳了数万名员工和访客。然而,它们也经历了恐怖袭击,包括 1993 年的地下车库爆炸案和 2001 年的 9·11 袭击事件,最终导致两座大楼倒塌。这些照片记录了世贸中心从无到有的过程,也见证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悲剧。 - 原文: [The World Trade Center Under Construction Through Photos, 1966-1979](https://rarehistoricalphotos.com/twin-towers-construction-photograph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805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8055) - 作者: kinderjaje - 评分: 63 - 评论数: 19 - 发布时间: 2025-10-07 08:40:26 --- ## 将 WSL2 组件移植到 FreeBSD 的实验性项目 这个 GitHub 仓库 "WSL-For-FreeBSD" 是一个实验性项目,旨在将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 (WSL2) 的开源组件移植到 FreeBSD 操作系统上。该项目由 BalajeS 发起,目标是让 FreeBSD 用户也能体验到 WSL2 带来的便利,例如运行 Linux 发行版。 该项目采用 MIT 许可证,目前已经获得了 80 个 star 和 1 个 fork,表明社区对这个想法有一定的兴趣。虽然目前 Issues 和 Pull Requests 数量都为 0,但 Actions 功能已经启用,这可能意味着作者正在进行一些自动化构建或测试工作。项目的目标是利用 WSL2 的开源组件,在 FreeBSD 上创建一个类似 WSL 的环境,允许用户在 FreeBSD 系统中运行 Linux 应用程序。这对于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尝试,因为它可能会扩展 FreeBSD 的应用场景,并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该项目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可能存在许多挑战,例如兼容性问题、性能优化等等。但如果能够成功实现,将为 FreeBSD 社区带来巨大的价值。 由于没有评论内容,这里跳过评论分析环节。 - 原文: [Windows Subsystem for FreeBSD](https://github.com/BalajeS/WSL-For-FreeBSD)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35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359) - 作者: rguiscard - 评分: 86 - 评论数: 15 - 发布时间: 2025-10-11 15:32:08 --- ## 使用 Coding Agents 赋予超能力:2025 年 10 月的实践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 2025 年 10 月如何利用 coding agents 及其 "技能 (Skills)" 来增强开发效率和能力。作者分享了其名为 "Superpowers" 的工具,该工具通过插件形式集成到 Claude Code 中,并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 skills 来改进编码工作流程。 文章的核心在于 "技能 (Skills)" 的概念,作者认为 skills 是赋予 agents 超能力的关键。通过 skills,agents 可以学习、改进和自动化各种任务。作者展示了如何让 Claude 阅读书籍或代码库,并从中提取可复用的技能。这些技能以 markdown 文件 (SKILL.md) 的形式存在,agents 可以通过搜索和执行这些技能来完成特定任务。作者还强调了测试 skills 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 Claude 用于测试 skills 的有趣场景,例如模拟时间压力和沉没成本等情况,以确保 agents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确使用 skills。此外,作者还提到了 Microsoft Amplifier 项目,该项目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即通过 coding agent 编写 markdown 文档和工具来实现自我改进。总的来说,本文深入探讨了 coding agents 和 skills 的潜力,并展示了如何利用它们来构建更智能、更高效的开发工具。作者还分享了使用 Superpowers 插件的具体方法,鼓励读者亲自体验。 目前文章没有评论,因此无法分析评论区的不同观点。 - 原文: [Superpowers: How I'm using coding agents in October 2025](https://blog.fsck.com/2025/10/09/superpower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34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344) - 作者: Ch00k - 评分: 73 - 评论数: 24 - 发布时间: 2025-10-11 15:29:23 --- ## 用NFC专辑卡片重塑音乐发现的乐趣 本文作者为帮助10岁的儿子重拾实体专辑的乐趣,制作了一套带有NFC标签的专辑卡片,通过实体卡片与科技的结合,让孩子主动探索和拥有音乐。作者希望改变孩子们被动接受音乐的习惯,让他们像过去收集CD一样,积极地发现和欣赏音乐。 作者首先将自己收藏的MP3文件存储在Plex服务器上,并挑选了一些专辑制作主题卡包。在卡片设计上,由于专辑封面是方形的,而卡片是长方形的,作者使用AI模型扩展了专辑封面,使其适应卡片的比例。然后,他购买了NFC标签,并利用PlexAmp软件将标签与Plex服务器上的专辑链接,这样只需用手机轻触卡片,就能自动播放对应的专辑。最后,他将卡片打印出来,粘贴到空白卡片上,并用3D打印的展示架展示这些卡片。 当作者将这些卡片展示给儿子时,儿子像翻看宝可梦卡片一样,饶有兴致地翻看这些卡片,并选择了Daft Punk的《Discovery》专辑,轻触卡片后,音乐便在家中响起。作者认为,这些实体卡片能够鼓励孩子积极地聆听和拥有音乐,而不是让音乐仅仅成为背景噪音。 评论区里,许多人对此表示赞同,并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有人提到,自己小时候也喜欢收集CD和磁带,并自制专辑封面,而现在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方式过于数字化,缺乏实体感。有人分享了自己使用SD卡代替NFC标签的方案,将专辑存储在SD卡中,并制作标签,方便自己选择和携带音乐。也有人认为,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是否会错过CD和唱片时代,只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培养他们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即可。总的来说,大家都认为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非常重要。 - 原文: [I built physical album cards with NFC tags to teach my son music discovery](https://fulghum.io/album-card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347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3475) - 作者: jordanf - 评分: 455 - 评论数: 149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4:34:19 --- ## 重启 Pebble Appstore:经典回归与未来展望 本文主要介绍了 Pebble Appstore 的重新推出,以及 Pebble 2 Duo 和 Pebble Time 2 的最新生产进展。Pebble 爱好者们可以再次体验丰富的应用和表盘,同时开发者们也能继续为 Pebble 平台创造新的内容。 文章首先回顾了 Pebble 2 Duo 的生产情况,白色版本已经开始发货,黑色版本因假期有所延误。Pebble Time 2 在软件方面新增了对旧应用和表盘的缩放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更大的屏幕。硬件方面,Pebble Time 2 正处于设计验证测试阶段,预计将在年底开始量产,这意味着预购订单可能要到明年一月才能发货。文章重点介绍了与 Rebble 联盟的合作,他们自 2017 年以来一直在维护 Pebble 生态系统,并帮助 Google 开源了 PebbleOS。重新推出的 Pebble Appstore 包含了超过 2000 个应用和 10000 个表盘,用户可以在 apps.rePebble.com 上浏览和下载。所有现有的 Pebble 应用都与新手表兼容,但部分应用可能由于 API 过时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文章鼓励开发者们重新参与到 Pebble 应用的开发中来,共同繁荣 Pebble 生态。 文章还提到了 Pebble Appstore 的重要性,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Pebble 的易用性和可hack性使其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编程的起点。文章最后鼓励用户分享他们最喜欢的 Pebble 应用和表盘。 - 原文: [(Re)Introducing the Pebble Appstore](https://ericmigi.com/blog/re-introducing-the-pebble-appstor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422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4228) - 作者: duck - 评分: 211 - 评论数: 37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5:53:48 --- ## AV2 视频编解码器:比特率较 AV1 降低 30%,最终规范预计 2025 年底发布 AV2 视频编解码器承诺比 AV1 编解码器降低 30% 的比特率,这对于流媒体服务和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在相同画质下,视频文件可以更小,从而节省带宽和存储空间。AV2 的最终规范预计将在 2025 年底发布,届时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其性能和特性的细节。 文章指出,AV2 的出现表明视频压缩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尽管 AV1 在 2019 年才发布,但开发者们已经开始着手开发下一代编解码器,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更小的视频文件意味着更快的加载速度、更流畅的流媒体体验,以及更低的带宽消耗。对于移动设备用户和网络条件不佳的地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AV2 的推出也可能推动硬件解码器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这种新的编解码器。 评论区对 AV2 的发布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些用户对流媒体服务过度压缩内容表示不满,即使他们拥有高端设备和高速网络,仍然能看到压缩伪影。他们希望 AV2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更高质量的流媒体体验。另一些用户则关注 AV2 的技术细节,例如编码和解码的复杂性、硬件解码器的发展路线图,以及与 AVIF 文件格式的兼容性。还有用户调侃说,AV2 的命名终于摆脱了与 AVI 格式的相似性。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AV2 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也存在一些疑问和担忧,例如实际性能是否能达到预期,以及是否需要更新现有的文件格式和 MIME 类型。 - 原文: [AV2 video codec delivers 30% lower bitrate than AV1, final spec due in late 2025](https://videocardz.com/newz/av2-video-codec-delivers-30-lower-bitrate-than-av1-final-spec-due-in-late-2025)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53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7537) - 作者: ksec - 评分: 167 - 评论数: 95 - 发布时间: 2025-10-11 16:19:31 --- ## RSA 算法中 Euler 函数到 Carmichael 函数的转变 本文探讨了 RSA 算法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变化:从使用 Euler 函数 φ(n) 计算私钥,转变为使用 Carmichael 函数 λ(n)。虽然这一变化看似微小,但它关系到 RSA 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RSA 算法的核心在于找到一个私钥 _d_,使得 _ed_ = 1 mod φ(_n_) 成立,其中 _e_ 是公钥,_n_ 是两个大素数 _p_ 和 _q_ 的乘积。最初的 RSA 论文中使用 Euler 函数 φ(_n_) = (_p_ − 1)(_q_ − 1) 来计算 _d_。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Carmichael 函数 λ(_n_) 逐渐取代了 Euler 函数。Carmichael 函数 λ(_n_) 被定义为满足 _a_ ^λ(_n_) = 1 (mod _n_) 的最小数,其中 _a_ 与 _n_ 互质。λ(_n_) 总是 φ(_n_) 的因子。 使用 Carmichael 函数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生成更小的私钥 _d_,从而提高解密速度。