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前
|
|
|
## 今天 Hacker News 社区聊了啥? NO.20251030
今天这份科技日报信息量爆炸!从Python开发效率革命性的提升工具 uv,到AI语言模型惊人的可逆性突破,再到鼓励孩子从小投资的App创意,干货满满!更有 Azure 云服务大面积中断的反思、古人如何看待自己形象的趣味历史,以及用 Postgres 替代 Kafka 的深度探讨。想了解科技圈最新动态,提升技术认知,快来一探究竟吧!

---
## Ventoy:一款制作可启动 USB 盘的开源神器
Ventoy 是一款开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创建可启动的 USB 驱动器,支持 ISO、WIM、IMG、VHD(x) 和 EFI 文件。使用 Ventoy,你无需反复格式化磁盘,只需将镜像文件复制到 U 盘即可启动。
Ventoy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便捷性,用户可以一次性复制多个镜像文件,启动时 Ventoy 会提供一个启动菜单供用户选择。此外,它还支持在本地磁盘上浏览 ISO/WIM/IMG/VHD(x)/EFI 文件并启动它们。Ventoy 兼容 x86 Legacy BIOS、IA32 UEFI、x86_64 UEFI、ARM64 UEFI 和 MIPS64EL UEFI,并且对 MBR 和 GPT 分区样式提供同等支持。
Ventoy 具有广泛的操作系统兼容性,包括 Windows、WinPE、Linux、Unix、ChromeOS、VMware 和 Xen 等。官方已经测试了超过 1200 个 ISO 文件,并支持 Distrowatch.com 上 90% 以上的发行版。Ventoy 还提供 Ventoy Browser 功能,允许用户浏览本地磁盘上的镜像文件并启动。
VentoyPlugson 是一个动态配置插件,为 Ventoy 提供了强大的扩展能力。通过 VentoyPlugson,用户可以自定义启动菜单、设置密码保护、自动安装操作系统等。Ventoy 还支持安全启动,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证书来确保启动过程的安全性。
Ventoy 的安装和使用都非常简单,只需下载 Ventoy 的安装包,运行安装程序即可将 Ventoy 安装到 U 盘上。安装完成后,只需将镜像文件复制到 U 盘即可启动。Ventoy 还提供了详细的文档和教程,帮助用户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而言之,Ventoy 是一款非常实用且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创建可启动的 USB 驱动器,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启动方式。
- 原文: [Ventoy: Create Bootable USB Drive for ISO/WIM/IMG/VHD(x)/EFI Files](https://github.com/ventoy/Vento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6034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60340)
- 作者: wilsonfiifi
- 评分: 30
- 评论数: 8
- 发布时间: 2025-10-30 22:23:57
---
## 探究 987654321/123456789 的近似值现象及不同进制下的规律
这篇文章讨论了为什么 987654321/123456789 非常接近 8,并探讨了这种现象在不同进制下的表现。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即对于任何进制 b,将该进制下的所有数字按升序排列组成一个数,再按降序排列组成另一个数,这两个数的比值会接近于 b-2。
文章首先观察到 987654321/123456789 ≈ 8.0000000729。然后,作者探索了其他进制下的类似情况,例如六进制的 54321/12345,其结果接近于 4。接着,作者使用 Python 进行了验证,发现对于 _b_ > 2,降序排列的数除以升序排列的数,商总是 _b_ - 2,余数为 _b_ - 1。这意味着这个比例非常接近整数 _b_ - 2。
作者还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计算结果会精确地等于 _b_ - 2,这是因为浮点数的精度限制。当 _b_ 较大时,计算结果需要更多的位数才能精确表示,而浮点数只能提供有限的精度,因此结果会被截断为整数。
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 Python 脚本来验证这个规律,并解释了为什么使用脚本而不是数学证明。作者认为,程序可以作为对证明的补充,因为程序和证明可能会有不同的错误,而程序可以更明确地展示细节。
评论区里,大家也分享了很多有趣的发现。有人回忆起小时候玩计算器时发现的数字规律,比如数字键盘上的几何中心。还有人分享了 11 的倍数的有趣模式。有人指出 123456789 * 8 = 987654312,即末两位数字互换。也有人提问为什么 _b_ > 2 这个条件是必要的,并指出当 _b_ = 2 时,公式仍然有效。另一些评论则给出了更通用的解析证明,并将其与拉马努金常数联系起来。这些评论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 原文: [987654321 / 123456789](https://www.johndcook.com/blog/2025/10/26/98765432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1262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12620)
- 作者: ColinWright
- 评分: 207
- 评论数: 33
- 发布时间: 2025-10-26 23:22:16
---
## 纽约街道“幽闭恐惧症”感知评估
本文介绍了如何量化纽约城市街道的“幽闭恐惧症”感知,通过结合城市开放数据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衡量街道的拥挤程度和压迫感。文章详细阐述了评估街道“幽闭恐惧症”指标的方法,包括数据分割、引入“杂物”概念、权重分配以及交通流量估算等步骤。
文章首先利用纽约市开放数据中的人行道平面数据库,对人行道几何形状进行简化和分割,然后将街道上的各种“杂物”(如公交候车亭、垃圾桶、LinkNYC亭、长椅、自行车停车架、树木、报摊、停车计时器、脚手架、消防栓和街道标志)纳入考量。每种“杂物”都根据其占用空间的大小被赋予不同的权重,并通过空间连接将这些“杂物”与人行道上的点关联起来。为了估算人流量,文章使用了由Nexar公司提供的大规模众包行车记录仪数据,并借助YOLOv7-E6E对象检测模型来识别图像中的行人数量。结合人行道宽度数据,计算出每英尺人行道宽度上的行人数量,从而得出街道的拥挤程度。
文章也承认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例如缺少某些类型的街道“杂物”的数据,以及对“杂物”权重分配的简化处理。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为城市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和开发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城市街道的步行体验。通过量化街道的“幽闭恐惧症”感知,可以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减少拥堵、提升行人舒适度提供数据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和权重分配方法,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原文: [Estimating the Perceived 'Claustrophobia' of New York City's Streets (2024)](http://mfranchi.net/posts/claustrophobic-street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9649](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9649)
- 作者: jxmorris12
- 评分: 43
- 评论数: 18
- 发布时间: 2025-10-30 21:10:03
---
## Python 生态的革命:uv 工具横空出世
uv 被誉为近十年来 Python 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创新,它彻底简化了 Python 的安装、虚拟环境管理和依赖同步等繁琐流程。
uv 由 Astral 公司开发,该公司以开发 Ruff 等优秀的 Python 工具而闻名。uv 具有多项强大功能,包括安装 Python 版本、安装软件包、管理虚拟环境以及极速解决依赖冲突,这对于大型项目至关重要。uv 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性能,它以 Rust 编写,速度极快,并且几乎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或平台上运行。安装 uv 非常简单,不会干扰现有的 Python 安装。
