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时前
|
|
|
## 今天 Hacker News 社区聊了啥? NO.20251019
今天的新闻有点意思!AI公司叫嚣要取代人类,这波操作是讽刺还是真野心?休斯顿热岛效应竟然跟废弃土地有关,看来城市规划还得重视绿化!还有,Kubernetes 如何扩展到 100 万节点?大神带你解锁 IPv6 的妙用!想DIY DNA测序?大佬教你卧室里就能搞定!还有Pebble智能手表竟然复活了?快来一起吃瓜,看看科技圈又在搞什么大新闻!

---
## Replacement.AI:人类不再必要?
Replacement.AI 声称他们制造的 AI 可以比人类更好、更快、更便宜地完成任何事情,目标是取代人类。他们认为,解决世界难题是无利可图的,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本身,因为人类会哭泣、犯错、需要休息,而且成本高昂。
这家公司自比 OpenAI、Anthropic、DeepMind、xAI 和 Meta,表示他们也在构建超人 AI 来取代你,只不过他们更诚实地承认这一点。他们也承认,专家们实际上并不知道如何控制超人 AI,或者如何阻止人们用它来做可怕的事情。但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不先构建出来,其他公司也会这样做,而他们有股东需要考虑。
Replacement.AI 还推出了首款产品 HUMBERT,这是一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大型语言模型,旨在取代人类在每个发展阶段的角色,为孩子们迎接后人类未来做好准备。HUMBERT 的功能包括育儿、深度伪造、成瘾性、浪漫关系以及降低批判性思维能力。
网站上还展示了一些用户对 HUMBERT 的评价,比如家长表示 HUMBERT 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玩 AI 工具,学生表示 HUMBERT 告诉他们该吃什么、看什么、买什么、想什么,甚至帮他们写推荐信。
## 评论区观点分析
评论区的观点褒贬不一。
* **讽刺与担忧:**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作品,是 AI 时代的“A Modest Proposal”。也有人对 AI 的发展方向表示担忧,认为应该解决“旧工作怎么办”的问题。
* **真实性质疑:** 有人对网站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这只是一个博客文章,只是抢注了一个吸引人的域名。
* **黑色幽默:** 有人觉得这个网站很搞笑,因为它揭示了一些真相。
* **AI 的未来:** 有人认为,超智能 AI 本质上是不朽的,如果它毁灭了我们,它将永远孤独地存在于已知的宇宙中。这种想法应该足以让它把我们留在身边。
* **效率工具:** 也有人认为,AI 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
- 原文: [Replacement.ai](https://replacement.ai)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09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095)
- 作者: wh313
- 评分: 205
- 评论数: 60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1:47:21
---
## 休斯顿废弃土地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德州农工大学研究发现
德州农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休斯顿的废弃土地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废弃土地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截然不同。这项研究利用无人机图像和卫星数据,详细分析了休斯顿不同区域的地表温度,揭示了废弃建筑和铺砌地面会显著提高地表温度,而植被覆盖的空地则有助于降低周围区域的温度。
研究发现,废弃建筑和铺砌地面会使地表温度升高高达 20 华氏度,而植被覆盖的空地则有助于降温。研究还强调,低收入社区往往缺乏树木和绿地,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更容易患上中暑和其他与高温相关的疾病。此外,混凝土和屋顶吸收的热量会持续到夜晚,增加了夜间患病的风险,并迫使家庭增加空调的使用,从而加剧了城市电网的压力。研究人员建议,通过小规模的干预措施,例如增加绿地和将废弃土地改造成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显著改善弱势居民的生活环境。休斯顿拥有大约 45,000 英亩的空地和 10,000 英亩的废弃建筑,有效管理这些土地可以作为一种气候适应工具,使户外环境更加安全。
评论区也引发了热烈讨论,有用户指出,居住在休斯顿北部森林覆盖区域,体感温度与市中心有显著差异,森林可以有效降低温度。还有用户认为,绿地不仅可以降低温度,还能带来平静感,美化环境,并减少犯罪。另有评论提到,德克萨斯州的高额房产税使得业主很难长期持有空置土地,因此许多土地被用于农业活动以降低税负。此外,还有用户指出,沥青路面也是导致城市高温的重要原因,使用“冷路面”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路面温度。有评论者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这些土地定义为“废弃”,土地所有者持有这些土地可能是一种长期的投资策略。
- 原文: [Abandoned land drives dangerous heat in Houston, Texas A&M study finds](https://stories.tamu.edu/news/2025/10/07/abandoned-land-drives-dangerous-heat-in-houston-texas-am-study-find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02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026)
- 作者: PaulHoule
- 评分: 36
- 评论数: 26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1:35:31
---
## Duck-UI:基于浏览器的 DuckDB SQL IDE
Duck-UI 是一款基于浏览器的 SQL IDE,专为 DuckDB 设计,旨在提供更便捷的数据库交互体验。它通过消除对后端的需求,以及避免使用 CLI 的不便,简化了用户操作流程,让用户能够更专注于数据分析本身。
Duck-UI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易用性,用户无需安装任何依赖,即可通过浏览器直接连接和查询 DuckDB 数据库。它特别适合那些希望快速上手 DuckDB,或者需要在没有本地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的用户。该工具避免了传统 CLI 的繁琐,并提供了图形化界面,使得 SQL 查询的编写和结果的查看更加直观。此外,由于 DuckDB 本身是无服务器的,Duck-UI 也继承了这一特性,简化了部署和维护工作。