当 _n_ = _pq_ 时,λ(_n_) = lcm( (_p_ − 1), (_q_ − 1) ) = (_p_ − 1)(_q_ − 1) / gcd( (_p_ − 1), (_q_ − 1) )。因此,λ(_n_) 比 φ(_n_) 小了 gcd( (_p_ − 1), (_q_ − 1) ) 倍。虽然理论上 Carmichael 函数可以带来更小的私钥,但实验表明,对于常见的 RSA 公钥,gcd( (_p_ − 1), (_q_ − 1) ) 通常很小,因此带来的效率提升并不显著。 虽然使用 Carmichael 函数带来的效率提升有限,但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 RSA 算法的效率,例如使用 Garner 算法。总的来说,理解 RSA 算法中 Euler 函数到 Carmichael 函数的转变,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RSA 算法的原理和优化方法。 评论区里,有人提到很多人对 RSA 算法的理解流于表面,未能深入理解背后的数论基础,包括 Euler 函数和 Carmichael 函数的区别。他们正在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授“真正的” RSA 算法,而不需要学生成为数学专业人士或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另有人表示之前从未接触过 Carmichael 函数,并对使用 Carmichael 函数替代 Euler 函数后,密钥搜索空间减小是否会影响安全性表示担忧。还有人提醒大家,RSA 公司曾经因为 1000 万美元而为 NSA 在其加密算法中设置后门。 - 原文: [A Quiet Change to RSA](https://www.johndcook.com/blog/2025/10/06/a-quiet-change-to-rsa/)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505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5051) - 作者: ibobev - 评分: 15 - 评论数: 7 - 发布时间: 2025-10-07 03:07:22 --- ## 用棒球棒烹饪鸡肉:物理学角度的奇思妙想 这篇文章探讨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需要多大力度击打鸡肉才能将其煮熟?作者并非简单地计算达到烹饪温度所需的力度,而是深入分析了鸡肉的散热问题,并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解决方案。文章指出,仅仅一击是不够的,需要持续提供能量以维持鸡肉的温度。 为了保持鸡肉在165华氏度(约74摄氏度)的烹饪温度,需要不断地向其提供能量,弥补其以黑体辐射形式散失的热量。作者假设在一个真空室内,四名职业棒球运动员以每秒一次、75英里/小时的速度用球棒击打悬挂的鸡肉,这样持续几分钟就可以将鸡肉煮熟。这种方法虽然听起来很荒谬,但却巧妙地将物理学原理与烹饪结合起来,引发人们对能量传递和热力学的思考。文章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探讨了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展现了科学思维的魅力。 评论区的讨论也十分精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质疑FDA关于鸡肉烹饪温度的指导方针,认为达到一定温度后可能不需要持续加热。有人觉得这个方法更像是制作鸡汤,而非烤鸡。还有人从动物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更人道的宰杀方法。此外,还有人联想到用甩巴掌的方式烹饪鸡肉的视频,以及利用轨道重返或大气摩擦烹饪鸡肉的可能性。甚至有人提出了冬季骑自行车时如何避免手冻僵的问题,可谓是脑洞大开。评论区充分展现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各种奇思妙想,让这个看似无厘头的话题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 原文: [How hard do you have to hit a chicken to cook it? (2020)](https://james-simon.github.io/blog/chicken-cooking/)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596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5965) - 作者: jxmorris12 - 评分: 123 - 评论数: 73 - 发布时间: 2025-10-11 10:06:02 --- ## 严肃对待冷门编程语言:探索计算的边界与可能性 本期播客讨论了 Jeremy Singer 和 Steve Draper 的论文《Let’s Take Esoteric Programming Languages Seriously》,探讨了严肃对待冷门编程语言的意义。文章旨在鼓励人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计算机编程,认为编程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类思维的反映。 文章首先介绍了冷门编程语言(esolangs)的定义,它们通常不用于实际应用、教育或提高效率。有些人认为它们是程序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玩笑,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奇怪计算模型和语法设计的机会。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冷门编程语言的潜在价值,认为它们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播客中,作者们讨论了如何严肃对待冷门编程语言,以及这可能意味着什么。他们提到了 Daniel Temkin 的工作,他专注于研究冷门编程语言,并出版了《Forty-Four Esolangs》一书。此外,他们还讨论了各种有趣的冷门编程语言,例如 Entropy, Unnecessary, Turing Paint, Brainfuck, Whitespace, Piet, Befunge, Malbolge, Fractran, MarkovJunior, Orca, Tote, ArnoldC, Shakespeare, Chef, LOLCODE, Bodyfuck, Evil.css, Hest 等等。这些语言的设计目标各不相同,有些是为了挑战计算的极限,有些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还有一些纯粹是为了娱乐。 文章还提到了代码高尔夫(code golfing)和国际混淆 C 代码大赛(International Obfuscated C Code Contest),这些活动鼓励程序员编写尽可能短或难以理解的代码。作者认为,这些活动虽然看似无用,但实际上可以激发程序员的创造力,并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编程语言的本质。