uv 基于 `pyproject.toml` 文件管理 Python 项目的依赖,该文件是指定 Python 项目依赖的标准格式。通过 `uv init` 命令可以创建一个包含 `pyproject.toml` 文件的新项目。使用 `uv sync` 命令可以自动安装 Python 版本、将依赖安装到 `.venv` 目录中的虚拟环境,并创建一个 `uv.lock` 文件,用于精确保存每个已安装软件包的版本,从而确保团队成员可以完全复现 Python 环境。
uv 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运行脚本和工具,只需在命令前加上 `uv run`,它会自动选择正确的虚拟环境并运行命令。`uv add` 命令可以轻松添加依赖,并自动编辑 `pyproject.toml` 文件。`uv python pin` 命令可以将项目锁定到特定的 Python 版本,确保在不同机器上实现完全相同的 Python 安装。
`uv tool` 命令(别名 `uvx`)可以快速运行工具,而无需创建完整的虚拟环境。例如,`uvx ruff` 会自动下载并运行 Ruff 代码检查工具。`uvx` 命令还可以使用 `--with` 选项添加依赖,方便用户快速启动 IPython 会话或 Jupyter Lab 服务器。
)
- 原文: [Uv is the best thing to happen to the Python ecosystem in a decade](https://emily.space/posts/251023-uv)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140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1400)
- 作者: todsacerdoti
- 评分: 2000
- 评论数: 1125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2:57:29
---
## 用一个 HTML 文件构建鼓励孩子投资的 App
本文作者分享了如何用一个简单的 HTML 文件构建了一个 PWA 应用,旨在鼓励孩子从小开始了解投资,通过直观的方式让他们看到投资带来的收益。这个应用展示了每日、每周、每月的收益,以及总的投资余额,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复利的魔力。
作者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带显示屏的实体储蓄罐,但考虑到这会将储蓄和投资的概念混淆,而且需要额外的硬件成本,最终选择了用旧手机和简单的 HTML 应用来实现。这个应用可以安装在手机上,并吸附在冰箱上,作为一个实时的投资仪表盘。作者担任孩子们的“投资代理人”,设定合理的利率,让他们看到资金的增长。
这个应用的核心是一个 HTML 文件,但它实际上加载了 React 应用、PWA manifest 和 Tailwind CSS。用户可以在配置界面输入孩子的名字、投资金额、利率和开始日期,应用会自动计算并显示每日、每周、每月的收益和更新后的总余额。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从小理解投资和时间的关系,体会复利的威力,并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
评论区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赞赏作者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做法,认为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也有人指出,如果工资水平较低,即使懂得投资也难以实现财务自由。还有人认为,现在连孩子都开始接触投资,可能预示着市场过热。有人质疑作者将这个应用称为“plain html file”,因为它实际上使用了 React 和 Tailwind CSS。 还有人提醒作者,要小心不要让孩子只关注屏幕上的数字增长,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最后,有人提问作者,孩子们是否会经历熊市,看到他们的钱减少。
- 原文: [Show HN: In a single HTML file, an app to encourage my children to invest](https://roberdam.com/en/dinversiones.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842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8421)
- 作者: roberdam
- 评分: 90
- 评论数: 140
- 发布时间: 2025-10-30 18:39:21
---
## 面向 Agent 时代的 Fluid Storage:可分叉、临时和持久的基础设施
本文介绍了 Fluid Storage,一种新一代的存储架构,旨在为 Agent 提供更灵活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它结合了零拷贝分叉、真正的弹性以及同步复制等特性。
Fluid Storage 作为一个分布式块层,通过分离架构统一了这些特性。它结合了水平可扩展的 NVMe 支持的块存储、暴露写时复制卷的代理层以及使用户空间存储设备驱动程序,使 PostgreSQL 看起来像本地磁盘。这种架构实现了即时分叉和快照、自动扩展或缩小,以及零停机或过度配置。Fluid Storage 旨在解决传统弹性存储的局限性,例如扩展缓慢、容量浪费以及迭代受阻等问题。文章指出,当前的“弹性”基础设施并非真正弹性,并提出了“Fluid 时代”的概念,即存储能够像其服务的负载一样连续移动。Fluid Storage 的核心是一个分布式块层,通过分离架构统一了弹性、迭代和持久性。它将扩展和分叉视为标准操作,而非例外。
文章还探讨了构建 Fluid Storage 的动机,指出传统的云存储方案(如 Amazon EBS)在成本、扩展性能、弹性以及恢复等方面存在不足。EBS 按分配收费而非按使用收费,导致容量浪费。此外,EBS 卷在性能方面存在固定上限,并且扩展和收缩操作存在限制。这些限制促使 TigerData 构建了自己的 Fluid Storage 解决方案,旨在提供更高效、更灵活的存储服务,以满足 Agent 时代的需求。Fluid Storage 已经作为 Tiger Cloud 上免费数据库服务的默认底层存储。
- 原文: [Replacing EBS and Rethinking Postgres Storage from First Principles](https://www.tigerdata.com/blog/fluid-storage-forkable-ephemeral-durable-infrastructure-age-of-agent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848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8484)
- 作者: mfreed
- 评分: 41
- 评论数: 10
- 发布时间: 2025-10-29 23:49:18
---
## 深入理解 JavaScript 中的 NaN:非数字的数字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 JavaScript 中 `NaN` 的概念,解释了它为何被归类为 "number" 类型,以及它在比较中表现出的特殊行为。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正确地检测 `NaN` 值,并区分了 `isNaN()` 和 `Number.isNaN()` 这两个方法的不同用法。
`NaN` 在算术表达式中具有传染性,任何与 `NaN` 进行运算的结果都将是 `NaN`。 更奇怪的是,`NaN` 与任何值的比较,包括自身,都会返回 `false`,这使得直接使用 `NaN == NaN` 或 `NaN === NaN` 来判断一个值是否为 `NaN` 是不可靠的。文章解释说,`NaN` 之所以被定义为 number 类型,是为了在计算中充当错误状态,避免引起不可预测的结果。如果 `NaN` 等于自身,`NaN / NaN` 可能会错误地返回 `1`,从而掩盖了错误。
文章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正确检测 `NaN`。虽然 `typeof` 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值是否为 number 类型,但它无法区分 number 和 `NaN`。因此,文章推荐使用 `isNaN()` 和 `Number.isNaN()` 方法。`isNaN()` 会尝试将参数转换为数字,如果转换结果为 `NaN`,则返回 `true`。而 `Number.isNaN()` 则不会进行类型转换,只有当参数本身就是 `NaN` 时,才会返回 `true`。因此,在需要检查一个值是否可以安全地用于算术运算时,应该使用 `isNaN()`;而在需要严格检查一个值是否为 `NaN` 时,应该使用 `Number.isNaN()`。文章通过多个示例代码,清晰地展示了这两个方法的区别和用法。总而言之,理解 `NaN` 的特性和正确使用检测方法,对于编写健壮的 JavaScript 代码至关重要。