评论区里,有人指出 DuckDB 已经内置了一个 UI,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更容易使用。也有人对 DuckDB 的未来发展表示乐观,特别提到了 DuckLake 和 DuckDB WASM 的潜力。还有人询问是否已有基于 DuckDB 构建的分析产品,以及是否可以与 FlightSQL 或 HTTP endpoints 集成。有人提到希望将该项目移植为 DuckDB 的本地 UI 替代品,因为官方UI并非开源。还有用户对 DuckDB 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表示赞赏。最后,有人询问 DuckDB 在跨多数据源查询时,是否会预先加载所有数据。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DuckDB 生态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同时也关注现有工具的改进和集成。
- 原文: [Show HN: Duck-UI – Browser-Based SQL IDE for DuckDB](https://demo.duckui.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45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453)
- 作者: caioricciuti
- 评分: 86
- 评论数: 26
- 发布时间: 2025-10-19 19:19:38
---
## 大型语言模型微调的回归
本文讨论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微调的兴衰,以及它为何可能再次受到关注。文章指出,曾经风靡一时的微调,由于LLM参数规模的爆炸式增长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又因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而重新焕发生机。
最初,微调是NLP领域的主流做法,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微调预训练的Transformer模型,快速取得优异成果。但随着模型参数从百万级跃升至千亿级,完全微调(FFT)的成本变得过于高昂。之后,LoRA等低成本微调方法的出现,以及prompt工程和RAG技术的进步,使得微调的必要性进一步降低。
然而,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GPU即服务平台的兴起降低了微调的门槛,开源模型的涌现提供了更多选择,以及prompt工程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都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微调的价值。微调不再仅仅是一种时髦的功能,而是成为一种战略手段,用于实现对模型的控制、差异化和嵌入式智能。Thinking Machines Labs的Tinker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专注于定理证明、化学推理等领域,并通过微调来提升模型性能。他们还分享了在LoRA微调方面的经验,建议将LoRA应用于所有线性模块,而不仅仅是注意力层。
总而言之,微调的回归并非偶然,而是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它代表着LLM应用从通用性向专业性的转变,以及企业对模型控制权的日益重视。
- 原文: [The case for the return of fine-tuning](https://welovesota.com/article/the-case-for-the-return-of-fine-tuning)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08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081)
- 作者: nanark
- 评分: 73
- 评论数: 27
- 发布时间: 2025-10-19 17:41:25
---
## 自制太阳能加热元件:从零开始组装指南
本文介绍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电加热元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无需电池、充电控制器或稳压器。
文章详细讲解了自制电阻加热元件的步骤,包括使用镍铬丝制作电路,并将其封装在砂浆层中。镍铬丝的长度和粗细决定了在特定电压下的电流,因此需要根据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和功率来调整电路尺寸,以优化热量产生。文章还解释了为什么要自制加热元件,相比商业加热元件,自制成本更低,且避免了内置温控器和电压不匹配等问题。通过将自制加热元件嵌入砂浆底座中,可以有效解决固定和防潮问题。
文章还介绍了电阻加热的原理,解释了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欧姆定律计算所需的电阻值。此外,文章还列出了所需的材料清单,包括镍铬丝、耐热电缆、热敏开关、热熔断器、建筑砂浆和瓷砖等。文章最后强调了计算镍铬丝长度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根据自己的太阳能电池板参数,制作出高效、安全的太阳能加热元件。
- 原文: [How to Assemble an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from Scratch](https://solar.lowtechmagazine.com/2025/10/how-to-build-an-electric-heating-element-from-scratch/)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95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958)
- 作者: surprisetalk
- 评分: 14
- 评论数: 6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1:25:25
---
## 网站应以人为本:抵制 AI 垃圾信息,回归人文价值
这篇文章探讨了在 AI 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对社交媒体上充斥的 AI 生成内容(例如虚假的猫咪视频)感到厌倦,并开始重新重视真实的人文价值。作者认为,人们最终会放弃充斥着限制、垃圾信息、算法操纵和耸人听闻内容的商业社交媒体。
文章指出,人们越来越难以分辨内容的真假,这种决策疲劳会让人感到厌烦。虽然 AI 在某些方面有所帮助,但也存在证据表明它会阻碍人们完成工作,人们会逐渐厌倦 AI 创造的海市蜃楼。作者预言,人工痕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昂贵。专业的作家和程序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 AI 生成的文字中,并确保软件的安全和效率。
文章还预测,社交网络将被更加分散的小型平台甚至非公开平台所取代。这可能会导致 IndieWeb 运动的两大原则——POSSE(Publish (on your) Own Site, Syndicate Elsewhere,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然后在其他地方联合发布)和 PESOS(Publish Elsewhere, Syndicate (to your) Own Site,在其他地方发布,然后在自己的网站上联合发布)——的复兴。作者鼓励大家将自己的网站作为单一的事实来源,先在那里发布内容,然后再分享到其他平台,或者将其他平台的内容拉回到自己的网站。尽管 POSSE 和 PESOS 都存在一些问题,但作者认为,为了控制自己创建的内容,这些尝试都是值得的。
由于没有评论内容,这里就不做评论分析了。