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旨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冷门编程语言的价值,认为它们不仅仅是玩具或笑话,而是探索计算的边界、表达人类思想和挑战传统编程观念的重要工具。通过严肃对待冷门编程语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编程的本质,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 原文: [Let's Take Esoteric Programming Languages Seriously](https://feelingof.com/episodes/078/)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406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4060) - 作者: strombolini - 评分: 38 - 评论数: 10 - 发布时间: 2025-10-08 17:34:59 --- ## 重温经典:Turbo Pascal VHS 视频教程 这个 YouTube 视频分享了一套最初以 VHS 格式发布的 Turbo Pascal 教程,带我们回顾了那个时代的编程学习方式。视频内容涵盖了 Turbo Pascal 编程的方方面面,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全面的入门指导。 该视频由 Andy H (HEWCO.UK) 上传,是对 Borland International 出品的 Turbo Pascal 教程的重制。它不仅是一份怀旧的资料,也为想要了解 Pascal 语言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学习资源。视频发布于 2025 年 3 月 8 日,目前已获得超过 1100 次观看和 62 个赞。视频内容详细,适合想要系统学习 Turbo Pascal 的人。即使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回顾这些经典教程也能帮助我们理解编程的本质。视频还提供了文字稿,方便学习者跟随。 评论区里,不少观众分享了自己当年学习 Turbo Pascal 的经历,以及它对他们编程生涯的影响。有人提到自己当年也穿着类似的衬衫和戴着类似的眼镜学习 Turbo Pascal。也有人感慨,现在 AI 已经可以代写代码了。还有人觉得这个视频的风格像是白天的肥皂剧和企业培训视频的混合体,很有意思。另有观众表示,当年那些蓝屏、软盘、奇怪的命令让他们觉得编程不是他们的菜,直到互联网和 Java 的出现。总的来说,评论区充满了怀旧和对技术发展的感慨。 - 原文: [Learn Turbo Pascal – a video series originally released on VH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tonwG3DX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845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8457) - 作者: AlexeyBrin - 评分: 49 - 评论数: 14 - 发布时间: 2025-10-11 19:57:58 --- ## Tangled:基于 AT 协议的去中心化 Git 协作平台 Tangled 是一个建立在 AT 协议之上的新型社交化 Git 协作平台,旨在让开发者拥有对其代码的完全所有权,开源社区可以自由地进行自治,并使编码再次变得社交化和有趣。它通过 "knots" 的概念,即轻量级的 headless 服务器,使用户能够轻松地托管 Git 仓库。这些 knots 既可以用于单租户,也可以用于多租户,非常适合在家里的 Raspberry Pi 上进行自托管,或者在更大的 "社区" 服务器上进行托管。 Tangled 的 App View 作为一个整合的 "视图",允许用户无缝地访问、克隆和贡献托管在不同 knots 上的仓库。该平台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核心功能正在不断完善中,并遵循三个主要原则:数据所有权、低准入门槛和不妥协的用户体验。Tangled 旨在使代码协作更加自然和便捷,同时保持去中心化的特性。目前 Tangled 已经开放注册。 评论区对 Tangled 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去中心化代码协作的潜力:** 许多评论者对 Tangled 这样的去中心化 Git 协作平台表示赞赏,认为它有助于打破现有代码托管平台的垄断,并保护开源项目免受审查。 * **功能拆分的思路:** 有评论指出,现有的代码托管平台试图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例如代码托管、Web 视图、协作工具、CI/CD 管道和任务管理。将这些功能拆分成独立的服务可能更有价值。 * **与现有工作流程的集成:** 有评论者希望能够将 Tangled 与现有的 GitHub 工作流程集成,例如在 Tangled 上进行代码审查,然后同步回 GitHub。 * **离线工作的需求:** 有评论者希望 Tangled 能够作为本地 Git 仓库服务器的镜像,以便在 Tangled 宕机或互联网连接中断时仍然能够工作。 * **采用的阻碍:** 有评论者提出了去中心化 Git 协作平台普及的潜在阻碍,例如运行服务器或管理私钥的复杂性,以及网络效应的影响。 * **早期用户体验:** 有早期用户分享了他们对 Tangled 快速迭代和社区建设的积极印象。 * **Jujutsu 支持:** 有评论提到了 Tangled 对 Jujutsu 的支持。 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Tangled 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涉及功能集成、用户体验和采用策略等方面。 - 原文: [Tangled, a Git collaboration platform built on atproto](https://blog.tangled.org/intro)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389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3899) - 作者: mjbellantoni - 评分: 245 - 评论数: 63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5:18:55 --- ## 使用 Typesense 在 Rails 中实现智能搜索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Typesense gem 在 Rails 应用中添加智能搜索功能,展示了 Typesense 作为搜索引擎的强大之处及其在 Rails 中的集成简易性。Typesense 是一个对错别字具有容错性的搜索引擎,针对即时搜索进行了优化,通常在 50 毫秒内完成。 文章首先解释了 Typesense 的概念,它类似于 Elastic Search 或 Algolia,通过创建索引来查询数据,而非直接在数据库上进行搜索。Typesense 的优势在于它为每个配置参数都提供了合理的默认值,这意味着它可以开箱即用,并且性能非常出色,能够处理每秒多次并发搜索查询并快速返回结果。文章还介绍了 Typesense 的一些关键概念,例如文档(相当于表中的一行)、集合(一组相关文档)、模式(数据的形状)、节点(Typesense 的一个实例)和集群(用于高可用性的一组节点)。 