- 原文: [NaN, the not-a-number number that isn't NaN](https://piccalil.li/blog/nan-the-not-a-number-number-that-isnt-nan/)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8115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81156)
- 作者: tobr
- 评分: 30
- 评论数: 20
- 发布时间: 2025-10-23 20:42:23
---
## 语言模型的可逆性:Transformer 的突破性发现
这篇论文的核心在于证明了 Transformer 语言模型是内射的,这意味着它们是可逆的。简单来说,就是模型可以将离散的输入序列无损地转换为连续的表示,并且可以从这些表示中精确地恢复原始输入。
论文首先通过数学方法证明了 Transformer 语言模型在初始化和训练过程中都保持内射性。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结果,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碰撞测试,在六个最先进的语言模型上进行了数十亿次测试,没有观察到任何碰撞,这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内射性。更重要的是,论文提出了 SipIt 算法,这是第一个能够在线性时间内从隐藏激活中精确重建输入文本的算法,从而在实践中证明了语言模型的可逆性。这项研究表明,内射性是语言模型的一个基本且可利用的属性,对模型的透明度、可解释性和安全部署具有直接影响。论文挑战了传统观点,即 Transformer 中的非线性激活和归一化操作会导致信息损失,从而阻碍输入的精确恢复。
总而言之,这项工作为语言模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强调了理解和利用模型内射性的重要性。这种可逆性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模型内部运作机制的大门,并可能促进更安全、更可信赖的 AI 系统的开发。
- 原文: [Language models are injective and hence invertible](https://arxiv.org/abs/2510.1551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809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8093)
- 作者: mazsa
- 评分: 157
- 评论数: 106
- 发布时间: 2025-10-30 17:47:24
---
## 美国拒绝签署联合国网络犯罪条约
超过 70 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旨在建立全球机制以打击数字犯罪,但美国选择不加入。这项公约旨在为各国政府提供协调、能力建设和追踪网络犯罪的新机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网络空间已成为犯罪的温床,使犯罪分子得以欺诈家庭、窃取生计并从经济中抽取数十亿美元。他强调,该公约对于需要援助和资金来解决网络犯罪的全球南方国家至关重要,联合国估计网络犯罪每年给全球造成 10.5 万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国务院表示,仍在审查该条约。该公约已于 2024 年 12 月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将在第 40 个签署国批准后 90 天生效。
该公约是首个全球框架,旨在收集、共享和使用电子证据来处理所有严重犯罪,并首次将未经同意传播私密图像定为犯罪。它还建立了全球 24/7 网络,以便各国快速启动合作,并强调有必要在各国建设能力,以应对快速发展的网络犯罪。
然而,科技行业对该公约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它将网络安全研究定为犯罪,并使公司面临法律上棘手的数据请求。人权组织警告说,该公约实际上迫使成员国建立广泛的电子监控网络,其中包括与技术无关的犯罪。
评论区观点:
* **隐私与数据保护担忧:** 有评论指出,该公约允许监控、存储和跨境共享信息,但缺乏具体的数据保护措施,可能导致“网络威权主义”。因此,美国选择退出可能是明智之举,既能避免更多的数据收集和监控,又不妨碍美国参与国际网络犯罪调查合作。
* **条约有效性质疑:** 有评论质疑,当朝鲜等依赖网络犯罪获取资金的国家也成为签署国时,该协议是否真能实现其目标。
* **美国权力考量:** 还有评论认为,美国不愿放弃自身权力,认为加入该条约弊大于利,尤其是在一些主要参与者行为不端的情况下。
- 原文: [US declines to join more than 70 countries in signing UN cybercrime treaty](https://therecord.media/us-declines-signing-cybercrime-treaty?)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6032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60328)
- 作者: pcaharrier
- 评分: 32
- 评论数: 10
- 发布时间: 2025-10-30 22:22:44
---
## Typst 数学模式的难题:函数调用与下标的优先级
Typst 的数学模式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处理下标时,函数调用可能会导致解析错误,例如 `f_i(x)` 可能会被错误地解析为 `f_{i(x)}`。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文章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函数调用,Typst 无法区分 `abs(x + y)` (Typst 函数调用),`f(x + y)` (数学函数求值),以及 `a(2 + b)` (无空格的隐式乘法)。这三种情况在语法上非常相似,但优先级应该有所不同。Typst 当前的处理方式是让函数调用比下标和上标结合得更紧密,这导致了 `f_i(x)` 的解析错误。作者认为,虽然这种处理方式是为了让 `abs(x)` 这样的函数调用能够正确工作,但它也使得下标和上标的优先级变得不直观。
文章还讨论了与分数相关的情况,例如 `1/f(a+b)`。作者认为,这与下标问题略有不同。对于下标,问题在于 Typst 函数和数学函数应该具有不同的优先级。而对于分数,作者认为数学函数和 Typst 函数具有相同的优先级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文本运算符,例如 `e^sin(x)`,人类会将其解析为 `e^(sin(x))`,这意味着 `sin(x)` 应该比上标结合得更紧密。
文章总结了理想的优先级层次结构:Typst 函数 > 运算符函数 (如 `sin`) > 上下标 > 典型数学函数求值。
文章还提到,Typst 社区正在讨论是否应该恢复到 Typst 0.3 的行为,即下标和上标的优先级更高,但这意味着 `abs(x)` 这样的函数调用将无法正常工作。目前,[一个 PR](https://github.com/typst/typst/pull/6442) 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 原文: [Typst's Math Mode Problem](https://laurmaedje.github.io/posts/math-mode-problem/)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9745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97450)
- 作者: marcianx
- 评分: 54
- 评论数: 24
- 发布时间: 2025-10-25 02:12:10
---
## 轻松搭建 Onion 镜像站点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Tor 和 Caddy 快速搭建一个 .onion 镜像站点,让网站可以在 Tor 网络中访问。作者分享了详细的步骤,即使是技术小白也能轻松上手。
文章首先介绍了搭建 Onion 镜像站点的先决条件,包括 Web 服务器(推荐 Caddy)、VPS 主机以及 Debian 操作系统。接着,文章详细讲解了安装和配置 Tor 的步骤,包括修改 Tor 配置文件 `/etc/tor/torrc`,禁用 SOCKS 代理、设置隐藏服务目录和端口等。配置完成后,重启 Tor 服务,并通过命令 `sudo cat /var/lib/tor/hidden_service/hostname` 获取你的 .onion 地址。
对于使用 Caddy 作为 Web 服务器的用户,文章还提供了 Caddy 的配置示例,以便将 .onion 地址与网站关联起来。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设置 `Onion-Location` header 在主站点上宣传你的 .onion 镜像站点,方便 Tor 用户发现。文章强调了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几个命令和几行配置即可完成。