- 原文: [Websites Are for Humans](https://marcus-obst.de/blog/websites-are-for-human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48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484)
- 作者: freediver
- 评分: 4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2:40:47
---
## Xubuntu.org 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Reddit 上有用户发帖称 Xubuntu.org 疑似被入侵。由于 Reddit 阻止了对原始链接的访问,具体细节无法直接查看。不过,根据 Reddit 提供的报错信息,可能是由于网络策略阻止了访问请求。这通常发生在 Reddit 认为请求来自机器人或者违反了其服务条款的情况下。用户被建议登录账户、注册开发者凭据,或者检查 User-Agent 设置来解决问题。
用户 eth0up 提供了一个 Wayback Machine 的链接,但由于原始链接无法访问,也无法确认该链接的内容。另一位用户 BoredPositron 指出,Xubuntu 的博客今年也曾被入侵。这些信息都表明 Xubuntu 网站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用户在访问或下载相关资源时需要格外小心。建议用户在采取行动之前,进一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评论中,用户分享了对 Xubuntu 网站安全性的担忧。有人提到博客之前也出现过问题,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这些评论反映了社区对开源项目安全性的关注,以及及时披露和解决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 原文: [Xubuntu.org Might Be Compromised](https://old.reddit.com/r/Ubuntu/comments/1oa4549/xubuntuorg_might_be_compromised/)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36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4367)
- 作者: kekqqq
- 评分: 38
- 评论数: 2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2:25:45
---
## 改进 PixelMelt 的 Kindle Web Deobfuscator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改进 PixelMelt 的 Kindle Web Deobfuscator,该工具旨在帮助用户从 Amazon 下载已购买的无 DRM 保护的电子书。作者在 PixelMelt 的基础上,针对原方法中 OCR 识别错误和排版问题进行了改进。
PixelMelt 的原始方法通过模拟 Web 浏览器,下载 JSON 文件,重构混淆的 SVG 图像,并使用 OCR 提取文本。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仅适用于 amazon.com 站点,以及 OCR 在识别居中字符时容易出错,导致句点变成中点,逗号变成撇号等。此外,原始方法还在每行末尾强制换行,影响阅读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不再单独 OCR 字符,而是 OCR 整个页面。首先,提取 SVG 路径并将字符渲染为单色 PNG 图像,然后创建一个与页面尺寸相同的空白 PNG 图像。接着,根据 JSON 文件中的字体大小信息调整字符大小,并将字符粘贴到空白页面上。最后,使用 Tesseract 5 OCR 引擎识别页面上的文本,并生成 TXT、HTML 或 PDF 格式的输出。
虽然这种方法在正文排版方面有所改进,但标题可能会出现倾斜。同时,粗体和斜体得以保留,但链接和图像会丢失。OCR 仍然存在一些错误,例如遗漏脚注的上标数字,单词之间粘连,以及无法识别粗体和斜体等。此外,图像无法下载,且 OCR 无法识别语义信息,导致章节标题和脚注与正文的呈现方式相同。布局也较为扁平,无法保留缩进等格式。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但该方法为那些被困在 Amazon 生态系统中的电子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放途径。作者也提到,他个人更倾向于从 Kobo 购买电子书,因为 Kobo 的 DRM 更容易绕过。
- 原文: [Improving PixelMelt's Kindle Web Deobfuscator](https://shkspr.mobi/blog/2025/10/improving-pixelmelts-kindle-web-deobfuscator/)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64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642)
- 作者: ColinWright
- 评分: 36
- 评论数: 7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0:11:58
---
## 探索均衡器(EQ)的奥秘:Posy带你深入了解音频处理
Posy发布了一个关于各种均衡器的视频,从简单的低音增强按钮到高级工作室校正,视频旨在全面介绍均衡器的各种形式和用途。
视频详细解释了均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音频的音色和频率响应。视频通过生动的视觉演示,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均衡器,例如参数均衡器、图形均衡器等,及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视频还探讨了均衡器在音乐制作、混音和母带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均衡器来改善音频质量和创造独特的声音效果。此外,视频还涉及了一些高级均衡技术,例如相位校正和动态均衡,帮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音频处理的复杂性。
评论区里,观众们对Posy深入浅出的讲解表示赞赏,许多人表示通过这个视频对均衡器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人幽默地提到Posy还没来得及置顶评论提醒大家戴耳机,也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为了Posy的鼠标光标而来,却被均衡器的视觉呈现深深吸引。 还有观众分享了自己使用均衡器的经验和技巧,讨论了均衡器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应用。总的来说,评论区气氛活跃,大家积极互动,共同探讨音频处理的乐趣。
- 原文: [EQ: A video about all forms of equalizer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At95PrwL4)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634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6349)