为了演示 Typesense 的工作原理,文章构建了一个简单的 Rails 应用程序,该程序能够列出电影,并添加一个即时搜索栏,允许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文章使用了 AI 生成的电影数据,以确保结果的真实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应用程序的设置过程,包括安装 Typesense、创建 Rails 应用程序、生成 Movie、Genre 和 MovieGenre 模型,以及创建一个 seed 文件来填充数据库。 文章还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Homebrew 安装 Typesense,如何创建 Rails 应用程序,以及如何定义模型和 seed 文件。通过这些步骤,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将 Typesense 集成到 Rails 应用程序中,并利用其强大的搜索功能。 目前还没有评论,期待你的真知灼见! - 原文: [Intelligent Search in Rails with Typesense](https://avohq.io/blog/intelligent-search-in-rails-with-typesens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335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3355) - 作者: adrianthedev - 评分: 44 - 评论数: 5 - 发布时间: 2025-10-08 15:58:29 --- ## 在阳光下编程:使用 Daylight Computer 一年的体验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使用 Daylight DC-1 电脑在阳光下编程一年的体验,并对比了 Boox Tab Ultra。文章分享了作者的配置、使用场景以及两款设备的优缺点,为需要在户外或光线较强环境下工作的人提供参考。 作者提到,在阳光下工作能让他精力充沛,尤其是在北欧地区,光照时间有限,因此他一直在寻找适合在阳光下使用的设备。他的配置包括 Daylight DC-1、8BitDo 机械键盘、Termux 终端模拟器以及 SSH、tmux 和 Neovim。对于简单的编程任务,他直接在本地 Termux 环境中进行,而对于更复杂的任务,则通过 SSH 连接到工作站。 Daylight DC-1 采用“Live Paper”显示屏,在阳光下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但作者也指出了它的一些缺点,例如蓝牙连接问题和屏幕反光。相比之下,Boox Tab Ultra 的 E-Ink 显示屏在阅读方面更胜一筹,但刷新率和残影使其在打字和绘图方面表现不佳。作者总结说,这两款设备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使用场景。他还提到,未来可能会尝试更大的 E-Ink 显示器作为工作站的辅助屏幕。 评论区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讨论。有人分享了自己 DIY 的户外笔记本电脑,使用旧的 Dasung E-Ink 显示器和 Latte Panda SBC。还有人分享了在阳光下使用 Macbook 编程的经验,建议使用亮色模式并最大化屏幕亮度。另一些人则推荐了 iPad Pro 和 Macbook Pro 的组合,认为它们在户外也能提供良好的编程体验。还有人提到了 Termux 的局限性,以及使用 SSH 连接到 Linux 服务器的必要性。总的来说,评论区提供了更多关于户外编程的解决方案和经验分享。 - 原文: [Programming in the Sun: A Year with the Daylight Computer](https://wickstrom.tech/2025-10-10-programming-in-the-sun-a-year-with-the-daylight-computer.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509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5098) - 作者: ghuntley - 评分: 119 - 评论数: 37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7:51:13 --- ## 合成孔径雷达自动对焦与校准 本文主要探讨了无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自动对焦和校准技术,重点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无人机SAR的新型自动对焦算法,并描述了适用于非线性轨迹无人机SAR的天线方向图归一化和极化校准方法。 文章首先介绍了雷达信号的基础知识,包括SAR图像的形成几何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记录多个位置的雷达测量数据来形成雷达图像。然后,详细解释了SAR图像的形成过程,即如何利用匹配滤波将雷达测量数据转换为雷达图像,以及参考信号在图像形成中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位置误差对SAR图像质量的影响,指出即使是很小的位置误差也会导致图像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广义相位梯度自动对焦(PGA)算法,这是一种常用的SAR自动对焦算法,旨在从SAR图像和雷达数据中估计雷达位置的误差。 文章深入探讨了PGA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如何估计相位梯度、如何校正相位误差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天线方向图归一化和极化校准的问题,这些都是提高无人机SAR图像质量的重要步骤。通过对这些技术的详细介绍,文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无人机SAR自动对焦和校准的视角。 - 原文: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utofocus and calibration](https://hforsten.com/synthetic-aperture-radar-autofocus-and-calibration.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230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2300) - 作者: nbernard - 评分: 131 - 评论数: 7 - 发布时间: 2025-10-08 13:11:33 --- ## Wi-Fi 速度至上是否适得其反? 这篇文章探讨了当前 Wi-Fi 行业对速度的过度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反而降低了用户的整体体验,尤其是在响应性和可靠性方面。文章指出,消费者和厂商对速度的片面追求,导致了 Wi-Fi 设备默认使用过宽的信道,从而增加了干扰,降低了网络效率。 文章首先指出,在企业级 Wi-Fi 网络中,专业人士通常会选择 20MHz 或 40MHz 的信道宽度,以获得最佳的整体体验。