评论区有用户指出,默认的 Tor 配置并不会将服务器变成中继或出口节点,避免了读者产生误解。另一位用户分享了使用 Kubernetes 和 Tor controller 搭建 Onion 服务的经验,为有类似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总的来说,评论区对文章内容表示感谢,并补充了更多技术细节和替代方案。
- 原文: [Spinning Up an Onion Mirror Is Stupid Easy](https://flower.codes/2025/10/23/onion-mirror.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83380](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83380)
- 作者: speckx
- 评分: 118
- 评论数: 46
- 发布时间: 2025-10-23 23:58:49
---
## Azure 云服务大面积中断:用户受影响,引发技术社区热议
2025 年 10 月 29 日,Azure 云服务发生大规模中断,影响了包括 Azure 门户在内的多项服务,甚至波及到依赖 Azure 的其他服务,例如 Starbucks 移动订单和公共交通系统。此次事件不仅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和使用 Azure 资源,还引发了关于云服务依赖性、备份方案以及服务透明度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根据初步的事后调查,故障始于 UTC 时间 10 月 29 日 15:45,并在 16:04 触发监控警报后开始调查。 微软在 16:18 发布了初步的公开状态页面通知,并在 16:20 向受影响的客户发送了 Azure 服务健康状况的定向通信。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影响,微软在 17:30 阻止了所有新的客户配置更改,并在 17:40 开始部署其“上次已知良好”配置。直到 10 月 30 日 00:05,AFD 的影响才得到确认缓解。
此次中断还导致 Azure 门户访问问题,用户被建议尝试使用 PowerShell、CLI 等编程方法来访问/利用资源。 此外,`login.microsoftonline.com`(即使用 MS 帐户的 SSO)和 `microsoft.com` 也受到影响。
评论区里,用户分享了各自受到的影响,例如超市收银系统瘫痪、公共交通延误等。 一些用户对 Azure 的可靠性表示担忧,并分享了他们迁移到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如 AWS、GCP 或 Cloudflare)的经验。 也有用户指出,Azure 状态页面的更新速度较慢,影响了他们及时通知用户。
总的来说,这次 Azure 中断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即使是大型云服务提供商也可能出现故障,因此,关键业务需要充分考虑备份和容灾方案。 此外,云服务提供商应提高服务的透明度,及时向用户通报故障信息。 也有开发者开始考虑自托管或者使用更便宜的 VPS 方案,例如 Hetzner。
- 原文: [Tell HN: Azure outage](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866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866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8661)
- 作者: tartieret
- 评分: 828
- 评论数: 756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0:01:18
---
## 深入理解 Ruby 循环:从小谈到 Smalltalk 的消息传递机制
本文探讨了 Ruby 中循环的本质,并将其与 Python 等其他语言进行了对比,揭示了 Ruby 循环背后基于 Smalltalk 的消息传递机制。
文章首先指出,Ruby 中的 `.times` 方法调用实际上是在向一个对象发送消息,而不是像 Python 那样直接控制循环。作者用`10.send(:times) { puts "hi" }`来类比,强调了 Ruby 中方法调用的消息传递本质。在 Python 中,循环是通过控制迭代器来实现的,而在 Ruby 中,则是通过要求对象执行某些操作来实现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范式,作者引入了 Smalltalk,展示了 Smalltalk 中类似的循环结构,例如 `5 timesRepeat: [ Transcript show: 'Hello' ].`。接着,作者创建了 `PseudoInteger` 和 `LyingPseudoInteger` 类,通过重写 `times` 方法,演示了对象如何控制循环的行为,甚至可以“欺骗”用户。
文章进一步解释了消息传递机制的关键:在 Ruby 中,方法是在运行时查找的,而不是在编译时绑定到对象的。作者通过 `method_missing` 方法展示了当对象收到无法识别的消息时会发生什么,强调了消息的独立性。总而言之,Ruby 的循环机制是其消息传递编程哲学的体现,而这种哲学又深受 Smalltalk 的影响。
- 原文: [Some Smalltalk about Ruby Loops](https://tech.stonecharioteer.com/posts/2025/ruby-loop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81023](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81023)
- 作者: birdculture
- 评分: 53
- 评论数: 13
- 发布时间: 2025-10-23 20:23:34
---
## 古人如何看待自己:一面镜子的历史
这篇文章探讨了古代社会中镜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人类对自我认知和美的追求。从古代安纳托利亚的黑曜石镜子,到古埃及与神祇相关的镜子,再到古希腊精美的艺术镜子,都体现了人类渴望看到自己形象的强烈愿望。
在没有现代玻璃镜子的时代,古人利用黑曜石、青铜等材料制作镜子,尽管成像效果并不完美,但仍然被视为珍贵的奢侈品。制作一面镜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物品的重视程度,每一件物品都代表着真正的意图和劳动付出。古埃及的镜子甚至与女神哈索尔联系在一起,具有宗教意义,而古希腊的镜子则常常装饰着精美的艺术图案,有些价值甚至相当于一位女性的嫁妆。
文章还提到了希腊神话中纳喀索斯的故事,他因为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憔悴而死,这反映了人类自恋的倾向。总而言之,镜子的历史揭示了人类对自我形象的持久迷恋,以及为了满足这种欲望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即使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也竭尽所能地创造和维护这些反映自我的工具。
评论区只有一条评论,内容为“This is a good piece to consider )”,表明读者认为这篇文章值得思考。虽然评论不多,但也能看出文章引发了读者对于古代文明中自我认知方式的兴趣。
- 原文: [How ancient people saw themselves](https://worldhistory.substack.com/p/how-ancient-people-saw-themselve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1157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11577)
- 作者: crescit_eundo
- 评分: 193
- 评论数: 108
- 发布时间: 2025-10-26 21:13:54
---
## 3D 太阳能塔:容量系数提升 50%,太阳能表面积增加两倍
这篇文章介绍了 3D 太阳能塔技术,该技术通过创新的设计显著提升了太阳能发电的效率。这种新型太阳能塔不仅增加了太阳能的接收面积,还提高了容量系数,从而使太阳能发电更加可靠和经济。
具体来说,3D 太阳能塔通过三维结构设计,将太阳能接收表面积扩大了三倍,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可以捕获更多的太阳光。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将容量系数提高了 50%。容量系数是指电站实际发电量与理论最大发电量的比率,提高容量系数意味着电站能够更稳定地发电,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这项技术突破有望加速太阳能的普及应用,并为实现可持续能源目标做出贡献。文章还提到,这种 3D 太阳能塔的设计灵活性很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能源需求进行定制,进一步提高了其应用前景。
(文章没有评论内容,跳过评论分析。)