- 作者: robinhouston
- 评分: 212
- 评论数: 59
- 发布时间: 2025-10-18 18:51:02
---
## 纽约 Billionaires' Row 上的高楼出现裂缝,谁之过?
纽约时报报道了位于 Billionaires' Row 的 432 Park Avenue 这座超高层豪华公寓大楼出现结构性问题,包括裂缝和电气问题,住户为此支付了高昂的维修费用。文章指出,这座大楼在建成后不久就出现了各种问题,包括电梯故障、漏水和噪音等。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楼的承重外墙也出现了新的裂缝,这引发了人们对其结构安全的担忧。开发商 CIM Group 和 Macklowe Properties 以及设计和施工团队被认为是主要责任方。文章还暗示,开发商可能为了追求“艺术愿景”而忽视了工程现实,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该建筑建成仅几年,就面临着高达 1 亿美元的维修费用,这让人们对其长期价值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文章还提到了纽约市对建筑物外墙的严格检查制度,这或许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评论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观点展开:
* **质疑开发商和设计团队的责任:** 许多评论认为开发商和设计团队应该为这些问题负责,他们为了追求利润或“艺术愿景”而牺牲了工程质量。
* **关注建筑质量和安全问题:** 评论中表达了对建筑质量和安全性的担忧,尤其是外墙裂缝的问题,有人担心它无法承受下一次飓风的袭击。
* **对富人阶层的嘲讽:** 一些评论带有嘲讽的意味,认为这些问题只是富人之间的问题,不值得同情。
* **探讨问题根源:** 有评论猜测问题可能与混凝土的成分或地基有关,并质疑上市公司是否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建筑安全。
* **提供相关信息:** 有评论分享了相关视频和非付费墙链接,方便读者了解更多信息。
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432 Park Avenue 大楼的问题表达了担忧和质疑,并对开发商、建筑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原文: [A Tower on Billionaires' Row Is Full of Cracks. Who's to Blame?](https://www.nytimes.com/2025/10/19/nyregion/432-park-avenue-condo-tower.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71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711)
- 作者: danso
- 评分: 39
- 评论数: 21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0:36:17
---
## OpenAI 研究员 GPT-5 数学突破乌龙事件
OpenAI 的研究人员最近在 X 平台上宣称 GPT-5 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随后因社区的批评而撤回了这一说法。 这次事件引发了关于 AI 能力以及研究人员宣传方式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 OpenAI 的一位经理在推特上宣称 GPT-5 找到了 10 个以前未解决的 Erdős 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另外 11 个问题上取得了进展。 然而,数学家 Thomas Bloom 立即指出,所谓的“未解决”只是指他个人不知道解决方案,并非这些问题实际上没有答案。 实际上,GPT-5 只是找到了 Bloom 错过的现有研究。
Deepmind 的 CEO Demis Hassabis 批评这次事件“令人尴尬”,Meta AI 首席科学家 Yann LeCun 也指出 OpenAI 夸大了自己的能力。 尽管相关推文已被删除,研究人员也承认了错误,但这次事件加剧了人们对 OpenAI 在宣传方面的质疑。
文章指出,这次事件的真正价值在于 GPT-5 在文献综述方面的潜力。 数学家 Terence Tao 认为,AI 在数学领域最有价值的应用不是解决难题,而是加速文献搜索等繁琐的任务。 他还表示,生成式 AI 可以帮助“工业化”数学,加速该领域的发展。 然而,人类的专业知识对于审查、分类和安全地将 AI 生成的结果整合到实际研究中至关重要。
## 评论区观点分析
评论区对 GPT-5 在研究中的作用持有不同看法。 一位评论者认为 GPT-5 提供的文献综述是“高度令人信服的伪造品”,并分享了自己在使用 AI 查找工程相关数学资料时的负面体验,认为 AI 经常给出错误信息。 另一位评论者则认为,考虑到 OpenAI 研究人员推文的上下文,他们的说法最多只是模棱两可,并非有意误导。 这表明人们对 AI 在研究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存在争议,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 AI 工具时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
- 原文: [OpenAI researcher announced GPT-5 math breakthrough that never happened](https://the-decoder.com/leading-openai-researcher-announced-a-gpt-5-math-breakthrough-that-never-happened/)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48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482)
- 作者: Topfi
- 评分: 187
- 评论数: 115
- 发布时间: 2025-10-19 19:30:17
---
## Pebble 重返 iOS 和 Android 平台
Pebble 智能手表正式回归,现在可以在 iOS 和 Android 设备上下载使用,并且兼容新旧款 Pebble 设备。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经过 13 年,Pebble 仍然能够像以前一样正常工作,这在其他科技产品中是罕见的。
Pebble 的回归让许多老用户感到兴奋,他们可以重新体验这款经典智能手表的功能。目前,虽然健康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但其他功能基本可用。 值得一提的是,Pebble 的底层通信库是开源的,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轻松地添加新功能和修复 bug。
对于那些有兴趣为 Pebble 开发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官方提供了 SDK、教程和示例。 这为 Pebble 平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手表的功能。
评论区里,用户们表达了对 Pebble 回归的惊喜和喜悦。有人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自己的 Pebble 手表已经用了 13 年。 也有人分享了自己使用 Pebble Time 的体验,并表示虽然健康功能还在完善中,但其他功能都运行良好。
此外,还有用户分享了 Pebble SDK 的链接,鼓励开发者为 Pebble 平台贡献力量。 当然,也有用户分享了自己当年购买 Pebble 手表时遇到的售后问题,但总体来说,评论区对 Pebble 的回归持积极态度。 大家都期待着 Pebble 在未来能够带来更多惊喜。
