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前
|
|
|
111
你有没有想过,身份证号里那串代表你户籍所在地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其实,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行政区划代码”。别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官方,它可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哦!
最近,我国在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迎来了首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从今年 9 月 1 日起,这个《办法》就要正式和大家见面了。
## 为啥要出台这个《办法》?
简单来说,以前管理行政区划代码,没有一个专门的“规矩”来约束,这就导致了一些小麻烦。比如,谁来确定代码?规则是啥?流程怎么走?代码发布得及时不及时?信息好不好查?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代码错误、遗漏或者重复的情况。这些问题,就像给代码的“数字身份证明”上留下了污点,影响了它的正常使用。
《办法》的出台,就是为了给代码的确定、管理、使用和应用提供一个权威、规范、统一、有效的制度保障。
## 行政区划代码是啥?有啥用?
你可以把行政区划代码想象成行政区划的“数字身份证”。它通常是 6 位或 9 位数字组成,通过这串数字,我们就能快速准确地知道一个地方的行政级别、隶属关系、建制类型等等关键信息。
《办法》里说了,县级及以上的代码由民政部来定,乡级代码则由省级民政部门负责。新设立一个行政区划,就会给它编一个代码;如果撤销了,代码也就作废了。如果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变了,旧代码也要废止,重新编一个。但如果是界线、驻地或者名称的小调整,代码一般会沿用,这样就能保证代码和行政区划的“一对一”关系,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代码变动。
目前,全国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333 个地级行政区划、2846 个县级行政区划和 38712 个乡级行政区划,它们都有自己专属的行政区划代码。民政部每年都会在国家地名信息库里公布全国各级代码的完整信息,省级民政部门呢,每半年也会公布一次本地区的乡级代码信息。
## 和我们的生活有啥关系?
你可能觉得,这代码听起来挺“高冷”的,但其实它早就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 **民生保障:** 办户籍、社保、医保、出生证明、婚姻登记,这些背后都离不开行政区划代码的支持。
* **社会治理:** 在地图上查信息、网上购物、收寄快递,这些服务的底层数据里,也藏着行政区划代码的身影。
* **公共服务:** 银行办业务,也需要用到它。
简单来说,通过打通这些“信息通道”,消除“系统壁垒”,我们就能享受到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生活也因此变得更方便、更有安全感。
民政部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加强代码信息的管理和应用研究,让这个“数字身份证”在服务群众、社会和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对行政区划代码有什么看法?或者在生活中遇到过因为代码问题带来的不便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