- 原文: [3D solar tower increases capacity factor 50%, triples solar surface area](https://www.pv-magazine.com/2025/10/27/3d-solar-tower-increases-capacity-factor-50-triples-solar-surface-area/)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992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9922)
- 作者: geox
- 评分: 25
- 评论数: 14
- 发布时间: 2025-10-30 21:38:40
---
##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哲学
本文探讨了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蕴含的唯美主义哲学,剖析了书中对于美、时间、性和艺术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作者 Bruce Gardiner 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揭示了王尔德本人可能对这部作品的误读。
文章首先指出,小说中道林·格雷对时间的极度恐惧,与康德、黑格尔、罗斯金和佩特等美学理论家的观点截然相反。康德认为想象力的本体论中立性使我们能够灵活地对待时间,黑格尔认为创造美的象征物可以将我们对时间的感性屈服转化为对其的智力掌握,罗斯金认为时间的流逝证实了我们在时间中的存在,因此时间美化了一切,佩特则认为所有时间都存在于当下,使我们能够享受其达尔文式的奇想。然而,道林却将时间视为一种“可怕的”存在,并竭力逃避衰老的“丑陋”。
为了对抗时间,道林越来越倾向于叔本华的美学理论。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与美并不相容。他认为,当我们说某物是美的,意味着我们正在进行审美沉思,这种沉思使我们摆脱个体意识,成为纯粹的、无意志的认知主体。在这种状态下,时间的概念消失了,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背后的“理念”,而不再受其具体形式的限制。
叔本华的观点与罗斯金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罗斯金认为,自然是美的,而叔本华、王尔德和道林·格雷则认为,只有非自然和人为的事物才是美的。他们认为,自然是令人厌恶的,它导致我们受苦并最终死亡。因此,身体及其欲望必须被改造,以服务于非自然、不合时宜、令人不安,且必然是不道德的目的。简而言之,一个人的身体和经历必须被转化为艺术品。
总而言之,文章深入探讨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关于美与时间对立的悲观主义思想,并将其置于西方美学思想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揭示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反思。
- 原文: [The Aesthete's Progress](https://sydneyreviewofbooks.com/essays/the-aesthetes-progres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9121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91218)
- 作者: pepys
- 评分: 4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25-10-24 13:47:37
---
## 国际刑事法院弃用微软:寻求技术自主
国际刑事法院(ICC)出于对美国制裁的担忧,正计划弃用包括微软在内的美国技术服务,转而采用德国的替代方案。此举旨在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确保其独立性。
根据 Handelsblatt 的报道,国际刑事法院位于海牙,计划用 OpenDesk 替换目前工作站上使用的微软软件。这一决定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对包括首席检察官 Karim Khan 在内的 ICC 员工实施的制裁。法院希望通过此举避免潜在的报复,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举也反映了国际机构对于数据安全和政治影响的日益关注。依赖单一国家的技术可能带来风险,因此寻求技术多样化和自主可控变得越来越重要。OpenDesk 作为替代方案,可能在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独立性,符合 ICC 的长期利益。
此外,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关于技术主权和国际合作的讨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寻求如何在技术领域保持自主性,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可能成为一个先例,鼓励其他机构也采取类似措施,以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 原文: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wants to become independent of USA technology](https://www.heise.de/en/news/International-Criminal-Court-Kicks-Out-Microsoft-10964189.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989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9891)
- 作者: Tepix
- 评分: 73
- 评论数: 52
- 发布时间: 2025-10-30 21:35:38
---
## 深入浅出 Dithering 技术:第一部分介绍
本文以视觉化的方式介绍了 Dithering (抖动) 技术的原理,解释了如何使用黑白像素模拟出灰度图像的多种色调,以及 ordered dithering 的基本方法。作者将分三个部分深入探讨,本文是第一部分,主要介绍 Dithering 的基础概念。
文章首先用动画展示了 Dithering 的效果,即通过黑白像素的排列组合,在只有两种颜色的情况下模拟出多种灰度。Dithering 的核心思想是用有限的颜色来尽可能地表现更多的色彩变化。作者以灰度图像为例,解释了在只能显示黑白像素的显示器上,如何通过将像素映射到最接近的颜色来实现。但这种方法会造成图像的生硬过渡和细节丢失。
Dithering 通过选择性地将一些像素推向相反的颜色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产生特殊的图案,通过改变黑白像素的密度来模拟不同的灰度。文章介绍了 ordered dithering 这种简单的方法,它使用一个阈值映射表,将每个像素的亮度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决定该像素是显示黑色还是白色。通过这种方式,Dithering 可以在只有两种颜色的情况下,保留图像的整体外观和细节。
作者还提到,后续文章将深入探讨创建阈值映射表的算法,以及另一种名为 error diffusion 的算法。
评论区对文章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观点包括:
* **hunter2_** 认为文章展示的是半色调技术,而非真正的 Dithering,真正的 Dithering 应该消除 banding 现象,并引入噪声。
* **laurentlb** 赞赏了文章的制作,但也指出这种呈现方式不如传统博客文章方便快速浏览。
* **jarjar2** 分享了 Daniel Shiffman 关于 Dithering 的教学视频链接。
* **ggambetta** 分享了自己在 ZX Spectrum Raytracer 上应用 ordered dithering 的经验,并探讨了该技术在 80 年代应用不广泛的原因。
* **veltas** 提出了 Dithering 在非 10-bit 显示器上显示 10-bit 颜色的应用。
这些评论从不同角度对 Dithering 进行了补充和讨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既有对文章技术细节的辨析,也有对实际应用和历史背景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
- 原文: [Dithering – Part 1](https://visualrambling.space/dithering-part-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0954](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0954)
- 作者: Bogdanp
- 评分: 382
- 评论数: 80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2:21:35