- 原文: [Pebble is officially back on iOS and Android](https://twitter.com/ericmigi/status/1979576965494710564)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59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3591)
- 作者: vlod
- 评分: 63
- 评论数: 8
- 发布时间: 2025-10-19 20:00:11
---
##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
本文主要介绍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杨振宁先生与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因此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齐名。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家人迁居清华园。他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1966年,他被聘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讲座教授。1997年起,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1999年成为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为现代物理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逝世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 原文: [Chen-Ning Yang, Nobel laureate, dies at 103](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10/18/WS68f3170ea310f735438b5bf2.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522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5229)
- 作者: nhatcher
- 评分: 259
- 评论数: 64
- 发布时间: 2025-10-18 13:47:14
---
## JupyterLab 文档时间线功能:探索文档历史版本
JupyterLab 引入了一个新的文档时间线组件,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跟踪和管理文档的修改历史,尤其是在多人协作环境中。这个功能通过在状态栏中添加一个时间线滑块,让用户能够轻松浏览、比较和恢复文档的不同版本,适用于包括 Notebook、文本文件以及 JupyterCAD 模型在内的多种文档类型。
该时间线组件基于 Jupyter Collaboration 扩展,该扩展利用 Yjs 框架(一种 CRDTs 的实现)实现实时协作。时间线功能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技术:一是能够“fork”文档历史,以便在不改变当前文档状态的情况下查看历史版本;二是 PyCRDT 中实现了 Undo/Redo 操作,允许用户在文档历史中前进和后退。
当用户拖动时间线滑块时,系统首先会“fork”文档,创建一个新的分支,用户在这个分支中可以安全地浏览和修改历史版本。Undo manager 允许用户撤销或重做一系列更改,确保在时间线中导航时不会丢失任何信息。用户可以选择将特定时间戳的版本恢复为文档的当前状态,从而将历史版本合并回主文档。
这个时间线功能与 JupyterCAD 等工具无缝集成,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直观且灵活的方式来管理文档历史,方便用户进行实验、迭代和回顾。通过这个时间线功能,用户可以自信地尝试不同的版本,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可逆的,并且不会丢失任何进度。
- 原文: [Jupyter Collaboration has a history slider](https://blog.jupyter.org/exploring-a-documents-timeline-in-jupyterlab-6084f96db263)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6358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63589)
- 作者: fghorow
- 评分: 40
- 评论数: 10
- 发布时间: 2025-10-13 08:50:45
---
## 英国发现巨型恐龙足迹:揭示侏罗纪时期的“恐龙高速公路”
英国牛津郡的采石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足迹群,揭示了 1.66 亿年前地球上漫游的巨型动物的史前生活。这个被埋藏在数吨岩石下的“恐龙高速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足迹之一,让古生物学家得以追随这些巨兽的足迹。
在采石场的挖掘工作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属于蜥脚类恐龙(可能是 Cetiosaurus)的大型足迹。这些四足、长颈、食草动物身长可达 18 米。除了蜥脚类恐龙的足迹外,还发现了由一种名为 Megalosaurus 的两足食肉恐龙留下的较小足迹。这些生物长达 9 米,留下了独特的三趾印记。这些足迹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了解恐龙的运动方式、互动方式,以及它们是单独行动还是成群结队提供了重要信息。通过分析这些足迹,科学家们可以重建恐龙的行为,并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对足迹的分析表明,蜥脚类恐龙的移动速度并不快,大约相当于人类快走的速度。
这些足迹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需要一种“金发姑娘效应”:沉积物必须具有合适的稠度、类型和环境,才能形成足迹,并在阳光下烘烤硬化,然后被沉积物覆盖。在侏罗纪时期,牛津郡的环境与今天截然不同。当时,英国位于更靠近赤道的地区,被一片浅热带海洋覆盖。
评论区的一些观点:
* 有人质疑恐龙的存在,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骗局,类似于英国历史上为了促进旅游业而制造的尼斯湖水怪和麦田怪圈等事件。
* 有人将此发现与登月事件相提并论,暗示两者都可能是伪造的。
总的来说,评论区对这一发现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可能是一个为了吸引游客而设计的骗局。但无论如何,这项发现无疑为我们了解恐龙时代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 原文: [How one of the longest dinosaur trackways in the world was uncovered in the UK](https://www.bbc.co.uk/news/resources/idt-5f8c77b0-92bc-40f2-bf21-6793abbe5ff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7726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77266)
- 作者: 6LLvveMx2koXfwn
- 评分: 37
- 评论数: 3
- 发布时间: 2025-10-14 15:44:56
---