这是因为企业网络通常覆盖范围广,需要支持大量连接设备,而较窄的信道宽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可用信道,从而实现更好的信道复用,并避免来自邻近设备的干扰。然而,在家庭和小型企业 Wi-Fi 环境中,情况却有所不同。由于消费者普遍将速度视为 Wi-Fi 质量的唯一指标,因此设备制造商和 ISP 倾向于默认使用 80MHz 或更宽的信道宽度,以满足消费者对速度的期望。 文章进一步指出,频繁进行速度测试也会对 Wi-Fi 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由于 Wi-Fi 网络中存在“空中争用”现象,即同一信道上一次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通信,因此当一个设备进行速度测试时,会产生大量的流量,导致其他设备的延迟增加、抖动增大和丢包率上升。文章通过实验证明,当笔记本电脑通过 Wi-Fi 进行速度测试时,iPhone 的响应速度会明显下降,而当笔记本电脑通过有线连接进行速度测试时,iPhone 的响应速度则不会受到影响。 文章最后总结道,消费者、媒体和行业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响应性和可靠性才是 Wi-Fi 体验的最重要驱动因素,而不是速度。IEEE 802.11bn (Wi-Fi 8) 工作组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计划在新标准中更加注重提高可靠性、降低延迟和减少丢包率。此外,6 GHz 频段的可用性也将有助于在速度、响应性和可靠性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文章呼吁设备制造商和 ISP 停止追求最大吞吐量,转而关注 Wi-Fi 的响应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出色的家庭 Wi-Fi 体验。 - 原文: [Does our “need for speed” make our wi-fi suck?](https://orb.net/blog/does-speed-make-wifi-suck)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244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2444) - 作者: jamies - 评分: 219 - 评论数: 258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2:55:30 --- ## 新型生成模型:离散分布网络 (DDN)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名为离散分布网络 (DDN) 的新型生成模型,该模型已被 ICLR 2025 接收。DDN 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分层离散分布来近似数据分布,它具有简洁的原理和独特的属性。文章详细介绍了 DDN 的原理、训练方法(Split-and-Prune 优化算法)以及初步实验结果,展示了其零样本条件生成和独特的 1D 离散表示等特性。 DDN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生成多个离散样本点来拟合目标分布,包括连续分布。为了捕捉目标数据的更精细细节,DDN 从第一层生成的粗略结果中选择最接近 Ground Truth (GT) 的输出,然后将该选定的输出反馈到网络中作为第二层的条件,从而生成更类似于 GT 的新输出。随着 DDN 层数的增加,输出的表示空间呈指数级扩展,生成的样本也越来越接近 GT。这种分层离散分布的输出模式赋予了 DDN 独特的属性:更通用的零样本条件生成和 1D 潜在表示。 文章还介绍了 DDN 的训练过程和目标函数。DDN 模型由 L 层的离散分布层 (DDL) 组成。对于给定的层 l,输入是前一层选择的样本 x_{l-1}。该层生成 N 个新样本 x_{l,i},从中选择最接近当前训练样本 y 的样本 x_l 及其对应的索引 i。然后仅在选定的样本 x_l 上计算该层的损失 L_l。DDN 支持跨非像素域的零样本条件生成,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无需依赖梯度,例如使用黑盒 CLIP 模型的文本到图像生成。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 DDN 的原理、特点和优势,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DDN 的出现为生成模型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望在图像生成、风格迁移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原文: [Show HN: I invented a new generative model and got accepted to ICLR](https://discrete-distribution-networks.github.io/)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3669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36694) - 作者: diyer22 - 评分: 595 - 评论数: 78 - 发布时间: 2025-10-10 17:01:54 --- ## 使用 Mixedbread Search 探索美国国家艺术馆的艺术作品 Mixedbread Search 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自然语言搜索美国国家艺术馆超过 50,000 张公共收藏的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或短语,例如“花卉画作”、“风景木刻”或“古代硬币”,来查找相关的艺术作品。 该工具的核心在于语义搜索技术,旨在理解搜索查询的含义,而不仅仅是匹配关键词。这使得用户能够以更直观和自然的方式发现艺术品。例如,搜索“chill vibes sculpture”能够返回一组非常符合主题的结果,展示了该工具在艺术搜索方面的创新能力。 然而,一些用户也报告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某些搜索词(如“Waltz”)可能会返回不相关的结果(如厨房用具),这可能是因为艺术家姓名中包含该词。另外,对于某些艺术家(如 John Singer Sargent)的搜索效果不佳。 一些评论者分享了他们自己构建类似图像搜索引擎的经验,并提供了相关的技术资源。其他人则推荐了其他类似的艺术品搜索工具,例如耶鲁大学的 lux.collections。 总体而言,Mixedbread Search 为探索艺术作品提供了一个有趣且便捷的途径。虽然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在艺术搜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一些用户建议,如果搜索结果能直接链接到美国国家艺术馆的对应页面,将会更加方便。此外,该工具在处理某些搜索查询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幽默结果。 - 原文: [Show HN: Semantic search over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https://nga.demo.mixedbread.