---
##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 Hello-World iOS 应用
本文展示了如何使用 ARM 汇编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 Hello-World iOS 应用程序。代码直接使用汇编指令,避免了高级语言的抽象,能够帮助开发者更深入地理解 iOS 应用的底层工作原理。
文章详细展示了汇编代码的实现,包括程序入口 `_main` 函数、`initAppDelegate` 函数以及 `didFinishLaunching` 函数。`_main` 函数负责程序的初始化,创建自动释放池,并调用 `UIApplicationMain` 函数启动应用。`initAppDelegate` 函数负责创建和注册 `AppDelegate` 类,并添加 `application: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方法。`didFinishLaunching` 函数则负责创建 UI 窗口、视图控制器,并设置背景颜色为黄色,最后将视图控制器设置为窗口的根视图控制器并显示。代码中还涉及到 Objective-C 运行时的函数调用,例如 `objc_getClass`、`objc_msgSend` 等,以及对 `CFString` 的创建和使用。通过这些汇编代码,可以深入了解 iOS 应用的启动流程以及 UI 元素的创建和管理过程。
评论区里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学习底层原理的好方法,可以帮助理解抽象的代价。也有人指出,现在使用汇编开发 iOS 应用并不实用,因为很难通过 App Store 的审核。一些人希望看到用纯 C 语言实现的版本,还有人觉得代码更像是反汇编的结果,不够精简。最后,有人建议作者提供构建步骤,方便大家尝试。总的来说,大家对这种探索底层技术的精神表示赞赏,但同时也指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 原文: [Hello-World iOS App in Assembly](https://gist.github.com/nicolas17/966a03ce49f949dd17b0123415ef2e31)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582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5821)
- 作者: pabs3
- 评分: 132
- 评论数: 46
- 发布时间: 2025-10-30 10:37:35
---
## 使用 Postgres 替代 Kafka:性能基准测试与适用场景分析
本文探讨了在某些场景下,使用 Postgres 替代 Kafka 作为消息队列或发布/订阅系统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性能基准测试。文章挑战了盲目追逐流行技术,提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更简单、更成熟的方案。
文章首先指出,技术领域存在两种阵营:一种追逐流行语,另一种则注重常识。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数据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硬件性能却在不断提升。同时,Postgres 的生态也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Just Use Postgres (for everything)”。Postgres 可以替代 Elasticsearch、MongoDB、Redis 等专用系统的大部分用例,并且开发成本更低。
文章通过基准测试,展示了 Postgres 在作为发布/订阅系统和消息队列时的性能表现。在发布/订阅场景下,单台 c7i.xlarge 实例可以达到 4.8 MiB/s 的写入速度和 24.6 MiB/s 的读取速度。而在消息队列场景下,单台 c7i.xlarge 实例可以达到 2.81 MiB/s 的吞吐量。更大的实例 c7i.24xlarge 性能有显著提升。
最后,文章讨论了何时应该考虑使用 Postgres。作者认为,对于 500 KB/s 级别的工作负载,Kafka 并不是最佳选择。在技术选型时,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而不是盲目追求“最好的”。如果你的数据量不大,并且已经在使用 Postgres,那么使用 Postgres 作为消息队列或发布/订阅系统可能是一个更简单、更经济的选择。
- 原文: [Kafka is Fast – I'll use Postgres](https://topicpartition.io/blog/postgres-pubsub-queue-benchmarks)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701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7018)
- 作者: enether
- 评分: 464
- 评论数: 328
- 发布时间: 2025-10-29 22:06:01
---
## 警惕!Android可能不再开放:开发者需注册并受Google管控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Google计划在Android平台上推行开发者注册制度,这将对消费者、开发者以及国家机构的权利产生重大影响。核心观点是呼吁大家抵制这一变化,维护Android的开放性。
Google宣布,从明年开始,开发者必须先在Google注册才能为Android平台开发应用。注册需要支付费用、同意Google的条款、提供政府身份证明、上传开发者私钥的证据,并列出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应用标识符。
这对消费者意味着,他们购买Android设备时所期望的开放平台将不复存在,用户运行软件的选择权将受到限制。对于开发者而言,未经Google批准,他们将无法直接与朋友、家人和社区分享应用。这种做法违背了Android一直以来标榜的“开放”特性,Google似乎认为他们已经足够控制Android生态系统,可以无视这一原则。
对于国家而言,这将导致公民的权利和数字主权让渡给一家公司,而该公司有向专制政权屈服、移除其不喜欢的合法应用的记录。关键业务和政府运行所依赖的软件将受制于一家遥远且不负责任的公司的专断意志。
文章呼吁开发者不要注册早期访问计划,并通过联系各国监管机构表达担忧,抵制这一计划。文章还提供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的联系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反馈,维护Android的开放性。文章强调,只有开发者不配合,这一计划才有可能失败。
- 原文: [Keep Android Open](http://keepandroidopen.org/)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248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2488)
- 作者: LorenDB
- 评分: 2562
- 评论数: 801
- 发布时间: 2025-10-29 12:03:41
---
## Board:一款支持物理组件的全新游戏主机,并提供开放 SDK
Board 是一款将实体棋盘游戏的触感与电子游戏的魔力相结合的创新游戏主机,它旨在将人们聚集在一起,面对面地享受游戏乐趣。这款 24 英寸的桌面游戏机通过独特的实体组件控制每一款游戏,无需传统手柄,让玩家能够以直观的方式进行互动。
Board 预装了 12 款不同类型的游戏,包括街机、策略和动作游戏,适合各种年龄段和技能水平的玩家。从快节奏的街机游戏到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游戏,Board 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此外,Board 还支持单人、合作和对抗等多种游戏模式,满足不同玩家群体的需求。
Board 强调易用性,内置教程帮助玩家快速上手。其设计理念是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参与游戏,无论是儿童、休闲玩家还是资深游戏爱好者。开发团队还计划推出开发者工具,允许用户设计自己的 Board 游戏,进一步扩展其游戏库和可能性。
评论区对 Board 的看法褒贬不一。
一些用户担心强制更新、在线连接、广告和微交易等问题,以及产品的长期支持。他们认为,虽然开发团队现在承诺提供良好的服务,但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另一些用户则对 Board 的开发工具感兴趣,但发现相关信息不够清晰,希望官方能够明确 SDK 的发布计划。
还有一些评论者表示,他们玩棋盘游戏是为了远离数字世界,因此对这种需要电脑支持的棋盘游戏并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如果一款棋盘游戏需要电脑来处理规则,那就过于复杂了。
不过,也有用户认为 Board 不仅仅是“平板上的 Tabletop Simulator”,并看到了它在简化游戏设置和执行方面的潜力。他们认为,这款产品可能会吸引那些愿意花钱购买配件来简化游戏流程的玩家。