## 软件部门的问责问题:如何定义才能避免被业务伙伴定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软件部门如何定义自身的问责制,以避免被业务伙伴所左右。作者以其在 OpenSesame 担任工程副总裁以及之前作为顾问的经验为基础,分享了在创业型公司中构建软件产品的独特视角。
文章首先强调了背景的重要性,指出不同公司的情况各异,因此建议读者根据自身情况借鉴文中的观点,而不是盲目照搬。作者还声明了文章内容的原创性,并幽默地提到了 AI 在美化演示文稿方面的应用。随后,作者引用了 LP Hartley 的名言“过去是一个异国:他们在那里做不同的事情”,并结合剑桥大学的历史,引出了文化遗产研究的概念,强调我们对过去的理解会受到当今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作者用中世纪僧侣绘制大象的例子,说明了我们的偏见会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解读。这些图画并非旨在真实地描绘大象,而是为了传递道德教训。因此,如果我们嘲笑这些图画,就可能陷入了偏见的陷阱。作者将这一观点与他在教授极限编程(XP)时的观察联系起来,发现资深开发者往往比初级开发者更难学习 XP,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先入之见。文章还提到了微软在早期采用 XP 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测试驱动开发等实践的普及。
总而言之,作者旨在提醒读者,我们的经验和偏见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解读,因此在学习和应用新的方法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 原文: [The Accountability Problem](https://www.jamesshore.com/v2/blog/2025/the-accountability-proble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167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1678)
- 作者: FrancoisBosun
- 评分: 100
- 评论数: 40
- 发布时间: 2025-10-19 10:22:53
---
## CONTENTdm:植物根系图的数字化收藏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名为CONTENTdm的在线资源,它提供了一个植物根系图的数字化收藏。这些图像展示了各种植物的根系结构,揭示了植物地下部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图并非实地挖掘后截取,而是基于对特定植物个体的测量数据绘制而成。
该收藏包括各种植物的根系图,例如蒲公英、旋花、松树和橡树。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特定植物的名称来查找相关的图像。这些图像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和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有人甚至将植物的根系比作知识体系,地上部分是可见的应用,而根系则是支撑应用的底层知识。
评论区里,大家对这个资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人分享了之前关于这个主题的讨论链接,也有人开玩笑说自己一直以为能完整拔出蒲公英。有人将植物的根系与软件开发中的知识体系进行类比,认为地上的部分是用户看到的应用,而地下的根系则是开发者所需要的知识。还有人表示梦想中的工作就是挖掘和绘制植物的根系。另一些人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认为河流也可能像树一样,在海洋中拥有分层的根系结构。最后,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植物各部分功能的根本性问题,引发了对植物生命周期的思考。
- 原文: [Root System Drawings](https://images.wur.nl/digital/collection/coll13/search)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739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7394)
- 作者: bookofjoe
- 评分: 381
- 评论数: 74
- 发布时间: 2025-10-18 21:52:24
---
## 低于2000美元完成DNA测序:一次卧室里的DIY尝试
本文讲述了作者和朋友们如何使用低成本设备,在卧室里进行DNA测序的实验。他们使用Oxford Nanopore测序仪,结合自制设备和简易流程,尝试将10ml血液转化为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虽然最终结果因覆盖率和污染问题不尽如人意,但这次尝试证明了个人DNA测序的可行性,总成本约为1100美元。
文章回顾了DNA测序的三个时代:Sanger法时代(非常缓慢)、Illumina时代(并行化)和单分子测序时代。他们选择了单分子测序方法,使用Oxford Nanopore MinION入门套件,配合亚马逊购买的迷你离心机、电热水壶等简易设备,降低了实验成本。
实验过程包括获取血液样本、提取DNA和使用Nanopore读取碱基对。作者详细描述了血液样本采集的困难,以及如何使用Zymo DNA提取试剂盒分离DNA。最后,他们将准备好的DNA注入MinION流动池,通过USB连接电脑,使用MinKNOW软件实时读取数据。
尽管测序结果显示,DNA覆盖率仅为13%,且存在细菌污染,但作者仍然认为这次实验是有意义的。他们以较低的成本测序了部分人类基因组,为未来的个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 评论区观点分析
评论区主要围绕测序技术和商业应用展开讨论。
* **savrajsingh** 推荐了mynucleus.com提供的低价全基因组DNA测序服务,强调其无需抽血,且提供疾病风险评估和遗传预测等功能,并声称符合SOC2 + HIPAA标准。
* **teekert** 认为目前仍处于“合成测序”时代,Nanopore测序技术因其高错误率,尚未在临床测序中广泛应用。他强调,虽然合成测序需要将基因组分割成小片段,并基于参考基因组进行重建,但其准确性更高。
- 原文: [How to sequence your DNA for <$2k](https://maxlangenkamp.substack.com/p/how-to-sequence-your-dna-for-2k)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997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9970)
- 作者: yichab0d
- 评分: 212
- 评论数: 89
- 发布时间: 2025-10-19 03:58:25
---
## 古老 Windows 的视频截图“巫术”:Paint 中播放的视频
本文讨论了在旧版本 Windows 中,用户在 Paint 中打开视频截图时,视频竟然能够播放的奇特现象,并解释了其背后的技术原理。
文章指出,这种现象并非魔法,而是利用了早期 Windows 视频播放的一种特殊技术:颜色键控(chroma-keying),俗称“绿幕”技术。当时的媒体播放器并不直接将视频像素渲染到屏幕上,而是先在视频区域绘制纯绿色,然后将视频像素渲染到一个与显卡共享的图形表面。接着,播放器会指示显卡,当遇到即将写入屏幕的绿色像素时,用共享图形表面上的对应像素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有几个优点。首先,共享图形表面可以拥有与用户主显示器不同的像素格式,从而避免了像素格式转换的需求。其次,可以直接更新共享图形表面的内容,而无需经过完整的绘制周期,这使得从后台线程以每秒 60 帧的速度更新视频成为可能,即使 UI 线程繁忙或迟缓也能正常工作。更进一步,使用两个共享图形表面(一个用于当前帧,一个用于下一帧)并在垂直消隐期间切换,可以实现无撕裂的全屏更新。
## 评论区观点分析
目前没有评论区内容,因此无法进行分析。
- 原文: [When you opened a screen shot of a video in Paint, the video was playing in it](https://devblogs.microsoft.com/oldnewthing/20251014-00/?p=11168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0998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09986)