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347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3471) - 作者: breadislove - 评分: 128 - 评论数: 32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4:33:25 --- ## 科技巨头市值蒸发:纳斯达克遭遇重挫 今天我们来聊聊科技股的大新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科技巨头们的市值大幅缩水,纳斯达克指数经历了自四月以来最严重的下跌。 具体来说,像英伟达(Nvidia)、亚马逊(Amazon)和特斯拉(Tesla)等公司的股价都下跌了大约 5%,直接导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 3.6%。这次下跌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特朗普总统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加剧了市场对贸易战的担忧。此外,市场也可能在消化近期科技股的强劲上涨,进行获利回吐。投资者们开始重新评估风险,将资金从高增长的科技股转向更安全的资产。宏观经济数据,比如通胀和利率,也在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总而言之,这次科技股的下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贸易紧张局势、获利回吐以及对宏观经济的担忧。 - 原文: [Tech megacaps lose $770B in value as Nasdaq suffers steepest drop since April](https://www.cnbc.com/2025/10/10/tech-megacaps-market-cap-mag-7.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945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49456) - 作者: rntn - 评分: 6 - 评论数: 4 - 发布时间: 2025-10-11 22:33:22 --- ## 1700 年孤儿海啸:北美地震的日本线索 本文档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专业论文,探讨了 1700 年发生的“孤儿海啸”,即在日本观测到但未伴随当地地震的海啸,并追溯其源头至北美洲西海岸的卡斯卡迪亚地区。该研究结合了地质学证据和日本历史记录,揭示了一次巨大的跨太平洋地震和海啸事件。 该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卡斯卡迪亚地区发现的巨大地震和海啸的地质迹象,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地区。这些地质证据,如淹没的森林和海啸沉积物,表明该地区过去曾发生过大地震。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日本的古代文献,这些文献记录了 1700 年 1 月发生的一次神秘海啸,该海啸袭击了日本沿海地区,造成了洪水和破坏,但没有当地地震的记录。这些记录详细描述了海啸的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为确定海啸的来源提供了关键线索。第三部分将日本的“孤儿海啸”与卡斯卡迪亚地震联系起来,并探讨了对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地震灾害的影响。通过分析海啸的传播时间和规模,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卡斯卡迪亚地区是海啸的源头,并估计了地震的震级和范围。 该研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结合地质学、历史学和地震学等领域的知识,才能全面了解地震和海啸的风险。此外,该研究还提醒人们关注卡斯卡迪亚地区的地震风险,并强调了加强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以减少未来灾害的影响。该论文的第二版对封面、前言和后记进行了修订,并进行了一些更正,还增加了一个后记。 - 原文: [The Orphan Tsunami of 1700 [pdf]](https://pubs.usgs.gov/pp/pp1707/pp1707.pdf)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2111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21114) - 作者: oliverkwebb - 评分: 9 - 评论数: 1 - 发布时间: 2025-10-09 06:02:51 --- ## 咖啡烘焙机的数字孪生:AutoRoaster AutoRoaster 是一个基于数据的咖啡烘焙机数字孪生项目,它模拟了 Kaleido M1 样品烘焙机的运行情况,并允许用户在浏览器中进行交互,就像使用真实的烘焙机一样。这个项目通过预测烘焙机和咖啡豆的物理特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实验平台。 该数字孪生允许用户调整咖啡豆的质量(50-200克),模拟添加咖啡豆的过程,并控制加热器功率和风扇速度。用户可以实时监控温度曲线和升温速率,从而更好地理解烘焙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该演示默认设置为埃塞俄比亚 Guji 咖啡豆,环境温度 24 摄氏度,预热温度 180 摄氏度,滚筒转速 60%。 这个项目对于咖啡爱好者和烘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咖啡烘焙的原理,并优化烘焙过程。它不仅可以用于实验和学习,还可以用于预测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烘焙结果。 评论区对 AutoRoaster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这个项目让他们回忆起了经营咖啡烘焙店的经历,并指出实际烘焙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环境因素,例如湿度、批次数量、豆温和水分等。也有人开玩笑说,他们超频了烘焙机,结果厨房没了。 还有评论者对作者的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和所需的数据表示感兴趣,甚至愿意付费学习。同时,有人建议作者开发一个“反向”功能,让用户绘制曲线并生成输入,以便与 Artisan 等软件配合使用。 一些评论者指出,该项目更准确的说法是“数字模型”而非“数字孪生”,因为真正的数字孪生需要与真实系统进行双向数据交互。另有人建议将廉价的爆米花机式烘焙机也纳入模型,因为这种烘焙机的可靠性较低,可能更能体现数字孪生的价值。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AutoRoaster 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 原文: [Show HN: A Digital Twin of my coffee roaster that runs in the browser](https://autoroaster.