此外,还有人指出,微软早期的 Surface 产品也曾尝试类似的概念,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未能普及。他们希望 Board 能够克服这些挑战,并真正实现其潜力。
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Board 的看法比较多元化,既有对产品理念的认可,也有对潜在问题的担忧。
- 原文: [Board: New game console recognizes physical pieces, with an open SDK](https://board.fun/)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2456](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2456)
- 作者: nicoles
- 评分: 234
- 评论数: 117
- 发布时间: 2025-10-29 11:58:57
---
## 互联网运行于自由和开源软件之上,域名系统亦是如此
这篇文章探讨了自由和开源软件(FOSS)在互联网,特别是域名系统(DNS)中扮演的关键角色。ICANN的安全与稳定咨询委员会(SSAC)发布了SAC132报告,旨在强调FOSS对于DNS运作的重要性,从域名注册到信息检索,FOSS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报告指出,随着各国政府探索新的网络安全法规,FOSS在DNS运营中的普遍性意味着政策决策将直接影响互联网的安全和弹性。SAC132旨在为决策者提供非技术性的指导,以确保新的政策和法规能够加强而非削弱这一关键基础设施。
SAC132报告为决策者提供了战略性管理和维护FOSS生态系统的基础。报告内容涵盖了DNS和FOSS开发模型的简明概述,针对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网络安全法规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关注了这些法规如何考虑DNS生态系统中的FOSS。此外,报告还提供了具体的建议,以帮助决策者支持和保护FOSS,使其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基石。
SSAC通过发布SAC132,旨在提高人们对FOSS在维护安全、稳定和具有弹性的互联网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的认识。他们邀请决策者、技术专家和所有利益相关者阅读完整报告,并参与关于其发现的讨论。大家可以在ICANN84会议上与SSAC和更广泛的社区进行交流,无论是在都柏林现场参会还是远程参与。共同努力,确保FOSS生态系统以及它所支持的互联网保持强大、可持续和对所有人开放。
由于没有评论内容,这里就不进行评论分析了。
- 原文: [The Internet runs on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and so does the DNS](https://www.icann.org/en/blogs/details/the-internet-runs-on-free-and-open-source-softwareand-so-does-the-dns-23-10-2025-en)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087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0875)
- 作者: ChrisArchitect
- 评分: 210
- 评论数: 31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2:16:07
---
## GLP-1 药物与成瘾行为:潜在联系与影响
这篇文章探讨了 GLP-1 药物(如替西帕肽和司美格鲁肽)在治疗酒精和药物滥用障碍方面的潜在作用,以及它们对其他成瘾行为的影响。文章指出,一些研究和个人经历表明,这些药物可能降低人们对酒精、其他药物甚至赌博等成瘾行为的渴望。
GLP-1 药物最初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可能对大脑中的奖赏通路产生影响,从而减少对成瘾物质的渴求。一些用户报告说,在使用这些药物后,他们对酒精的兴趣降低,甚至对某些行为如玩电子游戏的冲动也消失了。有用户分享了自身经历,表示在使用替西帕肽和瑞他鲁肽后,玩游戏的欲望几乎消失,即使停止用药后,也没有出现暴饮暴食或沉迷游戏的冲动。另一些用户表示,GLP-1 药物帮助他们减轻了体重,并改善了整体生活方式。
然而,文章也强调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理解 GLP-1 药物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它们是否对所有人都有效。一些评论指出,GLP-1 药物对不同人的影响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没有观察到对情绪或成瘾行为的明显影响。
评论区对 GLP-1 药物与成瘾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用户分享了他们在使用 Mounjaro/Zepbound 后的积极体验,例如减轻体重、减少对酒精的渴望,甚至在扑克游戏中表现更好。但也有用户指出,GLP-1 药物可能会导致消化问题,停药后也可能出现不适。有人质疑这些药物是否仅仅增强了“意志力”,还是以某种方式影响了“欲望”。另一些人则表示,虽然 GLP-1 药物对体重减轻有效,但他们没有观察到对情绪或成瘾行为的明显影响,但可能会降低酒精耐受性。还有人分享了亲人在使用 Mounjaro 后对酒精失去兴趣的经历。一位评论者指出,文章中引用的研究可能存在误导,因为该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减少了实验室酒精自我给药,但没有减少人们的实际饮酒量。总的来说,评论区的观点呈现出多样性,强调了 GLP-1 药物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 原文: [GLP-1 therapeutics: Their emerging role in alcohol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https://academic.oup.com/jes/article/9/11/bvaf141/8277723?login=false)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2852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28525)
- 作者: PaulHoule
- 评分: 232
- 评论数: 156
- 发布时间: 2025-10-28 10:00:58
---
## Tailscale 发布 Peer Relays 公测版,提升 NAT 穿透性能
Tailscale 推出了 Peer Relays 公测版,旨在提供一种由用户自行部署和管理的流量转发机制,作为 Tailscale 托管 DERP 服务器的替代方案,从而提升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连接性能。通过将 Tailscale 节点配置为 Peer Relay,它可以为 tailnet 上的其他节点转发流量,即使是发往自身的流量。
Peer Relays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性能潜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媲美直连。与 Tailscale 托管的 DERP 服务器相比,Peer Relays 不受吞吐量限制,特别是在受限的云基础设施或严格的网络防火墙后,可以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它通过单个 UDP 端口进行配置,并直接集成到 Tailscale 客户端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命令行指令 `tailscale set --relay-server-port` 启用。
Tailscale 仍然优先选择直连,Peer Relays 作为一种备选方案,在无法建立直连时提供支持,最后才会使用 Tailscale 托管的 DERP 服务器或用户自定义的 DERP 服务器。所有流量,无论通过何种连接,都通过 WireGuard® 进行端到端加密。
Peer Relays 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高吞吐量要求的云 NAT 环境中,通过网络防火墙进行中继,从自定义和托管 DERP 服务器卸载流量,以及为受限的客户网络提供访问。
目前,Tailscale Peer Relays 仍处于公测阶段,未来还将继续改进可见性和调试功能。所有 Tailscale 用户,包括免费用户,都可以使用最多两个 Peer Relays。
- 原文: [Tailscale Peer Relays](https://tailscale.com/blog/peer-relays-beta)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9017](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9017)