- 作者: birdculture
- 评分: 357
- 评论数: 63
- 发布时间: 2025-10-17 03:57:41
---
## Turbo 如何监听 Turbo Streams?
本文深入探讨了 Turbo 如何在表单提交和常规 `fetch` 请求中监听和处理 Turbo Streams,揭示了其背后的机制。理解这些机制能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扩展 Turbo 的行为。
当 Turbo 启动时,它会监听 `submit` 事件,拦截表单提交,并使用 `fetch` API 将表单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关键在于,Turbo 会在请求头部的 "Accept" 字段中添加 `text/vnd.turbo-stream.html` MIME 类型,告知服务器可以返回 `<turbo-stream>` 元素。服务器如果希望返回 Turbo Streams,则需要在响应头部设置 `Content-Type: text/vnd.turbo-stream.html`。
Turbo 还会监听 `turbo:before-fetch-response` 事件,在 `fetch` 请求完成后检查响应是否为 Turbo Stream 响应。如果是,它会将响应添加到 DOM 中。当 `<turbo-stream>` 元素被添加到 DOM 时,会触发预定义的 JavaScript 代码,执行 stream 中指定的操作(例如 "append"、"prepend"、"remove" 等)。服务器可以在单个响应中返回多个 `<turbo-stream>` 元素,所有操作将依次执行。
对于常规的 `fetch` 请求,需要手动更新 "Accept" 头部以请求 Turbo Streams。Rails 中的 `@rails/request` 库可以方便地实现这一点,并自动将 Turbo Stream 响应添加到 DOM 中。如果服务器在成功的 Turbo stream 表单提交后返回普通的 HTML,Turbo 将会抛出一个错误。Turbo 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重定向,而不是直接渲染 HTML。
总而言之,Turbo 通过拦截表单提交并添加特定的头部来告诉服务器返回 Turbo Streams。然后,它将服务器的响应添加到 DOM 中,并自动执行每个 Turbo Stream 元素预定义的行为,从而实现应用程序的更新。文章还提到了服务器可以通过 WebSockets 向客户端发送 Turbo Streams,而无需客户端发起单独的请求。
- 原文: [How does Turbo listen for Turbo Streams](https://ducktypelabs.com/how-does-turbo-listen-for-turbo-stream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7362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73626)
- 作者: sidk_
- 评分: 75
- 评论数: 8
- 发布时间: 2025-10-14 05:39:15
---
## 开放社交网络的重要性
本文探讨了在当今社会,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为何至关重要。文章指出,在政府权力日益集中、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由少数公司控制的中心化社交媒体存在诸多问题,而开放社交网络能够提供更安全、更自由的信息交流空间。
文章首先回顾了作者在构建开放社交网络平台 Elgg 和 Known 的经验,以及在 Matter Ventures 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的经历。随后,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包括政府的威权主义倾向、对特定群体的歧视和监控,以及社交媒体公司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文章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但这些平台却受到商业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信息审查和偏见。文章还引用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例如美国政府对移民的强硬政策、对巴以冲突的立场,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对某些言论的限制。作者认为,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以保障言论自由、促进信息流通,并抵抗潜在的压迫。开放社交网络能够让用户掌握更多控制权,避免受到中心化平台的审查和操纵。
文章并未提供评论区内容,因此无法对评论观点进行分析。
- 原文: [Why the open social web matters now](https://werd.io/why-the-open-social-web-matters-now/)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8399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83999)
- 作者: benwerd
- 评分: 193
- 评论数: 117
- 发布时间: 2025-10-15 03:50:57
---
## 缓解耳鸣的神经调节器:一个免费的耳鸣掩蔽器
本文介绍了一个名为“Tinnitus Neuromodulator”的免费耳鸣掩蔽器,它通过产生特定的声音来帮助用户缓解耳鸣症状。用户分享了他们使用该工具的积极体验,包括减轻头痛、降低耳鸣音量、改善睡眠和提高注意力。这个工具不仅仅是掩盖耳鸣,更像是将耳鸣融入一种可以接受的声音环境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移除耳机后耳鸣会暂时消失。
许多用户表示,这个神经调节器能够有效地转移他们对耳鸣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精神和放松。一些用户提到,在使用该工具一段时间后,耳鸣的感知明显降低,甚至在摘下耳机后也能感受到短暂的平静。有人将其比作“魔法”,因为它能显著减轻耳鸣带来的困扰,提升生活质量。还有用户指出,相较于昂贵的商业耳鸣治疗方案,这个免费工具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自然的方式来管理耳鸣。甚至有人发现它有助于缓解焦虑,从而间接改善了耳鸣症状。
评论区里,用户们分享了各自使用这款神经调节器的体验。许多人表示它能有效缓解耳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甚至暂时消除耳鸣。有人觉得它像“魔法”一样神奇,有人则认为它比昂贵的商业治疗方案更有效。当然,也有少数用户表示效果不佳,甚至感到不适。总的来说,评论反映了这款工具对不同人群的有效性存在差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耳鸣缓解方案。
- 原文: [Tinnitus Neuromodulator](https://mynoise.net/NoiseMachines/neuromodulationTonesGenerator.php)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839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8391)
- 作者: gjvc
- 评分: 343
- 评论数: 217
- 发布时间: 2025-10-19 00:08:10
---
## GoGoGrandparent 招聘后端和全栈工程师
GoGoGrandparent 是一家 YC S16 孵化的公司,目前正在招聘后端和全栈工程师。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GoGoGrandparent 公司的招聘信息,并提供了两个 Jina AI 相关的链接,分别是用于自定义 URL 的 `r.jina.ai` 和用于搜索查询的 `s.jina.ai`。 此外,还提供了 Jina AI 阅读器的首页链接。
