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link logo
自动夜间模式 日间模式 夜间模式
侧栏
0

手机工业设计的“死亡”与沉闷电子产品的时代

意外富翁的头像
|
|
|

111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撞脸”了?手机、电视、电脑,似乎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板砖”,少了几分个性和灵魂,为什么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工业设计越来越“沉闷”的时代。 1992年到2014年的手机 ![1992年到2014年的手机](https://cdn.c2v2.com/imgur/C0jiRdQ.png) 2015年至今的手机 ![2015年至今的手机](https://cdn.c2v2.com/imgur/siyfdEK.png) ## 从五彩斑斓到极简主义 回想一下,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那可是电子产品设计百花齐放的年代。从色彩鲜艳的翻盖手机,到半透明的电脑外壳,再到各种充满未来感的造型,工业设计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那时候的电子产品,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我们生活中的时尚单品。 那时候的工业设计,就像是在给冰冷的电路板穿上华丽的外衣,让它们变得有温度、有故事。无论是摩托罗拉的RAZR V3i,还是苹果早期的iMac,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 为什么都变成了“一块板”?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似乎走上了一条“极简”的道路。手机屏幕越来越大,边框越来越窄,甚至连摄像头都直接“挖孔”放在屏幕上。曾经的实体按键、指示灯、可拆卸电池,这些充满人情味的设计,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 现在的手机,正面看就是一块玻璃,背面也差不多。除非你仔细研究摄像头模组的布局,否则很难分辨出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就连电脑,也从曾经的五颜六色,变成了清一色的金属或塑料“板砖”,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那个发光的Logo或者RGB灯带了。 电视也是一样,曾经那些带有实体按键、接口齐全的电视,现在都变成了“隐形人”。所有接口都藏在后面,操作也越来越依赖遥控器或者手机APP。就连音箱,也从曾经的成套的Hi-Fi系统,变成了几个孤零零的蓝牙小盒子,外观也越来越像“雷达罩”。 ## 触控的“胜利”与物理按键的“失落” 现在很多产品都倾向于使用触控操作,而实体按键、旋钮、开关则越来越少见。这背后,其实是厂商为了追求“一体化”和“简洁”的视觉效果。但问题是,触控操作真的比物理按键更好用吗? 尤其是在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物理按键被集成到中控大屏里。但研究表明,在驾驶过程中,盲操作物理按键比在屏幕上找半天更安全、更有效率。想想看,开车时还要分心去操作屏幕上的虚拟按钮,是不是有点危险? ## APP才是新的“用户界面”?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电子产品的功能,已经不再是直接通过产品本身来控制,而是需要通过手机APP来实现。这意味着,产品的工业设计,很大程度上被转移到了软件层面。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APP设计得不好,或者厂商停止维护,那么我们花大价钱买来的硬件,可能就变得不好用了。就像文章里提到的Sonos事件,一个糟糕的APP更新,就能让音箱变成“砖头”。 ## 我们怀念的,不只是外观 文章最后提到,这种对工业设计的“遗忘”,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沉闷,更是对用户体验的忽视。我们怀念那些有温度、有细节、有操作感的电子产品,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好看,更是因为它们能带来更丰富、更令人愉悦的互动体验。 就像文章里说的,我们人类也需要“精神食粮”,而那些充满设计感的电子产品,恰恰能满足我们对美和趣味的追求。与其一味追求“极简”和“无感”,不如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些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工业设计。 **你觉得现在的电子产品设计怎么样?你怀念过去那些有设计感的电子产品还是更喜欢现在的设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 来啊,说点有用的废话!