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312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3128) - 作者: jvkoch - 评分: 116 - 评论数: 32 - 发布时间: 2025-10-07 00:31:27 --- ## 探索 Lánczos 插值算法:原理、应用与优势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 Lánczos 插值算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图像缩放技术,与线性插值和三次插值相比,Lánczos 插值通常能产生更清晰、更少块状伪影的图像。文章旨在解释 Lánczos 插值的原理,并探讨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回顾了插值的基本概念,解释了如何通过在已知样本点之间“填充”数据来创建新的数据点。然后,文章将插值问题转化为卷积运算,这为理解 Lánczos 插值提供了数学基础。核心部分介绍了 sinc 函数,它是理想的插值函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文章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修改 sinc 函数来构建 Lánczos 插值核,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更好。Lánczos 插值通过使用加窗的 sinc 函数,在保持图像清晰度的同时,减少了振铃效应等伪影。文章还通过图示对比了不同插值方法的效果,展示了 Lánczos 插值在图像缩放方面的优势。 总的来说,Lánczos 插值是一种有效的图像缩放算法,它基于 sinc 函数,并通过加窗处理来优化其性能。该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需要高质量缩放效果的场景中。 - 原文: [Lánczos Interpolation Explained (2022)](https://mazzo.li/posts/lanczos.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7969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79694) - 作者: tobr - 评分: 142 - 评论数: 13 - 发布时间: 2025-10-05 15:49:29 --- ## GitHub Mutant:基于突变测试的自动化代码审查 Mutant 是一个利用突变测试来自动化代码审查的工具,旨在提供语义代码覆盖率。它通过引入小的代码变动(突变),然后运行测试来检验这些突变是否能被检测到,从而评估测试的有效性。 Mutant 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突变没有被任何测试发现,那么就可能意味着相关的代码没有被充分测试。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发现测试盲区,并提高测试的质量和覆盖率。它能够集成到现有的 CI/CD 流程中,为代码审查提供额外的保障。 Mutant 的主要功能包括:自动生成代码突变、执行测试套件、分析突变存活情况、生成报告,以及提供改进测试的建议。通过使用 Mutant,开发者可以更自信地进行代码更改,并减少潜在的 bug 引入。此外,Mutant 还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代码的测试覆盖情况,并制定更有效的测试策略。 该项目在 GitHub 上开源,拥有超过 2000 个 star 和 150 多个 fork,表明其在开发者社区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 原文: [Automated code reviews via mutation testing](https://github.com/mbj/mutant)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662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96625) - 作者: mooreds - 评分: 22 - 评论数: 5 - 发布时间: 2025-10-07 05:40:35 --- ## 分子马达如何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浪费 这篇《Physics》杂志的文章探讨了ATP合酶这种生物分子马达如何通过保持恒定转速来减少能量浪费。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以恒定速率转动这种马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微观波动引起的能量损失。 ATP合酶由两个旋转分子马达组成:Fo和F1。Fo嵌入在膜中,质子流驱动Fo的旋转,从而对F1中间的轴产生扭矩。F1的运动有助于将ATP的化学成分结合在一起,ATP是一种储存能量的分子,可用于细胞过程。为了研究这种机制,研究人员用人工马达代替了Fo,并以两种方式驱动F1的旋转:施加恒定扭矩或固定转速并改变扭矩。 实验结果表明,恒定转速模式比恒定扭矩模式效率更高。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恒定转速模式可以更好地平衡原子随机热运动产生的正负效应。这些波动可能会推动或阻碍旋转,但阻碍的波动造成的损害大于辅助的波动带来的好处。恒定转速模式更好地平衡了这些影响,因此效率更高。 这项研究表明,分子机器的一个普遍指导原则是:以恒定速度运行可以抑制随机波动的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浪费。研究人员还指出,类似的原则也适用于宏观马达:以稳定的速度驾驶汽车通常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突然刹车或加速通常会消耗额外的能量。 尽管恒定转速模式具有优势,但Fo是否采用这种策略尚不清楚。Fo与其细胞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有利于更复杂的驱动模式。未来的实验可能会通过在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中将Fo与F1结合起来,从而发现有关这种机械行为的新线索。 评论区里,有读者惊叹于人体内充满着微小的机械马达,它们不停地产生ATP。另一位读者则分享了ATP合酶的工作原理链接,并表示其工作方式非常巧妙。这些评论反映了读者对分子马达复杂性和生物系统效率的赞叹。 - 原文: [A molecular motor minimizes energy waste](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8/167)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771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17717) - 作者: lc0_stein - 评分: 26 - 评论数: 2 - 发布时间: 2025-10-09 00:09:08 ---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