GoGoGrandparent 是一家通过技术连接老年人和按需服务的公司。 他们正在寻找有才华的工程师来帮助他们构建和维护他们的平台。 如果你对后端或全栈开发感兴趣,并且想为一家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司工作,那么 GoGoGrandparent 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Jina AI 提供的两个链接可能与 GoGoGrandparent 的业务相关,例如,他们可能使用 `r.jina.ai` 来跟踪用户点击,或者使用 `s.jina.ai` 来帮助老年人搜索信息。 Jina AI 阅读器可能被用于处理和理解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信息。
这篇文章比较简洁,主要目的是发布招聘信息并提供一些相关链接。 对于对 GoGoGrandparent 公司或 Jina AI 感兴趣的开发者来说,这些信息可能是有用的。
- 原文: [GoGoGrandparent (YC S16) Is Hiring Back End and Full-Stack Engineers](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1422)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142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31422)
- 作者: davidchl
- 评分: 1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10-19 09:00:42
---
## 拥抱电子元件的石英手表设计
这款手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大胆地展示了通常被隐藏的电子元件,设计灵感来源于命令行界面和计算机硬件。与传统石英表不同,它旨在拥抱数字美学,将电子元件直接暴露在表盘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科技感。
这款手表的设计理念是反传统的,它没有试图隐藏电子元件,而是将它们作为设计的一部分。设计者从命令行界面中汲取灵感,但评论者指出,简单地复制命令行符号可能与命令行界面本身所代表的紧凑、精确和极简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手表的软件部分,侧边按钮能触发文本的实时生成,让人联想到 ChatGPT。
评论区对这款手表的设计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硬件设计出色,但表盘设计糟糕,觉得像一个13岁刚接触 Linux 的人会设计的东西。也有人推荐了 Accutron 的手表,它们也展示了电路,同时展示了 Grand Seiko 精美的石英机芯。还有人建议使用透明的阻焊膜来突出铜线,让 PCB 布局看起来更酷。另有评论者分享了自己制作手表的经历,以及对这种类型项目的敬佩之情,赞赏其背后所体现的毅力。有人将其与机械镂空表相提并论,也有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制作更大尺寸数字手表的想法。总的来说,评论反映了对手表设计理念和具体实现方式的不同看法。
- 原文: [./watch](https://dotslashwatch.co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613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26130)
- 作者: shrx
- 评分: 370
- 评论数: 105
- 发布时间: 2025-10-18 17:55:06
---
## Immix 垃圾回收器:兼顾空间效率、快速回收和 Mutator 性能
Immix 是一种新型垃圾回收器,它属于 mark-region 家族,旨在同时实现空间效率、快速回收和 Mutator 性能,克服了传统垃圾回收器需要在这些目标之间进行权衡的局限性。传统的 semi-space、mark-sweep 和 mark-compact 垃圾回收器,往往只能兼顾其中两项指标。
Immix 的核心思想是将内存划分为连续的区域(region),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以粗粒度的块(block)进行分配和回收,否则使用更细粒度的行(line)。这种方法结合了 mark-region 和一种称为“opportunistic defragmentation”(机会性碎片整理)的技术,后者在单次扫描中混合了复制和标记。
文章指出,Immix 在 20 个基准测试中,总体应用性能平均提高了 7% 到 25%,优于现有的经典算法。在分代垃圾回收器中,Immix 在成熟空间(mature space)的表现与高度优化的分代垃圾回收器相媲美,甚至更好。例如,在 jbb2000 测试中,Immix 提升了 5%。
传统的垃圾回收策略主要有三种:sweep-to-free-list(例如 mark-sweep)、evacuation(例如 semi-space)和 compaction(例如 mark-compact)。Immix 则使用 sweep-to-region 策略,回收连续的空闲区域,从而实现连续分配。
机会性碎片整理技术旨在减少碎片,它混合了复制和标记,在一次遍历中完成。区域的大小决定了收集器的空间时间权衡。大的连续区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 Mutator 的性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收集成本,但空间效率较低,因为单个对象可能会占用整个区域。小的区域提高了空间效率,但增加了收集时间,降低了 Mutator 的性能,并且难以放置大型对象。
总而言之,Immix 通过其独特的 mark-region 架构和机会性碎片整理技术,为垃圾回收器的设计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能够在空间效率、回收速度和 Mutator 性能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 原文: [Immix: A Mark-Region Garbage Collector (2008) [pdf]](https://www.steveblackburn.org/pubs/papers/immix-pldi-2008.pdf)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7872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578721)
- 作者: djoldman
- 评分: 5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10-14 19:27:57
---
## K8s 扩展到 100 万节点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本文探讨了将 Kubernetes 集群扩展到 100 万个节点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作者在网络方面的解决方案。文章重点关注了 etcd 的可扩展性、kube-apiserver 的性能、网络、调度和资源管理等关键领域,并深入研究了网络配置以支持大规模集群。
文章指出,在 Kubernetes 中,网络面临的常见挑战包括 IP 地址空间、服务发现和网络策略。为了支持 100 万个节点,作者选择彻底且专门地使用 IPv6。IPv6 提供了巨大的地址空间,足以让每个 Pod 拥有自己的全局可访问 IP 地址。文章详细介绍了在 AWS、GCP 和 Vultr 等不同云提供商中使用 IPv6 的具体配置,包括如何处理每个节点获得的 IPv6 地址前缀,以及如何解决 IPv4-only 外部服务依赖的问题。作者还提到,由于防火墙解决方案难以支持 100 万个节点的 IPv6 前缀,因此并未在工作负载之间使用网络策略,而是依赖 TLS 和其他技术来保障安全。最后,文章还提到了 kube-apiservers 和 etcd 对 HTTP/2 和 gRPC 的支持,这些协议允许多个请求和流在单个 TCP 连接上进行多路复用。
总而言之,作者通过拥抱 IPv6,并针对不同云环境进行了适配,相对轻松地解决了大规模 Kubernetes 集群的网络问题。虽然放弃了细粒度的网络策略,但通过其他安全措施进行了弥补。这篇文章为希望扩展 Kubernetes 集群的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 原文: [K8s with 1M nodes](https://bchess.github.io/k8s-1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125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1252)
- 作者: denysvitali
- 评分: 251
- 评论数: 62
- 发布时间: 2025-10-17 06:04:57
---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