- 作者: seemaze
- 评分: 334
- 评论数: 97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0:21:36
---
## 基于 AWK 编写的 IRCd 服务
本文介绍了 example.fi 提供的用 AWK 编写的简单 IRC 服务器,以此纪念 IRC 这项重要的早期互联网技术。该服务器代码量极少,仅用 60 行 AWK 和几行 Bash 实现,展示了 AWK 在文本处理方面的强大能力以及 IRC 的持久生命力。
文章指出,IRC (Internet Relay Chat) 是 Jarkko Oikarinen 于 1988 年开发的一种实时文本通信方式,最初是为了替代芬兰奥卢大学的本地 BBS 系统。IRC 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成为在线聊天社区的基础技术,并影响了现代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example.fi 提供的 IRC 服务器虽然功能有限,但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致敬了 IRC 在在线通信发展中的奠基作用。文章还提到,连接到该服务器时,需要注意不要使用花哨的功能,例如在 Irssi 中使用 `-nocap` 选项,或者在 Windows 中使用 Hexchat。由于使用 gawk 编写,该服务器未实现大多数 IRC 协议功能,例如频道和用户列表、主题以及“operator”的概念。
评论区对这篇文章和 IRC 本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 IRC 正在复兴,提供了一种与 Discord 等过度刺激的聊天应用不同的体验,更专注于主题讨论,避免了大量的 GIF、表情符号和离题频道。但 IRC 的痛点在于聊天历史记录和移动通知。还有人分享了使用 bouncer (soju.im) 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另一些评论则表达了对 IRC 简单协议和多样化客户端的怀念,以及对 Matrix 是否能重现这种平台无关性的疑问。也有人赞赏这种极简的网站设计,认为它能让人快速判断内容是否值得阅读。此外,还有人分享了用 Bash 编写的 IRCd 实现,以及用 AWK 参加编程比赛的经历,展示了 AWK 的强大和多用途。最后,有用户反馈服务器暂时无法连接,希望尽快修复。
- 原文: [IRCd service (2024)](https://example.fi/blog/ircd.htm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5788](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5788)
- 作者: pabs3
- 评分: 91
- 评论数: 44
- 发布时间: 2025-10-30 10:31:43
---
## AOL 将以 15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 Bending Spoons
据 Axios 报道,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达成协议,将 AOL 出售给意大利科技控股集团 Bending Spoons,交易价值约为 15 亿美元。AOL 仍然可以带来数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Bending Spoons 首席执行官 Luca Ferrari 表示,AOL 在其电子邮件和网络内容方面拥有约 3000 万月活跃用户。
Bending Spoons 倾向于长期持有收购的资产,并通过技术改进进行周转。对于 AOL 而言,这笔交易意味着在多次易手后,它终于有了一个长期的归宿。Apollo 并非积极寻求出售 AOL,但该品牌强劲的业绩引发了外部的兴趣,促使该公司更正式地评估潜在的买家。2021 年,这家私人投资公司收购了 AOL 和 Yahoo,并将它们合并在 Verizon 旗下。
Bending Spoons 还筹集了 28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将用于为 AOL 交易以及未来的研发投资和并购机会提供资金。今年 Bending Spoons 已经获得了约 40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
评论区里,大家对这笔交易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 AOL 早已是昨日黄花,出售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有人提到 Bending Spoons 以往收购的公司,例如 Evernote 和 Meetup,以及最近收购的 Vimeo。
一些用户分享了自己与 AOL 的故事,例如使用 AOL 邮箱访问旧网站,或者家人因为 AOL 的问题而遭遇诈骗。还有人感叹 AOL 曾经的辉煌,以及与时代华纳合并的盛况。
同时,也有评论对 Bending Spoons 的商业模式表示担忧,认为他们可能会将收购的产品变成充斥着“黑暗模式”的垃圾。总的来说,评论区既有对 AOL 逝去时代的怀念,也有对 Bending Spoons 未来发展的观望和担忧。
- 原文: [AOL to be sold to Bending Spoons for $1.5B](https://www.axios.com/2025/10/29/aol-bending-spoons-deal)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916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49161)
- 作者: jmsflknr
- 评分: 264
- 评论数: 242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0:28:56
---
## OpenAI IPO 与加州政府的幕后协议
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探讨了 OpenAI 在计划 IPO 过程中,与加州政府达成的一项协议。这项协议的核心是 OpenAI 承诺继续留在加州,这被认为是扫清 IPO 道路的关键一步。
OpenAI 为了简化公司结构,曾面临加州政府的阻力。为了获得政府的支持,OpenAI 强调了其作为加州经济核心的重要性,并暗示如果政府阻止其计划,公司可能会考虑离开。最终,OpenAI 与加州总检察长达成谅解备忘录,承诺留在加州,换取政府对其公司结构变更的支持。
这项协议引发了关于非营利机构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讨论,以及对 OpenAI 治理结构的关注。评论区对此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评论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承诺的可信度:** 有人质疑 OpenAI 留在加州的承诺是否可靠,认为 IPO 后的公司可能会为了利益而改变立场。
* **非营利转型的担忧:** 评论中有人质疑非营利机构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合理性,以及这对投资者信任的影响。
* **治理结构的关注:** 一些评论强调,除了总部所在地,更重要的是 OpenAI 的运营规则和风险控制机制。他们呼吁建立独立的红队预算、公开的安全承诺和事故披露政策,以确保 OpenAI 的社会责任。
* **政治博弈的质疑:** 也有评论认为,OpenAI 与加州政府的协议可能存在“腐败”嫌疑,并质疑 OpenAI 以离开加州为威胁来获取政府支持的做法。
* **对山姆·奥特曼的评价:** 有评论引用了山姆·奥特曼的推文,指出其前后矛盾的表态,引发了对其诚信的质疑。
总的来说,评论区对 OpenAI 的 IPO 和其与加州政府的协议持谨慎态度,关注点集中在公司承诺的可信度、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潜在的利益冲突上。这些讨论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公司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如何平衡的深刻思考。
- 原文: [OpenAI’s promise to stay in California helped clear the path for its IPO](https://www.wsj.com/tech/ai/openais-promise-to-stay-in-california-helped-clear-the-path-for-its-ipo-3af1c31c)
- Hacker Ne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042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750425)
- 作者: badprobe
- 评分: 217
- 评论数: 287
- 发布时间: 2025-10-30 01:44:34
---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